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13 11:45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2018年1月24日在西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西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各位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去年以来,全区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和“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重要指示以及给隆子县玉麦乡群众回信精神,按照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和区党委九届三次全会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确处理好“十三对关系”,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补齐短板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狠抓稳增长、强支撑、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防风险等各项措施,经济运行“稳”的基础更加巩固,“进”的格局更加明显,“好”的趋势不断加强,为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总体看,全区经济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好中趋优”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较好。201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10.63亿元,同比增长10%,与上年持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51.04亿元,同比增长23.9%,比上年加快0.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3.32亿元,同比增长13.9%,比上年加快1.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671元,同比增长10.3%,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30元,同比增长13.6%,比上年加快3.3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6%。
(一)民生实事全面实施,发展成果更加惠民
一是脱贫攻坚精准推进。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着力在“补短板、破瓶颈、建机制”上下功夫,在“兴产业、强素质、促增收”上抓落实。预计1705个贫困村、20个以上贫困县(区)具备脱贫摘帽条件,全区15万贫困人口脱贫。积极引导群众就近就便、不离乡不离土融入产业发展。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720个。开工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点)433个。大力推进边境地区小康村建设。召开深化对口援藏扶贫工作会议,签约项目21个,签约资金117.67亿元。推进高海拔等特殊区域农牧民搬迁2个试点,完成羊八井高海拔风湿病患者易地搬迁,1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住。落实生态补偿岗位20万个,总量达到70万个。坚持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实行“三免一补”政策,资助贫困大学生1.25万人;培训贫困人口4.97万人,转移就业4.62万人。
二是促进就业成效显著。举办各类创业培训138期,培训学员3471人,带动就业1944人。柳梧新区获批全国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西藏农牧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挂牌运行,首批35个创业项目完成入驻。正确处理好高校毕业生政府就业和市场就业的关系,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措施,设立20亿元创业就业基金,实现市场就业9134人。新增城镇就业5.4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以内,培训农牧民5.93万人次,转移农牧民富余劳动力110.48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7.87亿元。
三是公共服务全面提升。启动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新建改扩建各级各类学校600多所。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教育补助经费纳入自治区财政保障范围,“三包”标准年生均提高240元,达到3480元。落实对口援藏省市万名教师支教计划310名。达孜等15个县(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西藏大学高原生态学纳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健康西藏加快推进,取消药品加成和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完成全区包虫病目标人群筛查290.38万人,手术治疗包虫病患者1517名。以“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等方式结对帮带本地医务人员893人,培养医疗骨干474人。加快推进乡镇和行政村公共数字文化提档升级工程,“百场演出送基层、文化文艺进万家”活动深入开展。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在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得了首枚田径项目金牌。
四是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全力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实施,各类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43.21万人次。社保标准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460元。两年内三次降低失业保险费率,为全区企事业单位累计减负1.8亿元。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发放首批社会保障卡,跨省异地就医结算与国家平台正式接通。落实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8.33亿元,城乡医疗救助资金2.43亿元,城镇低保、农村低保、五保标准分别提高到人均700元/月、3311元/年、4940元/年。社会救助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建改扩建7个救灾物资储备库,完成因灾倒损民房重建6522户、修缮3277户。
(二)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发展基础更加巩固
累计落实“十三五”项目规划中央政府投资941亿元,占规划投资2511亿元的37.5%,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520亿元,占规划投资1188亿元的43.8%,达到了序时进度。全区200个重点项目中,在建132个,已完工25个,累计完成投资1618亿元。滇藏新通道建成通车,贡嘎机场至泽当、日喀则市至和平机场、拉萨至林芝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拉萨至那曲高等级公路控制性工程、萨嘎至朗县金东段开工。拉林铁路路基主体工程顺利完工,泽当隧道实现贯通。藏中和昌都电网联网工程、拉林铁路供电工程加快建设,主电网覆盖62个县区。拉洛等重点水利工程进展顺利。城镇垃圾、污水处理、供排水等市政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厕所革命加快推进。实施援藏项目585个,完成投资37.18亿元;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454.59亿元,同比增长20.4%。贯彻落实自治区那曲工作会议精神,编制完成《“十三五”支持那曲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项目方案》,共安排项目125个,总投资1571亿元,规划“十三五”投资917亿元,已落实规划项目投资112.5亿元。
(三)产业培育步伐加快,发展支撑更加强劲
一是现代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大力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8个百千万工程”,预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69亿元,同比增长5%;粮食总产量达到103.2万吨,其中青稞产量79.5万吨,青稞平均亩产增加11.1公斤;肉奶产量分别达到32万吨、44万吨,分别同比增长4.9%和16.4%。农牧业产业化建设稳步推进,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产值达到33.06亿元,同比增长15%;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总产值达到36.64亿元,同比增长16%。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帕里牦牛、亚东黑木耳获评2017年中国百强农产品;“雪域圣谷”青稞香米等3个企业产品获农产品金奖。
二是工业提质增效效果明显。全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00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其中技改投资同比增长两倍多。设立110亿元政府投资基金,加快推进旅游文化、清洁能源、净土健康、天然饮用水、绿色建材、高原生态等特色产业发展。6个重点水泥生产项目积极推进,藏中建材年产12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已竣工投产。绿色矿业快速发展,玉龙二期完成基建剥离、雄村铜矿完成前置审批,斯弄多铅锌矿投产运行。预计全年天然饮用水产量达到80万吨。园区建设步伐加快,藏青工业园室外管网工程完成90%,拉萨经开区加快推进A区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和B区排水口建设。企业效益和运行质量稳步提升,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14.2%,比上年加快1.5个百分点。各产业集团组建工作加快推进。
三是旅游产业升级发展。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旅游宣传促销,旅游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积极开展江孜县宗城、岗托等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创建活动。开通运行“唐竺古道”号旅游品牌列车,启动冈底斯南亚旅游合作区国家级规划编制工作。突出区域特色,打造圣地拉萨“心灵之旅”,壮美日喀则“神奇之旅”、藏源山南“人文之旅”、醉美林芝“生态之旅”等旅游区域品牌。顺利召开全国旅游援藏工作会议,签约项目97个,涉及资金197.5亿元。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561.43万人次,同比增长10.6%;实现旅游总收入379.37亿元,同比增长14.7%。
四是商贸经济持续繁荣。积极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我区14个县(区)纳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与京东集团签署“互联网+”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设立“中国特色·西藏扶贫馆”。全年电子商务重点联系企业线上交易额达2.04亿元。组织104家优质特色产品企业参加“广交会”“丝博会”“商洽会”等重点展会,签订销售合同2880.6万元,签约投资项目10个,总投资达32.49亿元,落实资金7.82亿元。
(四)财税金融快速增长,发展保障更加有力
一是财税金融增长较快。地方财政收入259.11亿元,同比增长25.6%,比上年加快8个百分点。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5.83亿元,同比增长19.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81.91亿元,同比增长6.1%。全区税务部门组织收入339.84亿元,同比增长31.2%。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043.64亿元,比年初增长32.6%。
二是要素保障支撑有力。全区电力装机达到309万千瓦。全区累计发电量58.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3%;区内送出电量9.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全社会用电量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天然气、成品油、液化石油气购销平衡。全年公路交通完成客运量999万人,同比增长12.4%,货运量2148万吨,同比增长12.7%;铁路完成旅客运量438.48万人,同比增长22.4%,货物运输584.76万吨,同比增长8.9%;民航完成旅客吞吐量454.7万人,同比增长11.9%,货物吞吐量3.63万吨,同比增长18.4%。完成电信业务总量42.25亿元,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39亿元。
三是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全区各类市场主体达到22.69万户,同比增长19.1%,注册资本(金)达到1.04万亿元,同比增长39.4%。注册资本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774户,是商事制度改革前的47倍。召开第二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会,毫不动摇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达到21.57万户,同比增长19.5%;注册资本6382.43亿元,同比增长35.7%。非公经济占全区市场主体总量的96.2%,注册资本占全区市场主体的61.3%。
(五)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措施更加多元
一是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深化农牧区改革,63个县区全面推进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全区耕地流转面积为22.94万亩、草场流转面积2471.45万亩。推进林芝市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组建、八一农场企业化改革和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发证工作。全区不动产统一登记“发新停旧”工作基本完成。不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全区国有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区国资委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1.7亿元,同比增长14.4%,实现利润总额16.46亿元,同比增长3.5%,上缴税金11.75亿元,同比增长27.8%。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完成了国家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审和督导检查工作,启动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和分级诊疗试点工作。注册便利化“全国一张网”顺利启动,“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与全国同步完成。健全完善债务管理制度,推进资源税改革,资源税征收方式由“从量计征”改革为“从价定率征收”。“营改增”改革工作取得预期成效,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税负184亿元。强化融资担保,建立西藏自治区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联席会议制度。调整上网电价标准,率先在拉萨市实行居民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拟定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并开展试点工作。进一步理顺盐业管理职能,已有1家内地食盐生产企业进入我区开展业务。完成林地确权勘界22.25万亩。推进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确保了排污许可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有效衔接。推进环评审批改革,严格执行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二是合作开放步伐加快。召开全区边境工作会议,推进新时期边境地区固边稳边,富边兴边。积极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现场签约中尼友谊工业园、尼泊尔·中国西藏文化产业园两个项目。召开“央企助力富民兴藏”会议,签约项目357个,协议资金落地802亿元。吉隆口岸扩大开放为国际性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58.85亿元,同比增长13.9%。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4家,合同利用外资2.91亿元,备案境外投资企业8家,投资金额达2839.09万美元。
(六)底线红线坚守有力,发展环境更加美好
一是生态环境持续良好。强化中央环保督查整改落实,下发了环境保护督查《责任清单》《问题清单》和《整改清单》。稳步推进自治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那曲种树科技攻关项目等工作。完成1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52处人类活动遥感监测结果地面核查。落实各类林业保护与建设资金36.02亿元,完成植树造林12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56.22万亩,封山育林和封沙育林67.78万亩,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12万亩。完成人工种草41.8万亩,草原围栏1036万亩。
二是安全生产持续稳定。狠抓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落实,对7个地(市)43个县(区)政府和78家重点企业进行了安全生产巡查,组织开展了“第16个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西藏行”“安全生产咨询日”等活动。顺利通过国务院安委会省级政府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并被评为优秀等次。全区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376起,死亡187人,与2016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102起,下降21.3%,未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2017年我区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较好,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些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在西藏的成功实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中央国家机关、对口支援省市、中央企业鼎力支持、无私援助的结果,更是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突出。从具体经济工作看,当前有几个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投资结构性矛盾突出,绿色发展任务艰巨,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缓解;经济发展动力单一,新动能支撑经济发展的能力有限,实体经济发展滞后,农牧业现代化生产经营程度低,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经济培育发展严重不足,服务业种类少、档次低;市场体系不够健全,市场主体发育不充分,国有企业出力不足,民营企业实力不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贫困程度深发生率高,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覆盖面有待扩大、水平有待提高,民生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强化;基层隐性债务底数不清、个别地方存在债务风险。这些问题都是前进中的问题,需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和改革的精神来加快解决。
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我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要适应新时代、聚焦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纵深推进经济工作制度改革创新,加快形成符合西藏实际、具有西藏特色、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为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一)总体要求
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和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重要指示以及给隆子县玉麦乡群众的回信精神,按照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区党委九届三次全会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补齐短板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主要矛盾、西藏各族人民同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特殊矛盾,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以处理好“十三对关系”为根本方法,打好精准脱贫、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着力推进幸福安康、美丽西藏、固边稳藏、科教兴藏、创新引领、基础促进、文化繁荣、区域协调、产业富民、和谐稳定十大工程,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二)主要目标
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这样的目标任务,是经过深思熟虑、慎重研究的,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顺应全区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迫切需要,是确保“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必然要求。一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是立足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区目前人均生产总值只有4万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5%,与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相比差了1.7万多元,必须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才能追赶上全国步伐。二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各方面的任务十分繁重。目前我区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4%,与规划确定的1.5万元目标相比还有5000元的差距。因此,今年的目标既兼顾了需要和可能,也考虑了积极争取、主动作为这个因素。三是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中央将加大力度支持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大幅增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加快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强化对以“三区三州”为代表的深度贫困地区的精准支持,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量重点用于“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以工代赈资金主要用于“三区三州”,医疗保障、教育、重点生态功能区等方面转移支付和中央预算内投资,也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同时,中央又出台了《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外交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等优惠政策,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宝贵机遇。
三、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确保实现今年目标任务,关键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着眼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个战略目标,始终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补齐短板工作总基调,始终坚持处理好“十三对关系”这个根本方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突破发展瓶颈
着力推进基础促进工程,处理好国家投资和社会投资的关系,处理好重大项目和民生项目的关系,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建设。加快推进那曲至拉萨高等级公路和萨嘎至朗县、波密至墨脱、琼结至错那、青藏界至聂荣、萨迦桥至萨迦县城、昌都至邦达机场等公路工程建设,力争开工民丰至改则、林芝至竹巴笼等公路项目。全力推动拉林铁路建设,加快林昌铁路、日喀则至吉隆口岸铁路前期工作。实施贡嘎机场改扩建、通用航空应急救援基地工程。完成昌都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启动藏中与阿里联网工程,推进全区剩余12个县主电网覆盖。扎实推进高海拔县供暖、供水工程。加快实施拉洛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湘河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扎仓嘎水库、昂仁县亚木乡灌区、尼洋河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力争开工高海拔县城供暖工程。积极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平台建设和应用服务,继续实施电信普遍服务试点,推进宽带网络向行政村延伸,加强应急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
(二)打赢脱贫攻坚战,进一步补齐全面小康短板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贯彻落实好《关于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用绣花的功夫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积极稳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处理好扶贫搬迁向城镇聚集和向生产资料富裕、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地区聚集的关系,强化脱贫责任制,以44个深度贫困县为重点,突出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两个短板”,统筹精准识别和精准脱贫,统筹完善规划和精准施策,统筹扶贫搬迁和产业发展,统筹实施“十项提升”工程和公共服务,统筹扶志扶智和拓宽就业渠道,把发展短平快项目和培育特色产业结合起来,全力做好各项脱贫攻坚工作。加快推进昌都“三岩”片区跨市易地搬迁,稳步推进高海拔等特殊区域农牧民搬迁工程。深入推进“百企帮百村”行动,深化对口援藏扶贫工作机制。将新增涉农资金的90%以上、新增涉农项目的90%以上投向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举措主要投向深度贫困地区,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减少贫困人口15万人以上,2100个贫困村退出,25个贫困县减贫摘帽,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动农牧业现代化
科学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坚持农牧业农牧区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补齐农牧区基础设施短板,大力提升农牧业产业化水平,激发农牧业农牧区发展活力,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实施“8个百千万工程”和“6大产业规划”,大力发展净土健康产业,实施粮食“双增”行动,优化农牧业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提高青稞单产,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稳步提高农牧业综合供给质量。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引导农牧区土地、草场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做强农牧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健全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确保全年粮食总产量继续稳定在100万吨以上,肉奶产量分别达到33.5万吨和50.5万吨,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产值增长15%以上。
(四)培育发展支柱,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着力推进产业富民工程,围绕国家对西藏“两屏五地一通道”的总体定位,立足资源禀赋,着力发挥后发优势,重点抓好短平快富民产业和战略性支撑产业发展。围绕净土健康产业,推进高原生物品牌战略,抓好青稞、牦牛深加工,做大做优藏药材种植、藏药处方推广、藏药标准化生产,做精做优林下资源开发,推动高原生物产业快速发展。召开旅游发展大会,积极打造以岗底斯国际旅游合作区、色林错、阿里大峡谷、易贡-嘉黎地貌垂直变化带等为代表的“地球第三极”旅游品牌,积极发展智慧旅游,推进旅游文化服务标准化,积极开发唐卡、藏香、藏毯、氆氇等高原旅游特色产品;积极打造无障碍旅游,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强航空、铁路等通道建设,破解进出藏瓶颈,推动特色旅游文化产业全域发展,力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增加800万人次。推动天然饮用水、优势矿产、绿色建材等产业发展,力争华泰龙二期达产,玉龙二期、巨龙一期建成投产,加快锂矿开发,实现昌都开投海通、山南华新、日喀则高争雪莲等水泥项目投产,推进拉萨城投祁连山、昌都高争二期水泥项目建设,推动绿色工业规模发展。召开清洁能源发展大会,加快西电东送接续基地和辐射南亚的能源基地建设力度,加快拓展电力外送通道和消纳市场,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壮大发展,力争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330万千瓦。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农业服务业、工业服务业、城市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推进数字西藏建设,积极组建大数据平台公司和管理机构,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落实好自治区与京东集团等互联网巨头的战略合作协议,推动高新数字产业创新发展。加强边境口岸建设,大力加强城乡市场网络建设,支持顺丰等物流企业入藏运营,提升商贸物流发展水平。加快达孜工业园区、拉萨高新技术开发区、西藏空港新区、日喀则经济开发区、昌都经济开发区和山南产城一体示范点建设,做大做实园区载体,提升产业集聚水平。
(五)大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协同发展
着力推进固边稳藏工程,抓住中央加大力度支持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有利时机,处理好城市发展和提高农牧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关系,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贯彻落实那曲工作会议精神,突出藏北高原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加快建设现代高原畜牧业基地、特色文化生态旅游区和区域物流中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完善城镇建设总体布局,加强城镇地下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建设绿色、智慧城市,改善居住兴业环境。加快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未来两年新建改扩建卫生厕所2000座。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支持基础设施、物资储备军民共建共享,不断推动军队物资保障社会化。贯彻落实全区边境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玉麦乡幸福美丽小康示范乡建设。结合边境小康村实际,制定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规划,精准实施产业项目。扎实推进兴边富民。稳步推进高海拔等特殊区域搬迁工程。发展县域经济,鼓励有条件的县建设产业聚集区,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就业吸纳能力。
(六)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培育发展新动能
贯彻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着力推进科教兴藏工程,加强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结合区域特色和优势科技资源,加快组建一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据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产学研平台,推进15个“双创”平台建设。做好新技术在西藏的试验和推广,推动西藏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积极主导推进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配合搞好实验平台建设。主动加强与科技部、中科院等部门和兄弟省区市的沟通协作,选派精干力量积极主动参与科考,逐步培养一批能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人才。发挥各类创新主体作用,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提高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
(七)守住民生底线,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着力推进幸福安康工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化控辍保学,确保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9.8%、99.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4%。
大力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计划,全面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力争培训教师2.5万人。强化理科和实验实践教学,努力实施“五个100%”,继续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和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重点办好一批紧缺专业和特色优势学科。深化教育援藏模式,落实好教育各项惠民政策,提升教育质量。处理好高校毕业生政府就业和市场就业的关系,落实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措施,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扎实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力争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转移农牧区富余劳动力100万人次。加快健康西藏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落实好高海拔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特殊岗位奖励补助政策。扎实推进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强化包虫病筛选及防治工作,实施好1万多名包虫病患者免费手术治疗,持续开展全区风湿病、结核病、肝炎的筛查救治。着力推进文化繁荣工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大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大力实施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推进自治区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开工建设西藏博物馆(改扩建)、公共体育服务设施、民政事业设施和残疾人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推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提高保障水平。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继续做好洪涝灾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
(八)加快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着力推进创新引领工程,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快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国有资本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国有资本参与结构性调整和战略性重组,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全面实施“八大工程”,鼓励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非公企业自主创新,转型发展。推进园区改革,创新园区服务管理,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各类园区企业聚集、产业集群、要素集约、技术集成、服务集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处理好简政放权和地方承接的关系,深化“放管服”和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企业进入门槛,便利企业生产运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丰富招商内涵,创新引资形式,压实责任,建立指标体系,细化量化目标任务,促进资金落地,强化考核奖惩,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00亿元以上。加大开放力度,加强“央企助力富民兴藏”会议签约项目对接服务,争取项目尽快落地,以资本为纽带,以融入央企产业链条为重点,借势借力借智,深化央地宽领域深层次合作,实现互利发展共赢。加快推进中尼友谊工业园、尼泊尔·中国西藏文化产业园、拉萨综合保税区和中尼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推动吉隆、普兰、陈塘等重点口岸和边民互市贸易点建设。
(九)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西藏
着力推进美丽西藏工程,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坚守生态安全底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做好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牢固树立没有任何特殊性的思想,切实扛起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的政治责任,按照督察组反馈意见的整改要求,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层层传导压力,全力以赴推动问题整改落实落地。正确处理保护生态和富民利民的关系,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严格落实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水资源管理和基本草场保护,实行最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禁“三高”项目进入西藏,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严格执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自治区政府“一支笔”审批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加大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大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推动地球第三极国家公园设立,加快推进那曲种树科技攻关项目,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快实施“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推进农村“四旁”植树,全年新增造林面积110万亩。大力推进荒漠化、沙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继续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人工种草。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强化水资源管理。完善森林、草原、湿地、水生态保护补偿奖励机制。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力争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核定范围内,绿色发展指数在全国排名上升两位。
(十)加强党的领导,建设和谐西藏
着力推进和谐稳定工程,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三个牢固树立”,强化“四个意识”,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这个核心作为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绝对拥护、信赖、忠诚、捍卫党的领袖和核心。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和新修订的实施细则精神,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转变观念,拓宽视野,善于从宏观政策中把握发展大势,从客观实际中总结发展经验,努力用新方法新举措破解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和困难,推动工作有效落实。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到政府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严格按法律和章程办事,切实把各项工作纳入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轨道。同时,要加强民族团结,深化平安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抓好维护稳定工作,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动员一切力量,采取一切措施,不惜一切代价,确保社会局势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各位代表,今年经济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按照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区党委九届三次全会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要求,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积极作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谱写好中国梦的西藏篇章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