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9 07:28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监测技术规范》(DB54/T 0117-2017)地方标准于2012年由自治区环境保护厅提出,自治区质监局立项,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共同起草,自治区质监局组织专家对标准进行技术审查。4年时间里,对该标准多次公开征求意见,进行修改、补充、完善,于近日正式发布。
必要性 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监测的需要
西藏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全球独特的生态地域单元,拥有许多特殊和特有的生态系统类型,其生态功能对保障我国乃至东南亚生态安全具有独特的屏障作用,表现在对我国东部气候与环境的影响,对亚洲众多著名河流的水源涵养与水文调节作用,减少高原沙尘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以及为高原特有生物多样性提供栖息地。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西藏生态环境问题日趋凸显,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受到威胁。
西藏生态地位的重要性引起了中央和自治区的高度重视。2009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保护与建设藏北高原和藏西山地以草甸-草原-荒漠生态系统为主体的屏障区,藏南及喜马拉雅中段以灌丛、草原生态系统为主体的屏障区,藏东南和藏东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的屏障区三个生态安全屏障区,构建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确保西藏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状态,重要生态功能有效发挥。人为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整治,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发挥西藏对全国乃至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生态安全保障作用。
然而,在《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监测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发布之前,并没有相关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监测技术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这给我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监测需要通过综合环保、农牧、林业、水利、气象等多部门的指标和数据进行,而因为这些部门的监测指标和侧重点各不相同,所以制定标准化生态监测技术规范不仅是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监测网络开展野外监测的需要,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监测网络质量控制的需要,同时,还是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评估的需要。
意义 推动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网络构建
标准中规定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监测的主要内容、监测方法、站点布设、技术指标体系、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内容,适用于西藏生态安全屏障遥感监测和地面监测,以及对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的跟踪监测。
青藏高原的生态功能对保障我国乃至东南亚生态安全具有独特的屏障作用。据介绍,《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监测技术规范》地方标准从西藏生态屏障工程的建设生态监测和西藏生态系统保护的角度出发,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重点研究我区生态环境存在的热点问题。针对不同生态类型和工程的生态环境状况问题,建立起不同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
自治区质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监测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的发布有效整合了西藏自治区环境监测资源,将有力推动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网络构建,切实加强我区生态环境监测,对西藏生态安全屏障构建和生态西藏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监测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的发布实施,可有效评估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变化和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成效,指导后续项目建设和优化,保护西藏碧水蓝天,服务于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构建,支撑美丽西藏和西藏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可有效支撑对西藏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保护,促进高度依赖自然生态环境的旅游业、生物产业、特色农牧业等特色经济的发展,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间接经济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