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500多万藏胞喜迎藏历新年 中华文化多源一体

2014-03-14 10:29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厨房里,一阵阵“梆梆”声传来,博巴的儿媳们正在剁黑(牛)白(羊)肉,准备过年的丰盛佳肴。这是2月6日年三十(藏历),生活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结古镇的一个藏族家庭辞旧迎新的一幕。

  2008年2月7日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而这一天,也是中国500多万藏族同胞藏历土鼠年的正月初一,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春节和藏历新年首次日期重合,这一天,中国在更宽泛的意义上实现了普天同庆。

  “辞旧迎新是我们一年中最重要、最尊贵的时刻,为了纪念过去的一年,寄托对新年的希望,我们有很多传统方式。”博巴·仓巴旺苏告诉记者,在欢度新年的时候,藏族同胞有着煮骨头汤、喝青稞粥、晒新衣、放风马、换经幡、跳法舞、礼佛等诸多传统年俗,而在这其中,有不少地方都留有藏族与汉族等中华年俗文化相互交流和融会的印记。

  “藏族历法的推算和纪年,是藏族年俗文化中最能反映中华文化多源一体的地方。”青海省社科院前任副院长、青海中华文化学院社会民俗学客座教授谢佐说。

  谢佐介绍,藏族历法是借鉴汉文化中的农历而形成的。汉文化以十天干十二地支组合纪年,六十年为一轮回,称一甲子。以2008年为例,汉族农历称为戊子年,而在藏历中,则被称为土鼠年。

  藏历则是以汉文化中金、木、水、火、土五行和十二生肖的鼠、牛、虎、兔、蛇、龙、马、羊、猴、鸡、狗、猪组合纪年。这其中,五行又分阴阳,正好对应了十天干,十二生肖又暗合了十二地支,因此,阴阳五行和十二生肖的组合也是六十年为一甲子轮回。

  谢佐告诉记者,1027年,佛教密宗传入西藏,因此,当年被认定为藏历元年,藏历由此开始推算。由于历法存在的时差,藏族新年和农历春节一般都会相差几天,如果遇到闰月,时差最大时可达一个月。因此,汉藏新年佳节的相逢实属不易。

  在过年的方式上,藏族也和汉族有许多相近之处。和汉族一样,藏族同胞也有着初一不出门,初二才开始走亲访友拜年的习俗。

  如同中国北方的汉族人过年要吃饺子一样,受气候和地域物产的影响,青藏高原的许多汉族同胞过春节时,有着吃麦仁饭(一种粥)的传统,这在藏族年俗中也有体现。博巴·仓巴旺苏告诉记者,到了藏历腊月二十八,藏族群众要把即将过去的一年剩下的牛羊骨头砸碎熬汤,腊月二十九用这个汤再熬青稞粥,全家人共同分享,祈愿阖家安康。

  “爆竹一声辞旧岁,千家万户换桃符”,燃放烟花爆竹、贴春联,不仅是汉族群众传统的过年方式,也是藏族同胞的过年习俗。只是,藏族同胞往家中或院落里贴的不是春联,而是印有祈福、辟邪的经符。一些藏族同胞更是会用青稞面和酥油和在一起“点花”,用若干个小面点点缀、勾画出他们喜闻乐见的吉祥花纹,来营造节日的喜庆氛围。

  除此之外,汉族过年耍社火,藏族则过年跳法舞。只不过,一个偏重民间情趣,一个更富含宗教寓意。但其主旨都是祈求来年老小安康、家庭和睦、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曾经专门著书总结中华文化,他认为中华文化是多源一体的、是包含中国各民族文化的自身创造和相互融会交流而形成的文明。维系中华文化多源一体的精神链条正是共同的文化心理。

  “从这个意义上说,包括藏族在内的年俗文化就是彰显中华文化多源一体的一个窗口。”谢佐说。(责编:南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