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翻身农奴吉折:“能为大家做点事,我过得有意义”

2019-06-28 21:21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能为大家做点事,我过得有意义”

—记翻身农奴、那曲市巴青县玛如乡改加村吉折

zhouh96298_s.jpg

图为吉折老人亲戚家的孩子正在教他使用智能手机。 本报记者 张宇 摄

人物背景:吉折,男,生于1950年1月,现年69岁,那曲市巴青县玛如乡改加村人。民主改革前,吉折家里有11口人,9个兄弟姐妹,是世代隶属于巴青宗珠雪部落的“差巴”,常年遭受噶厦政府派来的藏兵和税务官的压榨盘剥,吃不饱、穿不暖。民主改革后,吉折家分到了一匹马和十几头牦牛,生活开始好转。如今,吉折和两个儿子住在宽敞明亮的藏式小院里,生活幸福美满。

zhouh96302_s.jpg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视频、图片内容。)

5月15日,记者一行来到色尼区那曲镇罗布热地居委会吉折家。

在敞亮的藏式小院里,吉折一边喝着酥油茶,一边讲述他的故事:“60年前,能喝上一杯带点酥油味的茶,是最快乐的事。”吉折说,小时候,他常常会将别人家倒掉的砖茶捡回去泡着喝。

说话间,吉折的大儿媳次仁吉宗走过来,又给他倒上了满满一杯酥油茶,一股浓浓的咸香味扑鼻而来。

在吉折童年的印象中,他家那个破烂不堪的帐篷经常会有藏兵“光顾”。

“他们是噶厦政府派到巴青宗的驻军,每次来村里,都要挨家挨户搜刮一遍。”吉折老人气愤地说,家里仅有的一点糌粑、人参果等食物都被抢劫一空。

“每当藏兵进来搜刮时,父母和哥哥姐姐们都会害怕地弓着腰快步跑出去,只能默默地任由他们‘扫荡’,央求只会换来毒打。”

吉折回忆:“一次,大哥索朗才旺向藏兵乞求给家人留一点吃的,不料被藏兵一脚踹到地上,然后用枪托暴打了一顿。”看着哥哥挨打,年幼的吉折止不住地掉眼泪,却不敢哭出声来。

除了藏兵的强取豪夺,吉折家还面临着沉重的赋税。“噶厦政府的税务官会不定时来村里,他们不设置固定税种,看到牛肉就收牛肉税、看到羊就收羊毛税、看到酥油就收酥油税。”吉折说,要是谁家交不出税,税务官会让巴青宗府派兵过来,将那一家人用绳子绑起来,吊在梁上,用鞭子抽打。

老人回忆起当时的所见所闻,仍心有余悸。为了改善生活,儿时的他还经常出门寻找别人家扔掉的牛骨头,捡回来熬汤喝。“也会种点萝卜、挖点人参果充饥。”说着,老人将桌上的人参果指给我们看。

苦难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熬着,直到解放军的到来。吉折呷了一大口酥油茶,讲述过往岁月的热情高涨起来。

1959年,解放军经昌都来到巴青,一支队伍进驻吉折所在的玛如乡。

“他们亲切地喊我的父亲叫‘阿爸’,看到家人缺衣少食,他们就把自己背的白米袋留下给我们,把自己的衬衣脱下来给我们,把多余的帽子也送给我们……”吉折回忆说,“他们像亲人一样关心我们的生活。”

在解放军的带领下,广大农奴推翻了宗府的统治,吉折和其他农奴一样,获得了新生。

“每天出去放牧都很开心,因为不用担心自家的牛羊被抢走。”民主改革后,吉折家分到了一匹马和十多头牦牛。

由于吉折勤奋好学,又吃苦耐劳,他先后学会了木工活儿和制作藏式炉,并凭借自己精湛的手艺闻名乡里。

2009年,本可安度晚年的吉折不“安分”了——为了孙子们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吉折举家迁往色尼区罗布热地居委会,为孙辈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以前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孩子们都没有机会读书,这是我一生的遗憾。”吉折说。如今,大孙女央措在拉萨北京中学就读,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这让他非常骄傲。

在罗布热地居委会党支部书记拉巴扎西眼里,吉折不仅是位能工巧匠,而且还是个“热心肠”。

2017年,易地搬迁户达嘎6岁的女儿突发关节炎,需要一大笔治疗费用。吉折得知情况后,立即联系达嘎家乡所在村委会,并呼吁居委会委员和双联户户长捐款,同时自己也捐赠了500元。

因为吉折的热心肠,他获得了好口碑,被社区居民推选为居委会委员和“四讲四爱”宣讲员。在宣讲中,吉折总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新旧西藏对比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让广大农牧民充分了解党的恩情,并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今生的幸福生活。

如今,吉折虽然赋闲在家,但只要社区里有重要事情,他都会第一时间出现。“有吉折老人在社区服务,是我们的福气。”提起吉折,居委会里人人称赞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