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2 13:09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本网拉萨6月11日讯(记者 王莉)近日,记者从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获悉,近年来,全区上下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通过健全体系、提升能力、完善机制、强化保障,初步形成了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我区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可喜成果。
传染病防治体系基本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健全。目前,全区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2家(含卫生防保服务中心),卫生人员1210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构建了以自治区疾控中心实验室为核心的艾滋病、脊髓灰质炎、流感、麻疹等专病实验室网络。自治区疾控中心和日喀则、拉萨、林芝市等市(地)疾控中心已通过国家级或自治区级相关实验室资质认证,传染病病原学监测能力明显增强。医疗救治体系明显加强。2014年,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正式投入运营,提供全区传染病医疗救治、预防保健、康复医疗等服务,并负责对传染病危急重症、疑难病症转诊病人进行诊治。全区所有综合医院设立了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科,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普遍设立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建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传染病监督体系基本形成。卫生监督执法网络覆盖自治区、市(地)、县(区)、乡(镇),县(区)配备兼职监督员、乡镇配备2名卫生健康监督协管员,全区共有卫生监督专、兼职执法人员346人,卫生计生监督协管人员1558人。
传染病防治工作机制逐渐完善。建立健全了传染病疫情公开发布制度。通过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官方网站及时向社会公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动态及防控工作信息,确保信息及时、公开、透明。同时卫生健康部门与农牧、教育、工商、食药监、交通、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建立了疫情信息通报机制,确保信息共享。建立了重大疾病联防联控机制。成立了自治区重大疾病防治协调领导小组、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指挥部、H7N9禽流感联防联控领导小组,构建了政府主导、各部门分工协作的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建立全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动驻村工作队、学校教职工、社会志愿者和青年学生加入健康宣传员行列,有针对性地开展传染病防治宣传和行为干预,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传染病防治保障能力不断加强。不断完善财政政策体系,加大对传染病防治的经费投入。近年来,中央和地方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自治区疾控中心、昌都市、林芝市、那曲市、阿里地区疾控中心改扩建工程正在实施中,并已完成部分工程,市(地)疾控中心的硬件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十三五”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政总投入近4亿元用于全区传染病防治工作。2018年,投入920多万元对全区免疫规划冷链设备进行更新,同时,昌都市、那曲市、林芝市等各级政府也拨出专款对冷链设备设施进行更新维护,保障了冷链储运的完整。将符合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条件的传染病患者纳入相应救助范围,对艾滋病患者实施“四免一关怀”政策,对包虫病实行全人群免费筛查救治。
重点传染病防治取得新进展。根据自治区2018年关于结核病、肝炎、风湿病(骨关节疾病)筛查救治工作要求,截至目前,累计完成了195.6万人的筛查检测和防治干预工作,工作完成率129.0%,其中,开展重点人群结核病筛查127.9万人,主动发现结核病患者1778人,筛查患病率约139/10万;在那曲市顺利完成风湿病(骨关节疾病)综合防治试点现场调查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西藏自治区风湿病(骨关节疾病)综合防治试点调查报告》,分析总结和提出了适合我区实际的风湿病(骨关节病)综合防治措施。及时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1011人,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99人;甲、乙型肝炎疫苗查漏6379人,补种3162人;风湿(骨关节疾病)筛查58161人。艾滋病方面,自治区重大疾病防治协调领导小组每年定期于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前后召开专题会议,总结部署艾滋病防控工作。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通过强化宣传教育、强化干预措施、扩大监测与检测覆盖面、落实母婴阻断、抗病毒治疗等方式,落实艾滋病防控。
地方病防治取得了初步成效。我区是全国地方病流行较为严重的省区之一,病情重、病种多,七市地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地方病危害,主要有碘缺乏病、大骨节病、地氟病等。全区74个县(区)不同程度地流行碘缺乏病。目前,我区已制订出台《西藏自治区重点地方病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各级部门责任,以确保全区消除和控制危害人民健康的重点地方病,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