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21:53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50年,只是漫长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但在西藏这块大地上,一场翻天覆地的彻变推动着西藏藏文文学车轮的飞速转动。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西藏文艺》 1980年,改革开放初期,西藏第一本藏文文学刊物,也是西藏当代唯一的藏文纯文学刊物——《西藏文艺》正式创刊。 参与创刊的西藏作家伦珠朗杰说:“当时创刊的封面是两只孔雀,寓意久旱逢甘淋的西藏文学事业,犹如孔雀听到春天的雷声般欢喜。” “当时人们还没有用藏文创作的习惯,没有稿源,我们只能骑着自行车到处去约稿。”伦珠朗杰说,稿件水平差参不齐,为了鼓励创作,也为了适合杂志的使用,编辑部不得不进行大篇幅的改动,有的文章需要修改的地方达到95%。 在《西藏文艺》上发表作品的作家、诗人都是西藏以及青海、四川、甘肃、云南藏区的藏族文学爱好者和内地大中学校的教师、学生。 “有很多人告诉我,看到自己的文章发表后很高兴,增加了他们创作的信心。”伦珠朗杰说,很多稿件是作者进行文学创作的第一次尝试。 经过二十三年的时间,这个刊物逐渐成为培养运用藏文进行文学创作的作家、诗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的重要园地,同时也是培养文学书刊编辑人才的阵地。 迄今,《西藏文艺》拥有藏文小说、散文、诗歌、评论、综合栏目、美术、摄影、藏族文学名人介绍、当代藏文诗歌、知识点滴等十几个栏目,成为西藏几大刊物中稿源最丰富的一本。创刊至今已发表了2400多万字的藏文文学作品,发现和培养1000多名作者。 从《西藏文艺》看藏文文学创作 《西藏文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也是西藏藏文文学创作发展的一个融缩性代表。 从西藏和平解放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以前,是西藏藏文文学创作的起步阶段。在这近三十年的时间里,西藏没有一个藏文的纯文学刊物。当时,只能在“西藏日报”藏文版文艺副刊上找到藏族诗人擦珠活佛发表的一些诗作,和藏族文人当中流传着江坚·索郎杰布先生创作的韵体小说《老少对白》。当时的藏文文坛仅此而已,看不到更多的有影响的作品。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紧接着1979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西藏藏文文学创作在这天时、地利、人和的社会条件下,迎来了一个创作的高潮。从1980年到现在二十八年的时间,藏族当代文坛上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取得丰硕成果。作品形式各样,有小说、诗歌、散文等。 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是作家群的崛起。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藏文文学创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培养了一大批运用藏文进行创作的作家、诗人、文学翻译员等。同时我们还欣喜地看到,一批女性作家也在悄然崛起,用女性细腻的手法,为西藏藏文文坛留下了一批财富。 藏族作家运用藏文创作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并不闭门造车。他们积极地深入到生活中去,从生活中采集文学创作的素材,接受了现代科技文化教育,同时借鉴了外来文化的精髓。大量优秀作品问世,在全国一级和自治区一级的重要文学评奖活动中获奖,为西藏人民争得了荣誉。 翻译是文化沟通的桥梁。伦珠朗杰说:“《西藏文艺》不仅发表了一些诸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国内优秀作品的译文,还翻译了国外优秀著作,使藏族读者能够接触到泰戈尔、莎士比亚、马克吐温、屠格涅夫等世界文学大师的作品。通过这些优秀作品的熏陶和感染,不少藏族作家从中悟到了文学创作的奥秘。” 藏文文学创作硕果累累 目前,西藏已有近百种藏文报纸、刊物及网站,拥有一大批的藏族作家、文学翻译员、文学评论员、诗人等,老中青作家学者各领风骚,向世人揭开了西藏文化的神秘,展示了雪域高原的文化瑰宝。 据统计,西藏至今已出版文艺书籍80部,文艺作品近2500篇,其中藏族作家的作品占一半以上。不少优秀文学作品还被翻译成英、日、法、德等多种文字介绍到海外,得到海内外一些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誉。如:《女活佛》(英文)、《幸存的人》(法文)、《西藏,系在皮绳节上的魂》(德文)。 藏族作家加央西热的《西藏最后的驮队》于2005年荣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优秀报告文学奖;藏族女作家格央入围“春天文学奖”;藏族作家阿来凭借作品《尘埃落定》荣膺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在2008年揭晓的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名单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4名藏族作家的身影,其中包括女作家次仁央吉。 从这些获奖作品、作家可以看出,藏文文学创作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展示出藏民族语言文化的极大魅力。
(责编:宁真/丁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