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日喀则市发展壮大珠峰七大产业之绿色生态产业篇

2017-12-19 09:27 来源:新华网 点击:0

2016年,日喀则市确立了“珠峰七大产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绿色发展,是通往安居乐业、家园秀美、文明和谐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日喀则市作为我国“江河源”和“生态源”的重要一环,保护好生态环境,既是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日喀则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去年,在日喀则市产业发展大会上,绿色生态产业被确定为日喀则市发展壮大珠峰七大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来,围绕生态林“保起来”、城市林“绿起来”、景观林“美起来”、经济林“富起来”的目标,日喀则市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业,正在生态田园的大道上奔跑着。

布局:

绘就绿色生态业“新蓝图”

理念引领发展。全域:实施全域绿色生态业发展,涵盖18个县区,涵盖生态、产业、文化体系建设,涵盖河流、湿地、平原、荒漠、冰川等地区;安全:坚持从维护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出发,建设发达的绿色生态体系;发展:在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建设绿色生态产业,实现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高效:以高标准为基础,以优质高效为目标,建设发达的绿色生态业体系。

空间优化结构。以市、县、乡、村四级行政驻地生态建设为“四级”,以G318线、G219线、G562线、拉日铁路、机场高速五条交通干线生态建设走廊为“五线”,以雅鲁藏布江河谷产业及生态建设涵养带和年楚河流域产业及生态建设涵养带为“两带”,以喜马拉雅山脉南坡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喜马拉雅山脉北坡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两区”,着力形成结构合理的绿色生态产业空间布局。

重点:

牵住绿色生态业“牛鼻子”

发展特色经济林业。建设了一批具有西藏高原生态特色的经济林示范基地;着力建设苹果、枸杞、沙棘、梨、桃、葡萄等高原特色水果基地,重点打造“湘河谷”经济林生态产业扶贫项目、白朗县万亩枸杞生态观光产业园等。目前,日喀则市已发展特色经济林面积15949亩。

发展林木种苗与花卉业。打造高原苗木基地,重点培育乔松、落叶松、左旋柳、藏川杨、青杨、丁香、七色花、桂花、杜鹃花等乡土植物品种,大力推动现代化苗圃建设。目前,日喀则市现有林木种苗与花卉基地5539亩,总出苗量为394.7万株。

发展林下经济。积极发展“公司+科研+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藏鸡鸭、藏香猪林下养殖和藏药材种植、食用菌栽培,带动群众致富。目前,日喀则市有藏鸡鸭共9000只。

发展生态旅游业。发展形成国道景观轴线带、珠峰高山生态旅游区、高原生态湖泊湿地观光旅游区、特色边境旅游区、喜马拉雅五沟、森林体验、康养基地和特色小镇等“一带三区五沟多点”的特色景点旅游格局。去年,日喀则市实现旅游收入35.2亿元,旅游产业已成为日喀则市支柱产业。

发展沙棘产业。建设沙棘种植基地,鼓励农民通过土地入股方式或流转方式参与基地建设过程;建设沙棘产业基地,形成了沙棘收购网络、沙棘粗加工、精深加工、主要精深加工一体化的沙棘产业基地。

发展林产品市场流通业。建设大型林产品交易市场,为林产品自由流通提供交易场所;鼓励林业企业或个人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设网络专卖店;鼓励引导林业专业合作社开展林产品商标注册、产品质量认证活动,创建区域品牌;在口岸开展国际物流,壮大珠峰南亚物流业。

保障:

为绿色生态业穿上“护身服”

组织保障。成立绿色生态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实行市、县区、乡镇三级分管领导分工负责制,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

政策保障。建立以政府为导向,各部门积极配合的政策扶持体系,培育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落实林地、林木资源抵押政策,把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贷款纳入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范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在手续办理、土地征用、信贷资金、税费减免、劳动力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务。

资金保障。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设立林业产业基金,单一项目林业产业基金投资规模原则上要求在1亿元以上;优化林业贷款贴息、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等中央财政资金投入机制;鼓励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产业项目建设;加大企业融资力度,建立信用担保贷款机制。

科技保障。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推广绿色生态产业新技术、新成果,加快国内外绿色生态产业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消化吸收,开发创新;通过科技交流、技术培训等手段,培养一批服务于绿色生态产业的技术专家和农牧民技术员,充实全市绿色生态产业基地人才队伍建设;搭建“互联网+绿色生态产业”平台,以“互联网+”帮助林业企业解决销售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