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09:13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卡若区如意乡邛卡位于国道317线旁,距昌都镇约20公里。“邛卡”意为大鹏嘴上的村子,这里背倚雄壮的谷窝琼普神山,面临滔滔扎曲河,既有藏东民居特色、人文风情,又有引人入胜的田园风光、自然景色。全村现有80户216人,耕地867亩;党员18名、团员22名;人均寿命达70岁以上,是有名的“长寿村”。2006年,在卡若区委、县府和地、县扶贫开发、旅游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邛卡桑多行政村实施了“邛卡绿色生态休闲渡假村”开发项目,为全县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和所有藏东农区群众一样,千百年来,邛卡群众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日子温饱有余而富裕不足。卡若区委、县府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选准了这里的人文、自然资源优势,决定实施农村旅游产业开发试点,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科学论证,合理规划。为保证项目切实可行,县委、县府组织了多次实地考察论证,充分考虑了当地交通、环境优势和昌都传统的“耍坝子”消费习惯。通过论证,认为该项目是一个能够带动产业发展、解决当地群众子女就业,并增加群众收入的特色产业项目。县委、县府迅速组织力量,对项目进行了规划设计,依据当地田园、民舍、绿地和遗迹分布,设计了休闲凉亭、停车场、标志物等各类设施,合理布局,既不过多占用耕地,又能充分满足所需场地。
二是积极运作,高效实施。2006年5月,该项目通过了自治区扶贫办等相关部门的审查,同意立项建设。6月份,卡若区成立了专门的建设领导小组,由县扶贫办、旅游局、财政局、如意乡等单位具体负责,并由县财政先期垫资30万元启动建设。项目建设中,各部门高效运作,团结协作,打破部门意识、主从意识,积极主动,先后派出30余人次进驻现场,进行指导协调。县主要领导多次亲临现场,检查指导项目建设,帮助出主意、想办法,向群众进行广泛动员。不到一个月时间,项目完成了第一期投资和建设,配备了帐蓬、桌椅、等各种休闲娱乐设施和日常生活用品100余套,修建具有民居特色的接待服务用房一座,维护8处景点,达到了开业标准。
三是努力扶持,高点起步。县开发、旅游部门充分认识到项目的试点效应和带动作用,加大扶持、引导力度,力争高起点、高标准起步。开发部门积极争取资金到位、协调各方面力量,帮助景区在村支部的基础上成立了经营协会,确定了相关负责人,明确了工作权限和责任、经营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领导作用和党员的带头作用。旅游部门派出人员对景点进行合理布置,并组织当地群众进行旅游知识、服务礼仪、服务技能培训,组织成立了歌舞表演队伍、服务队伍,先后培训200余人次,使惯于田间劳作的当地群众转变成为接人待物的服务人员。县委办、县府办等部门积极搜集整理资料,加强宣传引导。县后勤服务中心等积极帮助联系客源,迅速提高了邛卡休闲渡假村在昌都城镇的知名度,尚未正式营业即已吸引大批游客。
通过上下齐心、左右联动,邛卡休闲渡假村于7月8日正式营业。虽然没有大型娱乐设施、高标准的接待设施,但景区内一草一木皆是景的独特环境令游人留连忘返,田间地头、林荫草地都成为游客放松心情、尽享大自然美色的好去处。特别是其运作方式顺应了昌都“耍坝子”传统习惯,价格便宜、服务周全、民风淳朴,得到了广大游客的欢迎。经营协会带领全村群众抓好服务、卫生,出售土特产品、出租马匹,生意红火。当地群众在保持传统生产经营习惯的同时,不经意间跨越了产业、跨越了行业,既没有丢失有限的耕地资源,又拓宽了增收渠道,经营的积极性高涨。短短两个月经营时间,邛卡休闲渡假村接待游客2000余人次,实现收入6.9万元。经营协会在预留2万元滚动资金后,实行利润分红,全村人均增收231元,项目“短、平、快”的特点显现无遗。
邛卡休闲渡假村项目的成功实施,为卡若区新农村建设探索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路子,为旅游产业与农牧业产业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奠定了基础。目前,邛卡村已有10户群众在项目收益和安居工程政策的指引下盖上了新房,投资达60多万元。11月15日,项目二期工程启动,过上好日子的群众,对绿色生态旅游产业更加充满了期待和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