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西藏科技“双创”工作蓬勃发展:甘当基石,助逐梦者腾飞

2020-09-01 12:05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在零下28度的低温下保持正常供热,获得发明专利7项、实用专利17项;三年孵化期间,共推广供热系统35000平方米,销售收入达2.3亿元,纯收入达8200万元……

柳梧新区库阳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实施的孵化项目“工业级太阳能蒸气加热装置研制”,成为今年上半年新招孵企业中的亮点。

制定出“快速冻制牛肉干”技术标准,完成了2条冻制牛肉干加工生产线,三年销售收入达2.19亿元,纯收入7600万元,上税2870万元,西藏阳光庄园农牧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也脱颖而出。

这两个项目都是今年上半年我区5家新招孵企业毕业验收企业中的佼佼者,同时印证了去年以来,我区科技“双创”工作取得一系列成效,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科技“双创”正在蓬勃发展。

透过数据看“双创”载体的经济效益

截至2019年底,全区建成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星创天地、乡镇创新创业基地等“双创”载体131家,已认定的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双创”载体35家。2019年,“双创”载体内在孵企业2129家,吸纳就业1.54万人,吸纳高校毕业生4880人,同比增长132%。

截至2019年底,全区市场主体达31.69万户,注册资金1503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0.94%、13.84%;内资企业(非私营)11422户,私营企业65823户,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7家。

2019年,我区69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达173亿元,营业收入310亿元;上缴税额24亿元,企业研究开发费用9.9亿元。11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资产总额43.21亿元,销售收入19.23亿元;企业研究开发费用达2.1亿元,同比增长91%。

2019年5月7日,拉萨高新区(柳梧新区)入列《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2018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拉萨高新区(柳梧新区)已建成各类“双创”载体19家,为311家初创企业提供孵化服务,吸纳就业2100多人,入驻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年产值达2.5亿元。

“双创”政策体系日臻完善

自治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主任包汉文介绍:“近年来,我区以更大力度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普惠政策落地,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平台基地发展、助力实体经济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包汉文还介绍,《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创新创业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关于培育发展科技型企业的行动方案》《西藏自治区“双创”载体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西藏自治区科技创新券管理办法(试行)》《西藏自治区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明确到2021年底全区所有县(区)基本实现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和功能全覆盖,提出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科技型企业实施普惠性奖励政策,创新财政资金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方式,推动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建设等。

据了解,为了让政策有效落实落地,去年,全区落实22家自治区级“双创”载体建设扶持资金6490万元。90家科技型企业与38家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建立科技服务供需关系,90家科技型企业获近600万元创新券资助。自治区财政厅在西藏银行设立了6000万元的贷款抵押保证金,每家创新创业企业可以贷款50万元至200万元,贷款利息由政府全额补贴。

创新创业服务持续优化

取消43项行政职权事项,全面实施“一网”(线上)、“一门”(线下)和“一次”(现场)便民审批措施;

106项涉及企业行政审批事项分别采取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

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由110项减少到25项,其中涉企收费由76项减少到18项,减幅76%。2019年,这几项改革真正温暖了企业主的心。

包汉文说:“我区各类创新创业群体不断壮大。在相关政策支持下,‘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科技人员、大学生、退伍军人、留学归国人员、返乡创业人员等各类创业群体继续踊跃投身创新创业大潮,从草根到精英、从城市到农村、从区内到区外,参与群体越来越多元,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泛。”

其中,自构建了国家级、自治区级、校级三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训练计划项目以来,截至2019年底,我区大学生创新实验训练计划项目已累计投入近5000万元,有力地培养了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