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孜县帮堆乡林卡村种菜能手索朗2005年开始从事大棚蔬菜种植,年收入达20000元,是全村种植蔬菜最早的农民之一。索朗告诉记者:“2005年以前,
我们村都是以种植粮油作物为主,大家并不富裕。听说种大棚菜效益不错,我就
参加了区农科院举办的培训班,农业技术
专家为我们讲课,免费发放科技书籍。受了启发后,当年我
投资1000多元,种了2亩茄子、1亩尖椒,一年下来,纯收入近10000元。第二年,我就开始扩大规模。
目前,我们村60%的农民都种起了大棚菜,大家真正尝到了种菜的甜头。这都得益于农牧科技培训政策,让我们走上了富裕路。”
自治区农科院作为我区的农牧业科研单位,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农牧民科技培训工作。该院于2004年5月成立了农牧科技培训中心和以院党委书记洛桑旦达为组长的农牧民科技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有扎实专业知识、精通藏语、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具备良好沟通技巧、有丰富实践经验、责任心强的科技人员担任培训工作。为使农牧民培训建立在科学、实用的基础上,切实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目的性和实效性,区农科院每年年初都要深入培训点进行实地调研,采取直接同农户访谈、与乡领导干部座谈交流等方式,重点围绕农牧业生产技术水平、生产科技需求以及农牧民科技素质等方面开展全面系统的调研。在了解情况、掌握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农牧业科技实用技术培训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针对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区农科院专门组织科技人员编写了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易于接受且适用于全区不同农牧业生产区域和农牧民的实用技术手册。四年以来,开发培训教材15册11万本,其中农业4册3万本,畜牧8册5万本,园艺3册3万本。在培训方法上,农科院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进村入户和技术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做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方法相结合、项目培训与送科技下乡活动相结合,由单纯指导农牧民转变为带着农牧民干。 通过以上措施的积极实施,科技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进一步加强了农户对主导产业生产技术特别是关键技术的掌握,确保了主导产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参加培训的农户普遍反映,通过集中培训、专家到户指导等形式,方便直接地让他们掌握了主导产业的生产关键技术,减少了过去生产中因技术措施不落实等造成的损失。二是促进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培训主要围绕特色产业生产中的新品种、新技术特别是关键性技术环节展开培训,促进了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三是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切实将实地指导,实际操作,建立培训示范点作为培训重点和核心,加大科技培训基地设施建设,树立和培养农牧民爱科技、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发展产业。拉萨市城关区蔡公堂乡11名农民通过蔬菜种植培训,在拉萨农业科技示范区租用5座蔬菜大棚,从事经营蔬菜,每人每月收入达到1000—1200元。江孜农民经过技术培训后,通过种植大蒜和调整结构,比青稞每亩产值增加1000元以上,大幅度增加了现金收入。四是科技培训为农户相互之间提供了一个技术与信息的交流平台,培训时,区农科院时常采用参与式方法,不仅专家讲,农民自己也可以上台讲,实现了专家与农民、农民与农民相互之间的多种交流。 目前,区农科院共完成全区六个地(市)30个县(区)31816名农牧民培训工作,推广了一批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培养了一批农民技术骨干,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让更多的老百姓依靠科技迈上了小康路。
新闻来源:
《西藏日报》/中国西藏新闻网2008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