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6 17:45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和支持西藏电力工业发展,1955年拨款并选派工程技术人员进藏,修建了拉萨水电站和日喀则小型火力发电厂。1956年,装机容量660千瓦的拉萨水电站和装机容量80千瓦的日喀则火力发电厂建成投运,从此拉开了西藏电力建设的序幕。
1958年拉萨纳金电站动工兴建。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一首《逛新城》让拉萨纳金电站被全国人民知晓,从此结束了拉萨人民用松明子和酥油灯照明的历史。当时的纳金电站被誉为“拉萨的夜明珠”。到1965年时,纳金电站6台机组全部建成发电,全区电力装机容量约8000千瓦,全社会用电量2600万千瓦时,除拉萨、日喀则等少数城镇外,其他地区基本无电可用。
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我区相继建成拉萨西郊电厂、山南沃卡电厂、日喀则塘河电厂、林芝八一电厂、昌都电厂、拉萨火电厂等骨干电站,西藏电力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电力装机规模逐渐扩大。
1975年,羊八井地热试验电站开工建设,经过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反复试验研究,至1992年,陆续建成后续机组,装机容量达2.4万千瓦,占当时拉萨电网出力的60%以上,在保障电力供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羊八井地热试验电站不仅是我国最大的地热电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利用地热浅层热储进行工业性发电的电站,在我国电力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同时,随着羊八井至拉萨电力送出线路的建设,建成了西藏第一条110千伏输电线路。
1985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在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大会上宣布建设羊湖电站。1997年羊湖抽水蓄能电站建成投运,是我国水头最高的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9万千瓦(2005年扩容至11.25万千瓦),超过了当时全区电力装机容量的总和,发电量占当时拉萨电网的50%以上,从根本上解决了藏中电网长期缺电的历史,满足了当时一段时期藏中电网的用电需求,为藏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电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西藏电力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2014年 珠峰大本营正式通电
21世纪初,西藏电力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随着昌都金河电站、拉萨直孔电站、阿里狮泉河电站、林芝雪卡电站和老虎嘴电站等一批骨干电站相继建成投运,西藏电网装机规模大幅提升。昌都金河电站不仅是西藏电力建设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同时也是按期完成的第一座电源建设项目。阿里狮泉河电站建设,更是凝聚了三代中央领导人的亲切关怀。随着老虎嘴电站的建设,促进了藏中电网和林芝电网的联网,西藏电网实现了110千伏到220千伏的升级跨越。
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用电的需求,2008年至2010年期间,在全国电力同行的援助下,我区先后建成了东嘎应急电源、过渡电源和9E燃机等一批柴油发电厂,总装机容量34万千瓦,有效缓解了藏中电网冬春季严峻的缺电矛盾。
2014年,藏木水电站首批两台机组投产发电,进一步提高了电力保障能力。藏木水电站是西藏电力发展史上由10万千瓦级到50万千瓦级的重大工程,标志着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由支流转至干流水域,为缓解西藏缺电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夏季丰水期电力外送的主要电源。
值得注意的是,西藏电力人克服了重重困难,甚至把大电网的电送上了珠峰大本营。2014年4月12日,随着一条10千伏供电线路合闸送电,海拔5200米的珠穆朗玛峰大本营正式通电。电网人通过大电网延伸方式,让沿途21个乡村,1011户居民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绒布寺,用上了可靠电力。
截至2018年底,全区形成了以水电为主,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体系,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332.1万千瓦,是1959年发电装机的3992倍;全社会用电量69.02亿千瓦时,是1959年用电量的7843倍。
今天 进入500千伏超高压时代
在西藏电源建设的同时,电网实现同步发展,由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一个电站带一片配电网,到逐渐形成各市(地)小的区域电网,2000年初逐步形成藏中、昌都、阿里“一大两小”三个区域电网,电压等级从6千伏、35千伏到110千伏不断升级。
进入21世纪,西藏电网发展驶入“快车道”。先后于2011年、2014年、2018年建成投产3条“电力天路”——青藏、川藏、藏中电力联网工程,实现了西藏电网与四川、青海和全国电网联网,西藏电网迈入500千伏超高压大电网时代,不仅极大解决了西藏电网长期以来的缺电矛盾,还有力推动了西藏水电等清洁能源开发外送,为不断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特别是2011年青藏联网工程投运以来,西藏电力供需紧张局面得到有效缓解,截至2019年3月,西藏电网最高用电负荷已连续多年刷新纪录,最大负荷达144万千瓦。而且,2015年首次实现“藏电外送”,通过3条“电力天路”,西藏电网已累计受电超过60亿千瓦时,累计外送电30亿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