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4 10:45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经过一百多公里的短暂离别,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再次在那曲汇合。两条高原巨龙,在念青唐古拉山脉和唐古拉山脉之间的峡谷中逶迤前行。峡谷内河流纵横,景致迷人。铁路两侧,牧民村落渐渐多了起来,在藏北草原随处可见的白色或黑色的牛毛帐篷,早已被一幢幢造型古朴的房屋所取代。当地牧民为了纪念青藏铁路通车,特意在自己家屋顶上,用黑白两色画上了代表铁轨的几何图案,这种装饰,已然成为了当雄草原上的一种时尚。
从那曲到当雄,海拔迅速下降,困扰采访组数日的高原反应症状逐渐减弱,可是连日来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也凸现了出来。嗜睡、疲惫、健忘成了采访组成员在当雄的通病。
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曾是当年青藏铁路建设者遇见的三大世界级难题。从格尔木到拉萨1118公里铁路沿线,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这一地区被地理学家称为“青藏高原的第三台地”,台地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一半。
高海拔造就了台地上瞬息万变的气候特征,时而碧空如洗,时而乌云密布,时而雷电、风沙、暴雨、大雪、冰雹交替出现,由此极容易引起脑水肿、肺水肿等高原性疾病。千百年来,在当地牧民群众中,始终流传着这样的民谚:到了昆仑山,两眼泪不干;到了五道梁,难见爹和娘;到了风火山,气息已奄奄……
为了避免高原反应给铁路建设者的身体造成太大的伤害,青藏铁路施工时,铁路沿线建立起了150多个医疗机构,并配备了高压氧仓、制氧站等先进的医疗设备。据统计,施工期间,铁路沿线仅医疗设备投资就达到了6000多万元。完善的医疗保障,是确保青藏铁路顺利竣工的关键。
如今天堑变通途,有趣的是,当年困扰铁路建设者的缺氧难题,已经变成了沿线各族群众谋福利的法宝。那曲地区宣传部的工作人员介绍,青藏铁路的通车,带来了新的进藏旅游热,那曲地区把高原反应体验,列为那曲地区一个独特的旅游项目构想,他们希望能以此吸引更多的游客。
青藏铁路的开通,带来了人们观念的更新,从而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这也正是修青藏铁路的初衷。(责编:杰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