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7 23:04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短短六十载跨越上千年
—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系列综述之三
60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场彻底摧毁封建农奴制度的民主改革运动在西藏轰轰烈烈展开,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当家做了主人。
斗转星移,在党中央的关心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西藏人民生活大幅改善、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三大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特色产业取得新进展,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
民主改革前,落后的社会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1959年,西藏的生产总值仅为1.74亿元,人均142元。封建农奴制度的废除,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西藏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2018年,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77.63亿元,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79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50元。
迈出经济高质量发展步伐
发展经济是确保西藏各族人民的基本权利,特别是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重要途径。
60年来,中央一直十分关心和大力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改善西藏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国家就对西藏的经济发展给予了特殊支持,拨给大量财政补贴、专项补贴和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并调集大批物资进藏。进入20世纪80年代,支持的力度逐年加大,中央政府每年拨给西藏自治区财政补贴10亿元人民币,并积极组织实施对口援藏工作。
从1980年中央召开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到2015年中央召开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态迸发出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热情,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
农牧业是西藏经济发展的基础。民主改革前,西藏的农牧业生产相当落后,主要是靠天种地、靠天放牧,广大农奴一年辛苦到头,温饱都得不到解决。2018年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4.14亿元,不仅吃得饱、还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统计显示,民主改革后,西藏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2018年第二产业增加值628.37亿元,增长17.5%。第三产业的发展与民主改革前相比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大发展以来,我区旅游业带动了餐饮住宿、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邮政通信等蓬勃发展,2018年,全区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719.01亿元,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3368.73万人次,旅游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39.53亿元。
目前,西藏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了经济总量的历史性飞跃,并持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西藏已建立起一个包括能源、轻工、纺织、机械、采矿、建材、化工、食品加工、民族手工业、藏医药等20多个门类的现代工业体系。产业发展从无到有、逐步壮大,特色高原农牧业、清洁能源、天然食饮品、建筑建材、藏医药、旅游文化等产业迅猛发展。
打响打好脱贫攻坚战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民主改革60年来,绝大多数人口摆脱了延续上千年的贫困,实现了从不能温饱向全面小康迈进的伟大飞跃。
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发展史也是西藏各族人民与整体贫困不懈战斗、向全面小康不断迈进的历史。
以《西藏自治区“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为标志,我区进入全面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扶贫开发阶段。从2001年开始,按照中央“把西藏作为特殊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加以扶持”要求,我区重点扶持人均纯收入低于1300元的农牧民;从2006年开始,我区重点扶持人均纯收入低于1700元的农牧民。
2016年至今,全区进入精准脱贫攻坚战阶段,着眼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步进入小康的目标,自治区党委、政府2016年5月制定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脱贫攻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和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打好脱贫攻坚战。
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分析形势,精心编制规划,研究对策措施,号召全区各族人民齐动手,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经过全区上下不懈努力,当前我区产业扶贫项目建设进度明显加快,全区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占“十三五”规划项目总数的75%,扶贫产业成为推动贫困人口直接脱贫、持续脱贫、长久增收的最重要举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建设点、产业配套、转移就业、社区重建等工作有序推进。
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得到解决,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2019年,西藏将确保1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9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全区基本消除绝对贫困。
脱贫攻坚既保障了贫困农牧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让贫困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切身体会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
提升各族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在旧西藏,接受教育的绝大多数是贵族子弟,占总人口95%的农奴和奴隶没有受教育的权利,青壮年文盲率高达95%。农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更没有医疗保障,挣扎在死亡线上,人均寿命仅为35.5岁。民主改革后,西藏民生大幅改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西藏在全国率先实现15年免费教育。城乡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实现大病不出自治区、中病不出地市、小病不出县区。人均预期寿命逐年提高,达到68.2岁。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成,在全国率先实行孤儿集中收养和有意愿的五保老人集中供养。
60年来,西藏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城乡面貌发生巨变。以铁路、公路、航空、管道运输建设为重点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完善,青藏铁路修到日喀则,川藏铁路拉林段路基主体工程完工。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日喀则、山南、林芝、昌都、那曲撤地设市。惠及230万农牧民的安居工程全面完成,边境小康村建设扎实推进。这一项项旨在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切实让西藏广大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
走进拉萨市堆龙德庆区羊达乡通嘎村阿努的家,200多平方米房子内,现代家电一应俱全。祖辈世代为“朗生”的阿努动情地说:“没有共产党、没有新西藏,我做梦都不敢想自己能够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过上这么好的生活。”
经过60年的发展,古老的雪域高原已经今非昔比,迸发出无穷的活力。
历史和现实昭示着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才能解放西藏、发展西藏、繁荣西藏,西藏各族人民才能拥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和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