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4 11:04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高原给了一个“下马威” 医疗队9名队员出了机场后就被车直接拉到了离拉萨191公里外的山南。抵达山南已是下午一点了,饥肠辘辘的队员们到宾馆后,放下行李就直奔餐厅。一顿饭刚吃完,队员赵本泉医生突然面色苍白,冷汗直淌,被同事们送进房间吸氧,直到晚上才缓过劲来。 当晚,安庆来的张风林与刘玉保二人也上吐下泻,折腾了一夜,又是吸氧又是吊盐水。由于张风林的肺部透视被怀疑成肺水肿,大家都很紧张。医疗队苏队长立即请当地卫生局派来两位资深的医生过来检查,发现张风林的肺部没什么大问题,大家才松了一口气。次日,常江与来自桐城市的汪祥林医生在病房陪同张风林和刘玉保输水,他们自己用医院的“肺搏氧仪”测了一下,各人体内的氧饱和度仅81上下,这种情况在内地已经要抢救了。 山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泽当镇只有2万人口,但是个繁华、热闹的地方。走在泽当的大街上,如果不是看见穿藏服的人,很难想象你是身处西藏、中印边境,街上的店铺、旅馆、饭店的业主基本上都是四川人,感觉似乎是在四川的一个小县城。这里的市场物品供应丰富,藏族同胞几乎不吃鱼,市场上新鲜的牦牛肉、羊肉较多,味道鲜美,尤其令队员们惊喜的是,在泽当大街上的有些酒店里,也有龙虾出售。 吃蔫青菜,喝70℃的“开水” 两天后,对口支援错那县人民医院的副主任医师赵本泉、护士高玲和麻醉师常江到达错那县城后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县城仅有一条不足500米的街道,县人民医院住院楼就在街道最南端,这幢白色的两层楼房在小小的县城格外醒目,算是该城规模较大的建筑物了。紧挨着住院楼后面的是几排土瓦房,常江、赵本泉和高玲便在其中的三间房子里安顿下来,从此,这里就成了援藏队员们临时的家。 三名队员虽然顺利驻扎下来了,但严重的高原反应却迟迟不见消退:头痛、失眠、高原性高血压伴随着他们。面对高原缺氧的生存环境,三人始终坚持着,尽量保持充足的睡眠和愉快的心情,做事尽量不急躁、动作尽量放缓慢。由于错那县的蔬菜供应需要从山南、拉萨运送过来,每周送两次,队员们每天就着不新鲜的缺乏维生素的青菜,吃着高压锅煮出的米饭,喝着仅有70℃的“开水”,开始了日复一日的工作。 艰苦环境下不辱使命 赵本泉、常江和高玲开始上班的第一天,错那县卫生局长兼县人民医院院长索朗扎西召开了一次特殊的见面会,他将新来的同事逐一介绍给了全院的职工。看着一张张黑里透红的脸庞,三人的心里掀起了波澜,由衷地感受到藏族同胞日常工作的艰辛,在这种极端条件下工作,需要的是奉献和责任。 4月24日,也就是三名队员在错那上班的第7天,县人民医院住进一位叫索朗曲珍的16岁女患者,她因右下腹突发疼痛,从很远的乡下赶来就医。赵本泉、常江、高玲等医护人员立即投入工作,经询问病史、体格及化验检查,诊断其为急性阑尾炎,需要立即手术治疗。手术开始时已是晚上9点了,大家带着头痛、胸闷等高原反应,坚持为索朗曲珍做完了手术。手术很顺利,小姑娘出院时很高兴,十分感谢态度热情、医术精湛的安徽医护人员。 8月19日,县医院住进一位肺结核伴感染的女病人,这位名叫白马央金的26岁女病人此时已神志模糊。赵医生等人初步诊断为:肺结核伴感染性休克,于是立即给予补液、抗菌等对症治疗。经过一天多的紧张抢救,白马央金终于转危为安。患者家属和医院领导均对医疗队员们表示深深的赞许和感激。医疗队员救死扶伤的例子还有很多。赵本泉医生回忆说,在经过他治愈的病人中有个名叫巴桑卓嘎的患者,因下颌部被麦秆扎伤后感染,形成脓肿,经手术切开后,每天都要换药,但由于该患者行动不便,他和同事们每天步行5公里山路上门给患者换药,连续坚持10多天未间断,直到巴桑卓嘎痊愈为止。 和全县人民一起过青年节 在错那的日子虽说很艰苦,也时有快乐点缀。错那县人口不多,平时大的集体活动较少,每年的“五四”青年节算是该县较为热闹的节日了,今年“五四”青年节那天,队员们有幸受邀同乐。 当天,错那县天气不错,该县唯一一所中学的学校操场上搭起了演艺棚,四周彩旗飘扬,在大喇叭播放的音乐吸引下,群众从四面八方汇向学校,许多藏民还背着装酥油茶的暖瓶。上午10时演出开始后,学生们列队进入操场。受邀参加仪式的医疗队员们则在看台上欣赏节目,由于该县地处中印边境,印度舞蹈很盛行,少女们披着鲜艳的莎丽,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翩翩起舞。男青年的舞姿则以充满阳刚之气的跳跃、踢腿、跺脚等动作为主。另外,还有两个学生用藏语说的相声,虽然医疗队员们听不懂,但人群中爆发的笑声说明该节目很受欢迎。一名藏族教师还上台表演了一个类似“脱口秀”的节目,表演中,不断有学生献给他哈达,他脖子上挂得太多了,从台下望去,犹如穿了一条白色的裙子,引得台下观众哈哈大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