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70年来西藏教育事业发展:办公平高质量的教育

2019-07-15 07:17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从没有一所现代意义的学校,到形成比较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各族人民受教育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从文盲率达95%以上,到实施“三包”政策基本消除文盲,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从内地办学培养急需人才,到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各类建设人才遍及雪域高原。

……

70年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西藏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藏民族文化水平实现巨大跨越,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正与全国人民一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这其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更是为雪域高原的美好未来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建立完整现代教育体系

站在澜沧江支流昂曲河桥上,可以清晰地眺望到昌都市实验小学现代化教学楼内孩子们读书的身影,朗朗读书声合着江水的哗哗声,历史的辉煌通过一代代师生薪火相传,悄无声息地镌刻在每一名学子的心头。

昌都地区实验小学是西藏现代教育事业的起点。1951年5月1日,昌都小学正式成立,学生70余名。1957年,学校迁至位于昌都西路的现址,更名为“昌都实验小学”,1983年定名为“昌都地区实验小学”。

“国家政策好,我们学校有将近1500名农牧民子女享受‘三包’(包吃、包住、包基本学习费用)政策,连书包、粮油、文具都是发的。”昌都市实验小学校长吴晓龙颇为感慨,在他眼里,学校的办学条件这几年从硬件到软件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985年,国家开始对农牧民子女和城镇困难家庭子女实行“三包”政策,并不断提高标准,“三包”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起,西藏全面落实15年义务教育免费“三包”政策。

“每个教室都配了电子白板,还能直播。学校有多媒体电子阅览室,能在线阅卷,硬件不比内地大城市的学校差;如今有组团式教育援藏,我们每个学期都会送一批老师去天津河东区实验小学学习在线教育、去拉萨市吉崩岗小学学习现代藏文教育,让最新的教学方法也能惠及基层农牧民子女。”吴晓龙说。

昌都市实验小学是西藏现代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旧西藏,接受教育的绝大多数是贵族子弟,占总人口95%的农奴没有受教育的权利,青壮年文盲率高达95%以上。西藏和平解放后,拉萨、昌都、日喀则、江孜、林芝、那曲等地建立了13所小学,学生2600多人,同时也成立了拉萨中学、西藏公学等学校。民主改革后,现代教育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各地区、各县陆续建起中学、小学,大部分乡、部分村建起了小学。1961年,西藏第一所师资学校——拉萨师范学校正式开学,此后,西藏大学、西藏农牧学院、西藏藏医学院(现西藏藏医药大学)、西藏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也相继建立。目前,一套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等完整的西藏现代教育体系已经形成,各族人民的教育权得到充分保障。

截至目前,西藏共建成幼儿园1239所,小学806所,中学132所,高等院校7所,各级各类学校毕业人数从1959年的1.8万人增加到53万多人。

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

拉萨市林周县中学课间操时间,校园里响起的不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二三四、二二三四”,而是欢快的藏族民歌。孩子们排列成整齐的方队,跳起了藏民族传统舞蹈。

课间操时间跳藏民族传统舞蹈,在我区各市地中小学校已经普及。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多姿多彩的藏民族舞蹈进入校园,丰富了孩子们校园生活的同时,也传承了传统民族文化。

近70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西藏传统优秀文化在校园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走在西藏,随处可见藏、汉两种文字的交通路标,打开电视、网络、手机,经常听到、看到藏汉双语播报,各族人民受教育和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1951年到1959年民主改革前,在党和政府开办的学校里就开始实行藏汉双语教育,以教授藏语文为主,使用藏语文授课,同时讲授一部分汉语文。民主改革后,国家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及西藏地方的有关法规,对学习、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出明确规定。目前,西藏农牧区和部分城镇小学实行藏语和国家通用语言同步教学,主要课程用藏语授课。中学阶段也同时用藏语和国家通用语言授课。

组团式教育援藏成效明显

从拉萨市中心向东,乘车沿纳金大桥一路前行,远远地就能看到一个充满生机的新城。这就是2012年开工建设至今的拉萨教育城,它是目前西藏最大的现代教育集中区和教育基地。

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栖。截至目前,拉萨市教师继续教育学校、拉萨市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拉萨市委党校、西藏社会主义学院、拉萨那曲第二高中、拉萨阿里高中、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实验小学教育城分校等十多所学校与单位入驻教育城。

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西藏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相关部委不断加大对西藏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

1958年9月,在陕西咸阳创办西藏公学,为西藏培养急需人才,奠定了西藏民族大学“西藏干部摇篮”的基础。

1984年,中央作出“在内地为西藏办学培养人才”的重大战略决策,次年开始在16个省市开办西藏班(校)。

2010年起,国家决定在12个省市48所中职学校举办内地西藏班。

内地办学30多年来,目前已有21个省市办西藏班(校),累计为西藏培养输送中专以上人才3.6万余人。内地办学模式,成为西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进一步加大了对西藏教育的支援力度。

2013年1月,国家教育部、民宗委、财政部明确27个高校团队对口支援西藏6所高校。

2015年8月,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加大教育援藏力度,重点加强以数理化学科为主的内地老师进藏支教。”

2016年4月,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正式启动。3年多来,内地17个省市和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小学先后选派1135名教师对口支援西藏20所学校,东中部7个职教集团、13所民办本科学校对口援助西藏7市地职业学校,西藏也先后从全区选派815名管理人员和骨干老师赴内地对口援藏省市跟岗培训,教育组团式援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8年,西藏小学净入学率和初中、高中、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9.5%、99.5%、82.3%和39.2%,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55年。(记者 王莉 孙开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