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4 13:57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6月10日,我国迎来了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我区组织文博单位开展以“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10上午,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国际非遗节”)暨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部主场活动开幕式在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内隆重举行,我区的索瓦日巴(藏医药)首次参加国际非遗节;
近日,我区增补14名非遗专家委员会委员,涵盖了西藏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等8个领域;
……
连日来,我区非遗保护工作喜事连连,多处开花。
西藏地域辽阔,地貌壮观、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西藏人民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唐卡、藏戏、藏香、藏药、格萨尔说唱……这些丰富多样、具有浓郁高原色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越来越多地被人熟知;这些历史的沉淀、传统文化的基因,也让大众近距离感受到了西藏文化的迷人魅力,成功打造了带有高原特色的“文化名片”。
这样的成功正是西藏在更大范围内、更深层次上开展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的结果。近年来,西藏紧紧围绕加快建设“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的战略目标,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坚持在建立健全符合西藏实际、具有西藏特点的保护机制上做文章,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合力上下功夫,在西藏非遗保护环境、保护基础、保护成果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注重对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同时,我区着力开展西藏传统工艺传承与发展综合项目试点工作。这个项目通过生产性保护的模式,将“藏在深闺人未识”的非遗产品定位为富有西藏特色的文化产品,打开市场的同时,走出了一条非遗传承保护和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硕果累累振奋人心。然而,我们在为斐然成绩振臂高呼的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永远“在路上”,对于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来说,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唯有如此,才能够不断迎接和开创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的新局面。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理应成为非遗传承保护链条上的一环。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够妙手生花,让非遗成为传统文化的璀璨花朵绽放在现代的大树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