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3 08:46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本网拉萨11月22日讯(记者 袁海霞 见习记者 张猛)11月22日上午,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改革开放40年来,山南市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指导方针和自治区的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不移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强基础、扩开放,各项事业取得的显著成效。据统计,2017年山南市完成全市生产总值145.8亿元,是1978年的79倍;固定资产投资261.7亿元,是1978年的1908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67亿元,是1978年的93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7亿元,是1978年的25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535元,是1978年的50倍;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265元,是1978年的78倍。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40年来,山南市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85.17亿元,相继实施了一大批能源、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项目。泽贡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7586公里,12个县区、79个乡镇和318个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通畅率分别为100%、96.34%、57.8%,农田灌溉保证率和农村安全饮水保障率分别达到82%、92%,农村安全饮水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通电率达100%,主电网供电率为100%。通信条件显著改善,全市行政村通邮率、通电话率、通宽带率均达到100%。
产业发展稳步推进。改革开放40年来,山南市产业建设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目前已形成较为巩固的“二三一”产业格局。打造了“昌果红土豆”“扎囊氆氇”“隆子黑青稞”“加查核桃”等一批知名品牌,“泽帖尔”“隆子黑青稞”荣获国际商标节金奖,扎囊藜麦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成效明显。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华新三期投产运营。电力总装机达92万千瓦,占全区总装机容量的三分之一,形成了以优势矿产、清洁能源、建筑建材、藏医藏药、民族手工业等为重点的工业体系。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拉萨—山南经济一体化发展有序推进,江北新区开发建设有条不紊。山南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泽当和桑耶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加快建设,桑耶等3个特色小城镇有序建设,城镇化率达到29.9%。率先在全区实施了城镇生活垃圾和医废处置托管运营工作,城镇街道硬化、亮化、绿化覆盖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100%、100%、38%、100%,城镇功能大幅提升。全市8.8万余户农牧民全部住上了安全适用的房屋,农牧区“水电路信网、科教文卫保”十项提升工程有序实施。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教育改革“四化19项工程”不断深化,5个100%目标基本实现,率先在全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域通过目标。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包虫病综合防治、先心病患儿免费救治、“两降一升”等工作成效显著,农牧区免费医疗覆盖率达100%。山南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功授牌,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山南鼓舞》荣获第十三届“山花奖”优秀民间艺术表演奖。积极推进“双创”工作,建成2个创客空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以内、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山南籍高校毕业生基本实现充分就业。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参保率均在97%以上。
人民生活蒸蒸日上。整合资金37亿元实施了“十大民心工程”,累计兑现资金21.3亿元。乃东等7县区顺利摘帽,3757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浪卡子等5个深度贫困县达到脱贫摘帽标准。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由1978年的205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85.21亿元,增长了4160倍。
生态环境保持良好。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山南大力实施“生态强市”战略,把生态保护作为红线、底线和高压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基本建成,河湖长制体系全面建立,农药化肥“零增长”、锅炉“煤改电”试点全面启动,成功引进亿利、藏草等企业打造了江北生态扶贫产业示范区,确保了生态环境良好。全市人工林保存面积达150余万亩,湿地面积约2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4.79%。建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自然保护区1处、森林公园1个,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4处,建成自治区级生态县2个、乡镇57个、村居337个。严格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和“三同时”制度,拒绝“三高一低”企业和项目进入山南,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主要江河湖泊水质、城镇饮用水源地水质和空气及声环境质量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