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加强农牧民教育,开展农牧民培训,
提高农牧民素质,是新形势、新阶段西藏农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解决西藏“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科教兴藏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巩固党在农牧区执政的组织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必然选择。
西藏农牧民培训工作蓬勃开展 “十五”期间,在中央关心和全国各省市大力支持下,西藏农牧民培训工作立足农牧业,服务农牧区、致富农牧民,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讲究针对性,突出实效性,注重带动性,逐步建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劳动就业相结合的农牧民培训机制,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农牧民思想观念明显转变。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农牧民对党的惠农政策和科技文化知识的了解不断加深,小农经济、小富即安和惜杀、惜售等思想逐步淡化,商品观念日益增强,牲畜出栏率、农畜产品商品率和农牧业生产效益不断提高。群众的市场经济观念、思想认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明显转变,愿意接受多元化的新知识培训,自愿参加家乡的经济建设。 农牧民科技素质显著提高。通过深入持久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使农牧民群众了解和掌握了化肥、农药使用技术、病虫草害等农牧业实用技术,农牧民群众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能力明显提高。同时,对科技新知识、新技能、新成果的学习意识、接受意识、转化意识和应用意识显著增强,对农作物标准化生产、畜禽高效养殖、蔬菜大棚种植等兴趣十分浓厚,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
对农牧业经济的支撑能力增强。通过对农牧民骨干的科技培训,有效提高了农牧民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统计数字表明,去年西藏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良种统供率达60%,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32%以上。
农牧民就业结构得到优化。通过大力开展有针对性和行之有效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农牧民转移就业能力,呈现出由过去单纯从事农牧业生产为主开始向从事特色农牧业生产、农畜产品深加工、传统绘画、地毯编织、房屋建筑、采石采矿、车辆维修和商业服务业等多领域转移的良好态势。据了解,2007年西藏乡村劳动力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的比重由2002年的86%下降到2007年的78%,从事工建商贸业及其它非农产业的劳动力总数比重由14%增长到22%。 新形势、新阶段提出新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有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农牧业实用人才队伍。当前,西藏同全国一样,农牧业发展已经从加快发展迈入到跨越式发展阶段,农牧业发展逐步向城乡统筹发展转移,农牧民就业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拓展,推动了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这对农牧民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西藏农牧民培训工作还面临农牧民教育培训形式单一,缺乏广度和深度,农牧民增收渠道不宽等困难和问题。因此,农牧民培训思路和培训机制上要有创新和突破,才能适应全面建设现代化农业的要求。加快培养一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牧民迫在眉睫。 据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西藏将针对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农牧区劳动力特点,促进科学文化素质与专业技能相结合,促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实际和转移就业相结合。按照不同地区、行业、产业和不同需求,确立培养对象、培训重点,进行形式多样、内容各异的指导和培训。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西藏将坚持服务优势产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方针,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重点、以增收为目标,围绕新技术推广、农牧民自身需求和劳动力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此外,将建立由各级政府统一领导,各有关行业部门承担,社会参与的农牧民培训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和优化各方面的教育培训资源,形成合力,做好农牧民培训工作。
开展有重点、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
据了解,对西藏农牧民开展培训的类型是:开展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开展新型农牧民科技培训、开展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培训的重点是:把特色农牧业及其加工业发展、优势矿产开发、旅游业、藏医药业、民族手工业、建筑建材业发展作为培训重点,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实现转移就业。
经过培训,使西藏农牧民在广阔天地施展才华,真正做到出去有出路、就业有岗位、务工有作为、回乡有成就。 西藏将对西藏160万人(次)的农牧民开展农牧业实用技术普及培训,通过培训,使6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技术和致富本领,掌握基本操作过程和技能。
培训新型骨干农牧民40万人,通过新知识和新技术培训,使其具备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综合能力,成为农牧业生产的技术骨干和农牧区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力争使农牧区每户有1个科技明白人。
对35万农牧区劳动力开展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促使其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通过培训,使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并具备寻找就业岗位的能力和提高对市场适应的能力,促进农牧区劳动力有序有效转移。
建立5300个农家科技书屋,推广普及科学知识,提升文化和科技素养,营造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通过农家科技书屋,将科技实用技术信息传送到千家万户,使科学技术普及率达到80%以上。 通过争取各级基本建设投入,吸引用工单位和社会投入,联合开发社会培训资源等方式,使培训基地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到2015年,建立起“政府统筹、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农牧民培训体系和运行机制。依托和整合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逐步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利用、人才共育、效益共享的发展模式。
(责任编辑 扎巴旺青)
新闻来源:
《西藏日报》/中国西藏新闻网2008年7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