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19:34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与时俱进 服务发展
——西藏自治区近年来金融工作综述
这几年,生活工作在西藏的人们越来越感受到金融服务带来的便利,到内地出差、休假,带张银行卡足矣。一张小小的银行卡带在身上,不仅安全、便捷,还防止了现金消费时假币的困扰。
这种安全、便捷与我区金融机构深化改革、改善服务密不可分。近年来,我区金融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银行业改革发展取得成效
去年,在拉萨工作的李女士趁着休假,打算装修在成都的房子。为了节约时间和精力,在拉萨期间,李女士在网上订购了装修材料。装修完后,她又在网上订购了家具。此次装修房子,网上购物、网银支付使她充分享受到了现代金融服务所带来的快捷便利。
近年来,我区银行业机构组织体系不断完善。西藏银监局按照“与全国框架一致、体制衔接”的原则,先后批准设立了邮储银行西藏分行、工商银行西藏分行;推动国家开发银行西藏代表处升格为分行,并于2011年8月挂牌;推动西藏信托改制工作,停顿多年的信托业务重新启动;积极协调、持续推动农业发展银行西藏的设立,财政部、银监会已批准农发行在藏设立分支机构,筹建工作正稳步开展;指导西藏第一家地方法人银行——西藏银行的筹建。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工作持续推进,协调民生银行在西藏林芝地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已协助完成对林芝地区的实地调研。成立林芝银监分局。目前,西藏已基本形成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银行及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互为补充的多元化、多层次的组织体系。
在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方面,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顺利完成,开发银行商业化改革和邮政储蓄银行机构改革稳步推进,我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机制也逐步完善。初步确立了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新型经营模式,形成了风险管理技术投入稳步增长机制。银行业金融机构基本建立了前台营销服务职能完善、中台风险控制严密、后台保障支持有力的有效制衡组织架构。按照业务管理标准化、模块化、流程化的具体要求,加快转变考核方式,通过改革考核机制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信贷“实贷实付”和“受托支付”的理念已渐入人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机构合理化布局,自2007年以来批复新设分支机构32个,完成迁址、改造的银行网点80个,新建70个自助银行,新设存取款一体机134台。金融服务“空白乡镇”覆盖工作使我区的金融服务均等化和可获得性水平不断提高。
保险业助力社会和谐稳定
2011年9月18日,印度锡金邦发生里氏6.8级地震,波及日喀则和山南等地多个县。人保财险西藏分公司在及时启动大灾应急预案的同时,立即组织工作人员奔赴灾区进行查勘理赔。经过两个多月的查勘定损,先后为受灾群众兑现“三农”保险赔款1174.83万元和11385.69万元,为灾后恢复重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西藏保险业积极开发符合西藏实际、保障适度的保险产品,满足了区域多层次的保险需求。目前,西藏保险业提供的保险产品覆盖了农牧业、工程建设、机动车辆、旅游、校园、养老、医疗等各个领域,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
“十一五”期间,西藏保险业为社会提供风险保障6014.73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8倍。西藏保险业累计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7.56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4倍。2011年,西藏保险业为西藏地方经济社会承担风险保障2017.24亿元,是2010年的9倍多,实际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共计3.34亿元,同比增长50.12%。快速增长的风险保障金额和理赔支付使西藏保险业在促进道路交通安全、保障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促进旅游业发展、强化责任意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服务“三农”方面,2006年起,西藏保险业积极试点“三农”保险。2011年,西藏保险业继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大力开展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农牧民住房保险、能繁母猪保险和农用机动车辆保险,到2011年末已经覆盖70个县域。其中,水稻、小麦、玉米、青稞、油菜等作物保险承保数量达到272.53万亩,承保覆盖率100%;牦牛、能繁母猪、绵羊、山羊等牲畜承保数量达到2149.26万头,承保覆盖率99%以上;农用机动车辆险承保数量达到14.13万辆,承保覆盖率100%;农牧民住房保险承保数量达到43.4万户,承保覆盖率达到100%。“三农”保险业务有效增强了农牧民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在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服务民生方面,2008年起,西藏保险业在全区城镇范围内开办城镇职工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此后相继开办、扩大孕产妇意外险、学生意外险。在自治区财政支持下,2011年,城镇居民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和农牧民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相继开办,大病补充医疗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全区所有城镇居民和230万农牧民。
此外,西藏保险业积极发挥保险功能,积极开展责任保险参与社会管理。在拉萨“3·14”事件、当雄地震及“9·18”亚东地震等突发事件与自然灾害发生后,采取快速赔付、通融赔付等措施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在保障经济发展大局、减轻政府工作压力,帮助各族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投资业为发展注入新活力
随着我区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收入在用于吃穿住行之余,将闲置资金用于投资理财的人越来越多。
近几年,我区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市场主体门类较齐全、功能不断完善。截至2011年9月,A股上市公司总资产达307亿元,净资产117亿元,分别为全区GDP总值的50%和20%。截至2012年2月,西藏共有11家上市公司,其中A股上市公司10家、H股上市公司1家,总市值达720亿元。西藏同信证券总资产29亿元,净资产9亿,客户保证金余额15.83亿元,证券开户10.7万户。
资金短缺一直是困扰和制约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不仅扩大了企业生产资金筹措的渠道,降低了资金成本,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区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截至2011年底,我区上市公司通过首发上市、配股、增发等方式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111亿元。这些资金的投入和使用,对促进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培育核心竞争力、提升盈利能力乃至全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市公司的组织形式是股份制公司,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模式和基本形式,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通过资本市场,我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形成市场化的监管机制和自律机制,不断增强企业透明度和管理人员诚信意识,促进企业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有效的监督机制,推动了我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此外,通过资本市场,我区上市公司、证券公司促进了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增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已经成为支撑我区各行业的“龙头”或“精英”,成为最活跃、最具成长性的企业群体。同时,促进了全区广大群众市场经济意识的增强和投资观念的转变。(记者 王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