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谢通门县重点打造“一见则喜”产业品牌

2020-06-18 23:28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谢通门,藏语意为“一见则喜”。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谢通门县立足资源禀赋,以打造“一见则喜”产业品牌为重点,持续做好扶贫产业项目建设和发展,让百姓共享产业发展红利。2018年,该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00元,较2015年增长35.6%。

 

截至目前,谢通门县贫困人口由2016年初的2723户10663人减少至当前的0户0人,贫困发生率由23%降至0%,产业扶贫成为谢通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一大亮点。

 

瞄准高质量,提升含金量

 

走进达那答乡,占地345亩的珠峰一见则喜生物科技产业园区内,一排排温室大棚和厂房美轮美奂。该园区集菌棒制作、食用菌生产培育加工、废菌料饲料加工、职业技能培训及生态观光休闲体验于一身,带动120人实现稳定就业。

 

在园区的大力帮助下,达那答乡258户农牧民群众在自家门口也搭建起了温室棚,种起了蘑菇。园区通过提供菌棒、开展培训、帮助销售等“一条龙”服务,让小蘑菇撑起了更多群众的小康梦。

 

崔小群是园区的技术人员,从事食用菌研发培育工作已有35年。除了手把手培训指导附近群众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外,他还承担了园区“菌种培育实验室”的研发工作。“目前园区杏鲍菇已经实现量产,平菇、香菇、金针菇、金耳、银耳已经完成试验。随着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变化,我们有信心优化蘑菇品质,调整蘑菇生产品种和比例,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崔小群说。

 

2016年至今,谢通门县已规划发展生物科技示范园区项目、谢雄藏鸡养殖基地项目、高原喜菊种植等18个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2.402亿元,现已开工17个并完工15个,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直接带动1731人增收,形成了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导向、群众参与的产业发展格局。

 

打好绿色牌,走出特色路

 

近年来,“温泉旅游”逐渐“升温”。徜徉卡嘎镇卡嘎村,天然温泉“浇灌”出的养生福地让人流连忘返。

 

“我经常来这里泡温泉,身心都得到了很好的放松,这里住宿环境不错,还可以买到很多特产。”来自日喀则市的旦增说。

 

面对新时代新机遇,卡嘎村在谢通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依托“卡嘎温泉旅游小镇”项目,建起了2家集体温泉民宿、15家家庭温泉浴室和17家家庭旅馆。温泉热气腾腾,当地百姓生活蒸蒸日上。

 

谢通门县还积极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风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产业链,因地制宜、稳步推进三产融合,做大做强本土绿色、有机、环保、健康、特色产业,促进群众持续增收。谢通门县依托县民族手工业街区,扶持皮具、藏刀、唐卡、木雕等特色手工艺品制作工坊、合作社,开发彰显民族特色、适销对路的手工艺产品,真正使民族特色手工业成为农牧民实现增收的产业之一。

 

嵌入产业链,共享利益链

 

在谢通门县珠峰一见则喜谢雄藏鸡养殖基地,970余户农牧民加入藏鸡养殖产业链,每户年均增收3000余元。传统藏鸡养殖注入现代产业“基因”,谢雄藏鸡摇身一变成为致富“金凤凰”。

 

养殖基地员工普布次仁高兴地说:“有了良种繁育、有了科学的孵化和养殖技术,藏鸡的品质更好了,我们的收入也更高了,大家伙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纷纷加入藏鸡养殖行列。”

 

在联结贫困群众上,谢通门县打出了一套“组合拳”,让老百姓有了真金白银的获得感,喜笑颜开的幸福感。通过建立健全“公司+园区(基地)+合作社+农户”产业扶贫模式,谢通门县以覆盖95个行政村的435个合作社组建发展为抓手,吸纳2万余名农牧民群众(含1.57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边缘户)通过资金、土地(草场)经营权、牲畜、设备、技术等参股入股合作社,为5349名贫困户、边缘户提供了就业岗位。

 

一项项产业项目的实施、利益联结制度的完善,让谢通门县脱贫攻坚工作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华丽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