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隆子县扎日乡边境小康村建设见闻:闪耀边陲的“高原明珠”

2021-11-01 10:17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云雾缭绕似仙境,扎日风光世难寻。”历史上,隆子县扎日乡就以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而闻名。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关怀下,扎日乡全力推进边境小康村建设,团结带领群众住上了“小康房”、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把昔日荒凉的边境山乡,打造成了闪耀边陲的“高原明珠”,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住上“小康房” 开启新生活

蓝色的屋顶如天空一样美丽,黄蓝相间的楼房错落有致……

自己仅出造价30%的钱,就能住上独具西藏特色的藏式小院,这让扎日乡群众喜不自禁。

洛瓦村,是我区边境小康村建设催生的新村。走进村里,98栋鳞次栉比的“小康房”,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除高标准建设了‘小康房’外,党和政府还投资建设了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了竹器加工厂、藏香加工厂等特色产业。”洛瓦村党支部书记催成告诉记者,“边境小康村建设让边境群众住上了新房,开启了新时代的新生活。”

该村群众次仁康卓一家4口人,住上了一楼一底的“小康房”。“‘小康房’两层共8间,我们出了10万元。”出一部分钱就住上了新房,让这位农家妇女很是高兴,能干的她用4间房开了茶馆,做起了小生意,一年增加收入1万多元。

住上“小康房”后的洛瓦村群众对未来生活充满期待,且信心满满。“目前,竹器加工厂、藏香加工厂已经投入运营了。”催成说,“得益于大自然的馈赠,我们这里山上长了很多竹子。只要把这些竹子加工出来,做成篓子、筐子,就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为了提高群众的竹器编织水平,当地党委、政府从外地请来师傅,手把手传授技艺。“群众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很高。大伙都说,有手艺,就有收入,就有好生活。”催成说,“技术提高后,下一步就是开拓市场。我们准备在县里、市里开设销售点,打开销路,把产业搞活,真正带动群众致富。”

产业兴,百姓富。竹器加工厂、藏香加工厂蓬勃发展,坚定了洛瓦村群众实现乡村振兴的信心。

吃上“旅游饭” 推动新发展

景色美,房子新,就应该搞旅游。边境小康村建设完成后,扎日乡党委、政府敏锐地捕捉到了发展机遇——办民宿,发展乡村旅游业。

针对群众反映民宿接待用房没有独立卫生间的情况,扎日乡党委、政府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为办民宿的每户群众争取了5万元扶持资金。“刚开始,我们以为报名的群众不多。但报名情况却出乎了我们的预料,仅庄纳村就有11户群众主动报名。”余志平说,“最近,好多群众问我,还有没有名额,能不能报名参加。乡里决定先选一部分条件成熟户作试点,成功后再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

早在2007年,庄纳村群众尼玛次仁就利用家里多余的房间办起了家庭旅馆。“那时,只有两间客房,六七个床位,一个床位每晚收费二三十元,条件不好,住的人不多,一年收入也没有几个钱。”他告诉记者,“‘小康房’共2层8间,我们又加盖了5间,共13间。6间我们自己住,7间作了客房,2间单间、5间标间,单间一晚收费100元,标间一晚收费150元。从4月到7月,已经收入了5000多元。”

尼玛次仁对党和政府投入5万元支持他家改善民宿接待条件很是感谢。他说:“客人向我们提了很多次,希望客房有独立卫生间,但我们拿不出钱来改造,也不知道怎么改造。党和政府出钱统一帮我们改造,真是太感谢了。”

除出资帮群众改善接待条件,提升接待服务能力外,扎日乡还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兴建观景台、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提升景点的接待能力和吸引力。“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我们相信,未来扎日乡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大,旅游业会越做越强,吃上‘旅游饭’的群众会越来越多。”余志平信心满满地说。

走上“致富路” 奋进新时代

风正好扬帆,奋进正当时。回首创业初心,庄纳村群众尼玛旦增很是感慨,他说:“我们这里山上有野茶,但大伙都是采了自己泡着喝,很少往外卖。所以我就想,我们有这么好的气候条件,为什么不引进茶苗种茶呢!”

几经谋划,2016年,在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下,尼玛旦增从四川雅安引进茶苗,开始试种。“头两年都失败了,亏了100多万元。”开弓没有回头箭,首战失利并没有让尼玛旦增气馁,反而愈挫愈勇。

在种茶之前,尼玛旦增是扎日乡的“旅游明星”,靠给游客当向导,为游客提供住宿、停车等服务,一年收入二三十万元。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一心想做一番大事业,在提高自身收入的同时,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他说:“创业时我拿出积蓄60万元,亲戚借给我40万元,党和政府扶持了60万元。这些钱都是真金白银,我不能让他们打了水漂。”

最终,在自治区科技厅技术员指导下,2018年,尼玛旦增试种成功。现在,茶田已经从当初的50多亩,发展到了200多亩,走上了集体致富的路子。“我们搞股份制,村里群众占股40%,我占股60%。”他告诉记者,“去年,我们产茶250公斤,实现收入40多万元。我们的茶叶产量逐年提升,销路也越来越好,相信今年收入会更高。”

目前,尼玛旦增带领群众创办的合作社除解决了4人就业外,还为群众提供了就近就便增收的机会。记者采访时,正赶上该村群众次旺和白玛央金在茶田除草。“我们在这里干了两三年了,一天收入150元,干得多挣得多。”说完,白玛央金笑了,从她的笑声中,我能感受到,群众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了。(记者 段敏 胡荣国 扎巴旺青 杨小娟 朱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