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典角村“五代房”:见证阿里“边境第一村”变迁

2019-07-11 10:02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1.jpg

典角村群众即将入住的“第五代”新居一角。记者 益西加措 旦增 摄

最近,噶尔县扎西岗乡典角村将有个大喜事发生,群众即将要搬进藏汉结合的两层独家独院现代房,这是典角村守边戍边群众的“第五代”居所了,老房、新房,仿佛祖国边陲巨变的缩微影像,记录了时代,讲述着变迁。

从住房改善看党的关怀

“典”,藏语意为“弹性”;“角”,藏语意为“夺”。典角村位于狮泉河下游。说起典角村,人人都知道是阿里地区边境小康村建设的肇始和典范。近年来,噶尔县扎西岗乡典角村以“藏西中心·党建先锋”品牌创建为总目标,以党的建设统筹各项工作,积极建设、打造“边境第一村”,让群众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1984年之前用石头垒起的“第一代”简易房,1990年成立行政村时修建的“第二代”土木结构房屋,2006年修建的“第三代”安居房,2012年修建的“第四代”钢筋混凝结构两层独家独院,今年群众即将入住的“第五代”新居,让我们看到了阿里“边境第一村”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到了边民群众不断提高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殊关怀下,典角村边境群众同西藏所有边民一样,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惠民政策,边民的住房条件发生历史性变化。边境群众的5代住房见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对西藏边境群众的无比关心、关怀,体现了党的好政策在边境一线落地生根发芽。

扎西岗乡是噶尔县唯一边境乡,位于阿里地区西北部;扎西岗乡典角村村委会至印控(巴里加斯)村庄不到1公里。典角村现共有51户、171人,2个作业组。

典角村1990年正式成立为行政村。1984年之前典角村一带只剩下3户。1984年,为了更好地管理边境和“守土固边”,自治区和阿里地委、行署及噶尔县委、县政府专门从狮泉河镇加木村选出5户、24人搬迁到典角;1985年,其中3户因不适应气候等原因返回加木村;1990年,从加木村选9户搬迁至典角村守边,当时分为2个作业组,一组6户、二组9户。

从守边固边看入党初心

站在肉眼就能看到国界线对面印控村庄的典角村,守边固边从来不是挂在嘴边说说的一个词,而是当地群众发自内心、淌在血液里的责任和使命。

典角村守边固边的传统要从一个名叫嘎玛次仁的老人说起。

1984年,嘎玛次仁和妻子以及另外4户人家响应政府开荒戍边的号召,从100多公里外的加木村搬迁到典角村,并就此定居下来。然而没过多久,就有2户群众忍受不了边境一线的艰苦生活,返回了加木村,只剩下嘎玛次仁和妹妹索南拉姆两家人继续坚守。

此后数年,嘎玛次仁与妹妹两家唇齿相依,在满目砾石的土地上开荒,在终年不休的大风中搭房,终于顽强地在荒无人烟的典角村扎下了根。直到1990年,又有9户人家搬迁过来,典角才有村庄的模样。

后来,嘎玛次仁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至1996年期间,他担任了典角村党支部书记。边境放牧巡逻对他来说就是家常便饭,他的足迹踏遍了边境线上的山山水水。他还给家里定下规矩,除了2个外出读书的女儿外,其他人若结婚必须招上门女婿,唯一的儿子自然也是在当地成家,6个子女又为典角村增加了6户家庭。

如今,典角村再也不用靠群众自发而孤独地为祖国看守大门了。在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的组织下,村里成立了“红袖标巡逻队”,由班子成员和党员带领,定期不定期地在边境一线和村子周边巡逻放哨,有力确保了典角村一带的边境安宁和社会稳定。

村里还在放牧人数较多、党员达到3名以上的草场上,设立临时党支部,及时传达党的声音、开展各类党组织活动,实现了在哪里放牧、党组织就建在哪里。同时,还积极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吸纳有能力、有担当的群众加入到党组织,目前全村48户171名群众中共有党员41名,除了几户独居老人外,基本达到了“户户党员村”的目标。

从整村脱贫看幸福生活

从30多年前到今天,从一个嘎玛次仁到41名党员,岁月在变、事物在变,唯一不变的,是典角村人民永远守边固边、爱国爱党的赤子之心。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典角村自2016年起实行了“党支部+合作社+农牧民(贫困户)”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组建了由村党支部牵头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引导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和劳务输出。2017年,合作社实现劳务收入30余万元,群众人均分红2000余元,带动全村11户50名群众脱贫,实现了整村脱贫的目标。

现在,村民旺扎的3000株树苗绝大多数已经成活,从当年十几厘米的树苗长成了几米高的树木。从2017年开始,噶尔县大力实施绿化工程,种大树、大种树,在典角村又新种了9000多株青海杨和杏树,使全村的苗木数达到了1.2万株,一片未来的树林正在边境线上茁壮成长。

作为“全国文明村镇”“自治区边境示范村”,边境巩固、经济发展、生态良好、群众安居乐业的典角村,在高高飘扬的国旗下,如同一颗冉冉升起的明珠,正在西藏高原上绽放出夺目的光彩。(记者 益西加措 旦增 温凯 郑少杰 扎西顿珠)

“住房博物馆”作证 

 

记者在阿里“边境第一村”噶尔县扎西岗乡典角村采访时,听到一个令人欣慰的喜讯:边民群众即将入住的藏汉结合的两层独家独院现代房,这已是村里的“第五代”房,是边境小康村建设的一部分。

 

典角村群众住房的五次变迁,见证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中,边民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人人争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

 

“五代房”不仅是一部边民群众住房的变迁史,更是他们两三代人怀揣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几十年如一日,把放牧守边作为神圣职责,看好守好祖国疆域上的一草一木,建设幸福家园的鲜活例证。

 

“有国才能有家,没有国境的安宁,就没有万家的平安。”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热爱祖国、扎根边疆,保家卫国、建设家乡的家国情怀。(记者 益西加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