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昌都新闻>

卡若区:“四新一好”加速新农村建设

2014-03-13 09:13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作出的十一五期间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今年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开好局、起好步,事关重大。卡若区结合本县实际,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目标,采取“四新一好”综合措施,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以农牧民安居工程为基础,建设新家园

根据地委、行署的工作部署,卡若区提出了今年完成1400户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县委、县府及时分解任务,制定了县级领导包乡、县直单位包村、乡村领导包户的责任制,组成4个片区工作组抓宣传、抓指导、抓落实。建设中,坚持“农牧民自筹为主,财政补贴为辅”、“大分散、小集中”的原则和“六个结合”,因地制宜,加强资金管理、质量管理,合理规划、积极扶持,抓重点、树样板,正确处理安居工程与农牧业生产、农牧民增收的关系,不“贪大求洋”、不增加农牧民负担,使安居工程真正成为惠及群众的“民心工程”。各乡镇组建了一批墙体粉刷、雕刻绘画、房屋装修等专业施工队伍,除参加本乡镇安居工程建设外,还有组织地为其他乡镇提供服务,使安居工程成为群众的“增收工程”。目前,全县完成安居工程建设  户,完成投资  万元。如意乡米土坝、城关镇小恩达两个示范点进展有序,面达乡、约巴乡等一批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农牧区村容改善、百姓安居,广大农牧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厚爱。安居工程建设过程也成为进一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转变群众思想观念的过程,进一步提高群众劳动技能、促进农牧民增收的过程,提高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村社会面貌的过程,密切干群关系、构建和谐乡村的过程。

(二)以科技培训为依托,培养新农民

卡若区从把新农民培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实施了“三百工程”,力争用两年时间,培养100名农牧民科技带头人、引进100项科技含量高的新品种、推广100项实用新技术。围绕这一目标,县委、县府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合理配置、统一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把培训作为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的第一关,引导、扶持农牧民跳出一产,从事二产三产。结合农牧业生产、劳务输出、安居工程建设等中心工作,今年举办了科技、建筑、家政、驾驶等各类培训班 45期,参训人员达7000多人次,投入经费35万元。在天津援藏干部的积极协调下,今年还首次组织了农牧民科技考察团赴津参观学习,开阔了农牧民眼界,也增强了他们学科技、用科技、靠科技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实施了沼气科技项目试点,取得了良好成效,农牧民施工队还从中学会了沼气建设施工技术,有效降低了建设成本,为全县推广沼气技术培养了一支新的技术力量。卡若区还及时转变教育思路,制定了职业教育方案,开设了摩托车修理、唐卡绘画、民族手工艺、藏医药等职教班,培训学生990人,使基础教育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把校园建设成为新农民培养的重要基地。

(三)以产业化为带动,拓宽增收新渠道。

卡若区积极调整产业、培植产业、发展产业,制定了短、中、长期相结合的产业发展目标,提出了“10+1”产业化建设模式和“123”发展战略,并正式将其纳入“十一五”规划,全力打造产业大县,建设特色经济产业带。2006年,卡若区实施了4个农牧业特色产业化项目,总投资达1629.65万元。目前,“百户千头奶牛养殖项目”继续扩大扩大规模,优质奶牛发展到560头;“牦牛育肥示范基地项目”完成饲养场、饲草基地3000余亩建设和技术人员培训;“牦牛保种选育扩繁基地项目”引进种牛29头,落实基础母牛1898头,落实保种选育专业户63户;“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项目”选定了35户群众实施,完成7栋温室大棚建设和地块选定、测量。今年,卡若区还独辟蹊径,跳出“农”字抓农业,在如意乡邛卡村实施了“绿色生态休闲渡假村”项目,组织当地群众80216人参与,成立了经营协会,实现收入6.9万元,当地群众人均增收231元,体现了“短平快”特点,为全县开发生态旅游、农村旅游产业探索了道路,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四)以基层文化建设为载体,引领新风尚。

卡若区委今年对基层文化建设提出了实施“阳光行动”的要求,即通过广泛深入的文明创建、文化建设活动,让党的惠民、富民政策如阳光般普照、温暖农牧区。一年来,卡若区先后开展了国道沿线“高原万里文明区”创建活动、文明乡村、文明户评比活动等创建活动,在各乡镇举办了“民族民间文化月”活动,评选表彰了“十大民间艺人”,开展文艺体育比赛,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丰富基层文化生活,推进了乡风文明建设。

(五)以先进性教育为动力,建设好组织

     卡若区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有针对性地将基层组织建设与乡镇党委换届、“普九”巩固、产业结构调整、安居工程建设、劳务输出、农牧民增收等相结合,以“好组织”、“好党员”为目标,给基层组织交任务、压担子、提素质。县财政垫资100余万元,新建了10个村委会和村民广场,改善了基层组织办事议事条件。基层组织战斗力、凝聚力的不断增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证。

经过一年来的创新与实践,卡若区地方生产总值达到  5.9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66元,比上年增长22.6%,其中现金收入达1416元;劳务输出41027人次,劳务收入4201万元;完成1400户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农牧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合理调整,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