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把五星红旗插上世界高峰

2014-03-14 10:28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中国西藏攀登世界十四座海拔八千米以上高峰探险队纪实(下)

2008年2月26日06:24

记者 李成业 王开波

每次攀登都是生与死的较量。图为在攀登希夏邦马峰时攀登队长次仁多吉(前)带领队员艰难前进。  阿克布 摄

    中国西藏攀登世界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探险队,自1992年底成立以来,从1993年春至2007年7月,先后成功登顶世界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

    15年来,不惧雪崩、狂风、滑坠、滚石的威胁,一次次挑战生命极限,他们是一群无畏勇士;每一次历尽艰辛到达顶峰时,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没有喝彩,他们是一群寂寞英雄;长年跋涉在喜马拉雅和喀喇昆仑的冰峰雪岭之中,不断向上,向上再向上,他们用忠诚和坚韧书写了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立誓出征——

    为了祖国,为了人民

    1992年底,探险队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

    探险队立下军令状:一定要把五星红旗插上世界14座高峰。

    15年来,每当人们享受春华秋实好时光的季节,他们便背起行囊,走进冰天雪地的世界,开始一次又一次艰难的攀登。

    15年来,他们任劳任怨,流血流汗,多少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他们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完成了人类登山史上的一个个壮举

    ……

    1998年8月27日,探险队从尼泊尔侧攀登中尼边境上的第四高峰——海拔8516米的洛子峰时,在距离峰顶只有616米处扎营夜宿,准备第二天一早冲顶。

    攀登队长次仁多吉和队员边巴扎西、仁那、阿克布同睡一顶帐篷。

    午夜23时40分,尚未睡熟的边巴扎西忽然听到帐篷顶上传来沙沙声,经验丰富的他知道这是雪崩前兆!

    瞬间,只听一声巨响,帐篷被流雪压得严严实实。

    睡在帐篷门口的仁那被强大的气流冲出帐篷。

    见队友们被埋在雪下,身着单衣薄裤的他一边哭喊,一边手脚并用刨雪。

    一分钟、两分钟过去了,在仁那帮助下,边巴扎西第一个露出雪面。   随后,次仁多吉、阿克布也被刨出雪面,已被憋得说不出话来。

    危急关头,仁那仅凭着自己的双手拼命挖雪,从流雪下面挖出了同伴,救活了队友。第二天,他的一双手都肿了,全是水泡。   ……

    2002年7月21日,探险队4名队员穿越乔戈里峰险关“瓶子颈部”,此时离顶峰只有210米。

    突然狂风肆虐,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把他们困在了齐腰深的积雪中。

    上下道路全被大雪掩埋,能见度几乎为零。

    探险队队长桑珠果断命令下撤。

    下撤不到一小时,就听边巴扎西“啊”地一声惊叫,原来是他的左脚一下子踩空,已伸到了悬崖外,险些发生意外。

    历经7个小时,队伍艰难下撤到海拔7900米的突击营地。

    但是,此时的突击营地,却是白茫茫一片,帐篷不见了。

    此时,他们已在暴风雪里奋战了14个小时。

    如果再找不到帐篷,接下来的危险不言而喻,也许会全军覆没。

    又经过近2个小时的艰难寻找,边巴扎西眼睛一亮:“那有一个黄点,帐篷在那儿!”

    4个人扒开积雪,钻进帐篷,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眼泪止不住哗哗流淌下来。

    …… 

    这样的危险又何止一次两次。

    在每一次危险面前,他们正是凭借着一定要把五星红旗插上世界14座高峰这一坚定的信念,凭借着他们的智慧和经验,才得以化险为夷。

    艰难攀登——

    生死相依,患难与共

    在攀登14座高峰的行列中,西藏探险队是惟一的“另类”:这是一个集体。   正因为凭借着集体的力量,才战胜了一次次艰难险阻,最终实现3名勇士登顶14座高峰的目标。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登山运动是一项集体性运动,一名优秀的登山运动员,必须同时具备三项素质: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和生死相依的团队精神。   这可贵的团队精神,被西藏探险队的队员们演绎得淋漓尽致。

    1996年秋,探险队出征西藏境内的马卡鲁峰。

    天公不作美,遭遇一个多月的连续阴雨天气,毫无登顶机会,队伍不得不下撤。

    下撤途中,探险队队医洛桑云登失踪了。

    当天晚上,探险队分成几个小组分头寻找洛桑云登。

    边巴扎西、仁那、达琼等沿原路返回寻找。那段路非常长,当地村民一般要走4天,而他们只走了25个小时。

    边巴扎西说:“那天夜里,我们带着头灯,摸黑在齐腰深的积雪中翻越了一座大山。后来才知道那段路非常危险,曾经有一家人在那遇到雪崩,全部遇难。”

    一天、两天、三天,队员们还在寻找着,登山鞋磨烂了、脚走肿了。

    在所有队员连续寻找了7天后,失踪的洛桑云登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回到了队伍。

    此时,大家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是相互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失声痛哭。

    ……

    曾两次荣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探险队攀登队长次仁多吉,每次攀登途中遇到危险路段时,总是身先士卒。

    有一次,他带领中国和比利时登山队组成的联合登山队攀登希夏邦玛峰。

    完成任务下撤至7800米处的冰陡坡时,比方队长突然滑坠,眼看一场悲剧就要发生。

    万分紧急时刻,次仁多吉冒着生命危险冲上前去,将系有安全保护绳套的冰镐插入冰缝,并用自己的身体紧紧压住冰镐,及时挽救了异国队友的生命。   比方队员感激涕零。

    他们很清楚:万一次仁多吉冰镐松脱,他将会被他们拽着同坠深渊!   ……

    古道热肠的仁那登山时总是想着队友:乘车时抢先坐在危险位置,行进时走在最前边探路,队友疲惫时帮着背行李。

    就在牺牲前半个小时,他仍然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让给别人。

    在向迦舒布鲁姆Ⅰ峰进发的路上,要经过两个滚石区。

    仁那坐在副驾驶位置拍了一段录像后,深感前进的路上充满危险,于是主动与坐在后排内侧的队友调换座位。

    他说:“第二滚石区之后的录像我昨天就已提前拍好,不需要坐在前边了,年纪大的同志坐在前排会舒服些。”

    其实有经验的登山队员都知道,坐前排视野开阔,容易发现险情及时躲避,而坐在后排内侧既不便观察,又极易遭滚石的袭击。

    果然,半小时后他就被罪恶的滚石夺去了生命。   ……

    登山运动是一项没有国界的体育竞技运动。15年来,西藏登山探险队也与外国登山运动员结下了生死相依的友谊:

    1996年,登山探险队在攀登中尼边境的第八高峰——海拔8156米的马纳斯卢峰时,得知一名墨西哥队员下撤时患上雪盲,火速救援,挽救了他的生命;

    1998年,他们在攀登世界第三高峰——海拔8586米的干城章嘉峰时因帮助被流雪冲走的一名外国队员而耽误了攀登行动,后来在营地遭遇雪崩,险遭不测;   ……

    英雄的西藏探险队,就是这样一群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钢铁团队。

    成功登顶——

    实现梦想,超越荣誉

    15年,成功登顶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

    荣誉来之不易,要超越荣誉更难。

    探险队所在的西藏登山队,可以毫无愧色地叫作英雄的“生产地”!

    这个人称“雪域雄鹰”的登山队,仅列在红色光荣榜上的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就有13名之多。 

    年近60的探险队队长桑珠,获得的各项荣誉数不胜数。

    面对自己的荣誉,他总是谦虚地说:“组织给我的太多太多、而自己付出地却太少太少。”

    为了登山事业的发展,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雪山。

    曾经有人这样问他:“你把你的一生都献给了雪山,你觉得值吗?”

    英雄这样回答:“为了祖国,我们要完成集体登顶14座高峰的壮举,我们做到了,值!”   ……

    名声显赫的边巴扎西、次仁多吉也总是那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你们已经是国际上大名鼎鼎的专业登山家,现在年纪大了,可否想过告别神秘的雪山?”   次仁多吉的回答出乎意料之外:“我家祖辈们都是农奴,旧社会他们过着猪狗不如的日子,是在社会主义新西藏,我们才能完成这样的壮举,我今年才48岁,我们还要继续创造登山奇迹,为祖国争光!”

    “登山是我的全部生命,尽管我已局部面瘫、右耳失聪,但我们探险队是一支英雄的队伍,我们的职责就是为国争光,我们还要延续我们的登山使命!”

    世界在变,中国在变,西藏探险队在变。但是,他们不允许自己变化的,就是为祖国、为人民争光的信念。

    眼下,正是严寒季节,但英雄的西藏探险队并没有停下来,他们正在加紧训练,参加奥运珠峰圣火传递的探险队队员洛则、吉吉说:“在珠峰点燃奥运圣火是我们这代登山人毕生的荣耀。”



新闻来源:《西藏日报》/中国西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