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西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惠及各族群众

2014-03-14 09:56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西藏和平解放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央一直十分关心和大力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改善西藏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在西藏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过程中,老百姓得到了更多实惠。”自治区发改委主任金世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金世洵说,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国家就对西藏的经济发展给予了特殊支持,拨给大量财政补贴、专项补贴和重点项目建设投资,并调集大批物资进藏。进入20世纪80年代,这种特殊支持的力度逐年增大,中央政府每年拨给西藏自治区财政补贴10亿元人民币,并积极组织实行对口援藏。

  金世洵介绍,1980年,中央召开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全国率先实行免征农业税,采取特殊政策让农牧民休养生息。1984年,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决定“国家直接投资项目、中央政府财政补贴、全国人民对口支援”,形成全方位支援西藏建设的新格局。1994年,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的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方针,明确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方式。2001年,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在西藏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这是进入新世纪西藏工作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金世洵说,在改革开放的推动和中央的一系列特殊政策的指导下,西藏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西藏生产总值(GDP)仅为6.65亿元,到2007年发展到了342.19亿元。人均GDP增速也迈上了新的台阶。1978年西藏人均GDP仅为375元,到1989年首次突破1000元,2001年达到5307元,2006年跃上10000元台阶。2007年西藏人均GDP达到12109元,比1978年增加了11735元。

  金世洵指出,2005年,中央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西藏发展稳定工作的意见,进一步确立了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目标任务和一系列政策措施。2006年,国务院制定了加快西藏发展维护西藏稳定的40条优惠政策;2007年,国务院又确定了总投资达770多亿元的西藏“十一五”时期180个工程建设项目,截至2008年10月,这180个工程项目累计到位资金332亿元,占“十一五”规划总投资的43%,已有163个项目开工建设,占整个项目的90%以上。

  金世洵说,如今,西藏自治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整个农牧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住房、看病、上学、出行、饮水、通讯等农牧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都得到了显著改善。从2006年起,中央财政率先支持西藏建立农牧民社会救助制度,将年人均收入不足800元的特困农牧民的收入补助至年人均800元,目前受益人口已达81.9万人。2007年,西藏农牧业进入第20个丰收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788元,比上年增长14.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约7个百分点。以安居乐业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安居工程实施以来,解决了11.4万户、60万农牧民住房,65万农牧民用电,102万农牧民安全饮水,219个乡、1490个行政村通公路,111个中心乡镇通邮和3712个行政村通电话的问题。至2008年,西藏237万农牧民的免费医疗标准已达年人均140元。此外,中央财政还在西藏实行了农牧民子女教育“三包”政策,并从2007年秋季学期开始,再次提高了“三包”经费标准。

  金世洵介绍,西藏社会消费日趋旺盛,2007年,全区农牧民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分别是1979年的13.3倍和12.7倍。2007年,西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2亿元,比2002年翻了一番多。截至2006年12月底,西藏民用汽车保有量已达14.39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5.2%。

  金世洵指出,西藏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1978年西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仅为1.85亿元,到2007年达到271.18亿元。特别是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进一步加大了投资力度,1994-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1490.42亿元,年均增幅达到21.3%。2007年,西藏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86多万公里,比1978年的1.59万公里增加3.27万公里。特别是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林芝机场通航和中印乃堆拉边境贸易通道恢复开放,为西藏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改革开放事业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责编:南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