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8 10:57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十二五”以来,西藏文化建设迈入了全面繁荣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为建成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实现西藏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发展强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区文化建设项目落实投资9.04亿元
“十二五”以来,自治区文化厅大力加强文艺创作,出色完成了上海世博会“西藏文化周”、建党9O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自治区成立50周年、“藏博 会”、上海国际艺术节“西藏文化周”等系列重大文化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以每年创作推出至少一台精品剧目为目标,催生出了《魅力西藏》、《太阳的女儿》、 《朵雄的春天》、《解放,解放》、《守望左旋柳》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改编和推出了舞台版传统藏戏《白玛文巴》和《诺桑王子》。其中《魅力西藏》、《解 放,解放》等荣获“文华优秀剧目奖”、“文华剧目奖”、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金奖”。五年来,全区专业文艺团体和县民间艺术团新创作节目达 4000余个。全区专业文艺团体和县民间艺术团累计下乡演出场次达到1.8万场,观众逾300万人次。
“十二五”以来,西藏文化建 设项目共落实投资9.04亿元,组织实施了54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9个县民间艺术团排练场,19个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建设项目。2015年底,西 藏实现地市有图书馆、群艺馆和博物馆,县县有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乡乡有综合文化站,53%的县民间艺术团有排练场所的目标,公共文化设施总量比“十一五” 时期增加593个,基本形成区地县乡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启动实施了边疆数字文化长廊建设项目,完成了“格萨尔多媒体资源”等一批特色数字文化资源的藏 语译制、传播工作。全面启动全区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落实免费开放经费近3亿元,累计开展免费开放活动近4万场次。林芝成为西藏首个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示范区,山南和拉萨获得第二、三批国家示范区创建资格。
2010-2014年 文化产业年均增速近20%
“十 二五”以来,西藏大力推动文化市场主体建设。目前,全区共有各类文化企业4126家,从业人员近3万人,其中文化经营场所871家,初步形成了多门类、多 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投资,多种所有制齐头并进、蓬勃发展的文化市场体系。大力实施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拉萨、林芝、昌都纳入文化部、财政部《藏羌彝文 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核心区,山南、那曲纳入辐射区,18个重点项目全面启动,预计总投资3O亿元以上。全区现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试验园区1 个,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4个,发挥了良好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2015年,全区文化产业实现引资5.7亿元,年产值27亿元,占全区国民生产 总值2.8%。2010至2014年,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近20%,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明显。成功举办两届“藏博会”,连续举办五届西藏唐 卡艺术博览会。
此外,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工作,规划内投资近11亿元的“十二五”46项重点文物维修保护项目全面启动,革命历史文物 发掘工程全面推进,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全面完成。目前,全区有各类文物点4277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3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 自治区级391处,市县级978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座。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办法》 正式颁布实施。藏戏和格萨尔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9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名录,323个项目入选自治区级名录,1117个项目入选市县级名 录。有国家级传承人68名、自治区级传承人350名。国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4个、自治区级示范基地l2个。建成西藏唐卡画院等113个传习基地和场 所,自治区命名65个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完成了全区古籍普查工作,实施了重点古籍收藏单位收藏条件改善项目,征集珍贵古籍170多部。布达拉宫等4个单位 列入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录,158部古籍列入全国珍贵古籍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