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9 09:48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6月的曲松县曲松镇琼嘎村,阳光在藏药田中洒下一层碎银。白玛仓决弯下腰,把铲下的杂草扔进袋子里,“快长吧,等你们长大了,我们的生活就更好了。”白玛仓决说。
在曲松镇,和白玛仓决一样,有600多人靠藏药材吃饭,他们人人都希望种出的药材越来越好,生产的藏药产品越卖越畅销。
而帮助他们吃上“藏药饭”,过上好日子的人,正是“全区青年致富带头人”——洛桑金巴。
黄土地种出新希望
洛桑金巴出生在琼嘎村一个地道的农民家庭。琼嘎村地势平坦开阔,非常适合藏药材种植,儿时的田园生活让他从小就怀揣着一个“药乡梦”。
梦想催人奋进。早年从西藏藏医学院毕业后,洛桑金巴先后进入山南市藏医院和雍布拉康藏药厂工作。多年打拼让他开阔了视野,赚到了钱。然而,不甘平凡的洛桑金巴始终有返回田园,种植藏药材的想法。
经过13年的努力,洛桑金巴有了一定阅历和积蓄,创业的思路逐渐成型。2012年,时年32岁的他,毅然决定放弃稳定的工作,返乡创业。
2013年,洛桑金巴准备在琼嘎村承包土地,种植藏药材。然而此时,他却遇到了很大阻力。
“他那么年轻,也没经验,能干成吗?还是老老实实种地吧。”和许多村民一样,扎西欧珠一开始并不相信他。
“承包不到土地,我只能一家家去游说,讲政策、摆道理,让他们相信我,因为我不想放弃。”洛桑金巴回忆说。
最终,他只从乡亲那里流转了6亩地。洛桑金巴坦言,这并没有达到他的预期。
“万事开头难,我只能硬着头皮上,用实际效果让乡亲相信我。”就这样,洛桑金巴把6亩地全部种上药材,遇到田间管理难题,就到山南市藏医药研究所请教专家,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当年实现收入30万元。
黄土地上种出了新希望,这大大提振了洛桑金巴的信心,更让乡亲们刮目相看。
“藏铭康”助力奔小康
洛桑金巴的藏药材种植获得初步成功,当时跟着他流转土地的村民都赚到了钱,这下,琼嘎村热闹了起来,村民们纷纷要跟着他干。
洛桑金巴趁热打铁,注册了西藏山南德诺农林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并在其旗下成立了曲松镇琼嘎村藏药材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开始大规模种植藏药材,并向藏药产品研发及生产等下游产业链发展。
洛桑金巴说:“种植藏药材只是第一步,我们要通过深加工,生产出有影响力、有科技含量的藏药产品,打造藏药品牌,那才是更广阔的市场。”
为此,洛桑金巴注册“藏铭康”商标,走上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之路。
逐梦前行,步伐也在加快。合作社种植基地的规模从6亩逐年扩大到现在的520亩;种植地域扩大到琼嘎、下洛、东嘎3个村庄;种植药材涉及藏木香、草红花、喜马拉雅紫茉莉、蜀葵花、野亚麻等16个品种。
2016年,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的琼嘎藏药材加工厂化妆品生产车间顺利落成,并成功研发由藏药材提取物精制而成的系列产品,这开启了洛桑金巴藏药事业的新篇章。
此后,以“藏铭康”为主打品牌的补水面膜、口红、洗发液等产品迅速走俏市场。“去年,我们生产了两批洗发液,累计销售超过1000公斤。”该厂质检员次仁德吉说。
现如今,该厂已成为我区第三家、山南市唯一一家获得国家许可认证的化妆品生产企业,“藏铭康”系列产品成为引领群众产业致富的拳头产品。
产业兴旺腰包鼓
2018年,洛桑金巴的公司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85万元,盈利93万元,带动11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7万元,直接吸纳45人实现就业,带动曲松镇3个村庄600多人受益。
这一成绩的取得,是洛桑金巴一颗初心干到底和村民齐心协力谋发展的结果。
58岁的白玛仓决是琼嘎村二组村民,为藏药材基地种植药材,独自供养在南昌上大学的儿子。
“我家3亩土地,早在2013年就流转了。”白玛仓决是最早跟着洛桑金巴干的人,也是最早受益的人。她说:“以前种青稞和油菜,每亩地也就收入1000元,日子过得很紧巴。土地流转后收入逐渐提高,现在流转金额涨到每亩1500元,我在这里工作一天能拿70元的工资,年底还有分红,供养儿子完全够了。”
25岁的大学毕业生索朗群培也是这里的员工,2017年,他来到这里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每个月能拿到3500元工资。不仅他自己,他的父亲、母亲、舅舅都是这里的员工。索朗群培说:“像我们这样一家人都在公司上班的家庭还有很多,在这里收入稳定、氛围轻松,足不出村就能挣钱,大家都很满意。”
公司的成绩、村民的认可都是催促洛桑金巴继续前行的动力。他说:“梦想只有在不断实践的路上才会愈加接近。下一步,我们打算把藏药材种植基地扩大到1000亩,继续扩建生产车间,研发新的藏药化妆品,扩大就业,带动更多人走上致富路。”(记者 刘枫 洛桑 白娟 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