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藏文室主任次仁罗布
日前,第三届全国藏语术语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召开。会上,中央统战部斯塔副部长就做好藏语术语标准化工作的实践意义作出重要讲话。
他指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文化更是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而形成,多元且缤纷多彩。这其中自然就包括藏族和以藏语表达为主的青藏高原文化。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藏语术语标准化工作,藏语术语标准化与规范化是我国民族宗教政策的重要体现。
会后,记者就应该如何开展藏语术语标准化具体工作采访了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藏文室主任次仁罗布。他就藏语新词术语、地名人名多样性以及汉译藏过程中的疑点难点展开略述。
次仁罗布认为,有两点在工作开展中有很大难度。
首先,是各地藏语的使用习惯使得很多翻译难以设定统一标准。“虽然在藏术标会议召开之前,翻译局每年都派人到西藏及四省藏区主持和参加有关藏语术语标准化的会议,但因为全国藏语相关专家非常少,而且各地藏语的使用习惯不一样,这对标准化工作的进行阻碍很大。例如,人名书面翻译在各地不尽相同。我叫次仁罗布,这是西藏的翻译法。同样的藏语和写法,在发音和翻译中就会出现差别。青海叫做才让罗布,四川叫做泽仁罗布。如果硬性规定统一为一个名字和发音,其它地区的老百姓反而会不习惯,这毕竟是历史文化长期积累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
次仁罗布长期从事汉译藏文字工作,每年都要翻译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报告、全国政协报告和各种政府报告。面对藏语语境下呈现的多样性,他认为并非所有术语都要标准化。
第二个难点则是时下很多新词汇的翻译。“近些年出现的新词汇也是此次会议讨论重点。”原来,汉语中我们每天谈及的“白富美”、“萝莉”等网络词汇,在翻译中却成了大难题。“要确保汉语词汇本身在藏语中有无对应词,并需要查找出来。如果没有对应词语,就要找出合适的词语或者用翻译出的词语去解释它们。”
“最有意思的是,我们组织专家开会翻译新词术语。讨论许久选定的词汇,因为太过书面化,不易于老百姓接受和使用。相反,有时老百姓的解释反而很传神、很到位。”次仁老师说,一般面对这种情况,就会采用老百姓的释义。“毕竟我们翻译出来的文章和词语是要在报纸杂志上使用。而这些都是百姓每天必读的读物,当然要按照他们的标准来划定。”
当记者问到汉译藏的标准是什么时,次仁老师笑笑说:“能让老百姓普遍接受的术语就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