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藏族阿妈27年送菜 军民互助鱼水情深

2014-03-13 21:41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西藏亚东县下亚东乡仁青岗村的次仁曲珍、德吉、普次三位藏族阿妈,从1982年开始,就给海拔4000米以上的詹娘舍、东嘎拉、则里拉、多仁、卓拉边防哨所送蔬菜。27年来累计行程约5000余公里,给哨所官兵送去蔬菜6500公斤,为哨所官兵收发邮件50000余件,转递维修电器600余次。

  今年3月份,西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于跃华副部长代表中央统战部、区党委统战部专程看望了三位老阿妈,德吉阿妈含着激动的热泪说:“这些年我们坚持为边防哨所送菜、送信,只是我们应该做的一些小事。政府和部队一直对我们非常关心,今天领导又专程来看望我们,给了我们这么高的评价和荣誉,我们感到十分惭愧。二十多年来,我们与边防哨所的官兵结下了深厚友情,部队官兵关心、照顾我们胜过我们自己的亲生儿女,我们也把哨所的官兵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几日不见就非常想念他们,到哨所看到站岗的年轻战士脸冻坏了,嘴巴干裂出了血,非常心痛。哨所战士在恶劣的环境下,不怕苦,不怕累,日日夜夜守护着祖国的边疆,为我们站岗放哨,他们的日子是怎么度过的,天上的星星知道,我们的心里清楚。”

  27年前,当26岁的德吉第一次往哨所送菜时,就被战士们艰苦的生活条件深深感动了。从1982年开始,德吉就在荒无人烟的雪山之间为哨所官兵背蔬菜、当“邮差”,从未间断过。

  从海拔2800余米的亚东县城出发,德吉阿妈背着50多斤重的蔬菜走在崎岖的小道上,沿着茂密的森林向高处延伸。两个小时后,森林不见了,四面只有皑皑的雪山直耸云霄,脚下的路越来越窄,雪越来越深,坡越来越陡,路的一侧是巨大的山石,另一侧是数百米深的沟谷。

  德吉每次送菜上哨所,常常带着从内地寄给战士们的邮件。哨所闭塞、偏远,不通公路,一封从内地寄来的信,少则一个月,多则半年才能收到。战士们就把德吉阿妈的地址告诉自己的家人和亲朋好友,这样阿妈又成了哨所官兵的指定“邮差”。

  2001年11月的一天,德吉阿妈踏着没膝的积雪刚经过海拔4300多米的东嘎拉山口,天突然阴沉了下来,顷刻间,狂风肆虐,漫天雪花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她身上积满了厚厚的雪,几十斤重的蔬菜和脚下越来越深的积雪,使德吉阿妈举步维艰,几次跌倒在雪地上,在暴风雪中挣扎了约200米,朦胧间看到一个能躲避风雪的山洞,德吉老阿妈就爬进山洞呆了近5个小时。第二天,当她出现在哨所官兵面前时,战士们紧紧地抱着“雪人”阿妈失声痛哭,而老阿妈见到这群可爱的“兵儿子”时,却开心地笑了。

  哨所的官兵也曾问过德吉阿妈,为什么会想到常年给我们送菜?

  德吉阿妈为哨所官兵讲起了往事:1954年,解放军进驻西藏亚东县,当时,部队官兵和地方老百姓一起居住,一起生产,一起搞建设,一起抗雪灾。小的时候,父母就给她讲,解放军教老百姓如何种菜和养殖,解放军传授了提高青稞产量的方法,解放军宣传如何保护森林,还有那一件件难忘的解放军为大家做的好事。德吉阿妈本人就是一名被解放军叔叔抱着长大的小普姆(姑娘)。阿妈曾是旧西藏的农奴,民主改革后,她翻身成了社会的主人。尊敬的毛主席,伟大的共产党,熟悉的红五星、红领章,亲人金珠玛米是阿妈童年难忘的回忆。

  一天凌晨2点,团卫生队接到德吉阿妈家里的电话:老阿妈急性肺炎发作,疼得厉害。团首长立即指示:卫生队立即带人去阿妈家看病,如果需要,直接送卫生队。当团卫生队一名内科医生和两名卫生员赶到老阿妈家时,她已经脸色发青,呼吸困难,陷入昏迷。经初步诊断和治疗后,卫生队长决定立即将老阿妈送团卫生队。他通知卫生队,立即准备手术室和医疗器械,对病人进行急救。医疗车风驰电掣般地开进了团卫生队。两个小时后,手术室的门开了,老阿妈已经脱离危险,没有大碍了。这时,只听“扑通”一声,老阿妈的家人忽然往地下一跪 ,不停地喊道:“感谢共产党!感谢亲人解放军!”卫生队长赶紧扶起老阿妈的家人:“没有什么,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还不知道如何感谢老阿妈呢。”解放军的救命之恩,老阿妈至今难忘。

  如今,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和驻地官兵的帮助下,三位阿妈家里的生活条件逐年改善,次仁曲珍、德吉阿妈家还新建了别墅式庭院。次仁曲珍阿妈的两个女儿一个参加了工作,一个在拉萨农牧学院学习。德吉阿妈的三个女儿,一个从西藏师范大学毕业后当上了教师,一个在陕西师范大学读书,一个明年将从拉萨商校毕业。普次阿妈大女儿在定日县当小学教师,二女儿在西藏大学读书,儿子在家务农。几家人都过着红红火火的日子。

  德吉阿妈说:“我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部队官兵帮助我走上致富路的,我不能忘本啊!”

  三位老阿妈一直把边防官兵当作亲人。有战士感冒了、生病了,阿妈下次送菜上山的时候一定会给战士把药带过去。每次哨所官兵的家属来了,阿妈都会额外地给家属们带上鸡蛋、牦牛肉、红景天等,为她们补充营养、抵抗高原反应。有时候战士休假回来,雪大路险一时上不去哨所,战士们都会像回家一样住在阿妈家里,然后依依不舍地告别亲人回到哨所。

  每次老兵退伍,阿妈们都要来到连队和哨所,和即将退伍的官兵一一告别。在三位老阿妈的家里,至少有500多封退伍老兵返乡后的来信,她们看不懂来信的内容,但她们却把信当成宝贝一样珍藏着。

  边防哨所担负着守边保国的任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藏族同胞到边境一线采集药材,哨所官兵由于语言不通,交流困难,经常会给工作造成不便。阿妈们知道后,主动担任起教学简单藏语的任务。阿妈步行到哨所每次往返都要十几个小时,她们都是凌晨4点出发,教藏语又要花上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往往深夜10点多钟才能赶回家。哨所的战士们纷纷表示:“学会了藏语对我们的工作帮助真是太大了。”在教藏语的同时,她们还经常给官兵们讲解西藏的风土人情。一位广东籍退伍的战士回家以后在广州开了一家藏族饰品店,他用在阿妈那里学到的知识,向顾客讲解各种饰品在藏族风俗中的功能作用和优美的传说故事,极大地增强了商品的人文价值,使得生意比同类商店好出很多。他感慨地说:“阿妈不仅在部队给了我极大的帮助,也是我退伍后致富的恩师。”阿妈有时会在哨所给官兵打酥油茶,做藏餐,一位杭州籍的战士主动拜三位老阿妈为师,向她们学习藏餐的做法,退伍回家后,他在杭州西湖区开了一家藏餐馆。现在,他还经常和老阿妈联系,向她们购买正宗的藏族食品原料,使得餐馆生意日益红火。

  战士们一直把阿妈当成自己的亲妈,把阿妈的家当作自己的家。每次逢年过节都要把好吃的留给阿妈一份。特别是中秋节,哨所的战士一定会把月饼留到阿妈送菜上山的那天才和阿妈一起吃。詹娘舍哨所班长龙云,已经退伍5年了,还打电话过来:“阿妈,送菜的路很苦,您一定要多穿一点衣服啊。”浙江籍战士陆云华退伍时留下照片说:“阿妈,在我们认识的日子里是愉快的,阿妈,我们就要离开部队了,你不要难过,想我的时候,就看一看照片吧,我会在远方为您祝福!”

  三个老阿妈几十年如一日为哨所官兵送菜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子弟兵,驻地官兵也像照顾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照顾阿妈们。

  2008年农历的最后一天,德吉三位老阿妈被接上哨所过新年。哨所里立即热闹了起来。

  一阵嘘寒问暖过后,藏族副连长普琼达对三位老阿妈说:“阿妈啦,感谢你们一直坚持给我们送来这么多新鲜蔬菜,很好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让我和战士们的身体比过去好多了。现在,我代表哨所全体官兵衷心地感谢你们!以前,都是你们给我们献哈达,送祝福。现在,该轮到我们给你们献哈达、送祝福了,祝你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扎西德勒!”副连长一个标准的军礼后,把三条洁白的哈达挂在了老阿妈的脖子上。老阿妈手捧哈达,眼含热泪向哨所官兵们连声道谢。副连长接着说道:“今天晚上,我们已经特意为老阿妈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和暖和的床铺,请三们老阿妈今年就在我们这里过个年吧!”“是啊,是啊,今天就留下来过个年吧!”老阿妈们看着哨所官兵的盛情难却,笑着答应了。“好——!”官兵们又是一阵欢呼。

  官兵们和三位老阿妈围坐在一起,看着桌上摆满的一盘盘丰盛的菜肴和杯中盛满的饮料,温馨的氛围让官兵们再次找到了“家”的感觉。官兵们陪着老阿妈一起看春节晚会,脸上都笑开了花。随着电视上的倒计时归于零,新的一年即将来临,官兵们和老阿妈相互说着祝福的话语,一碗碗刚出锅、热腾腾的饺子端了上来,官兵们围着三位老阿妈,一边吃着饺子,心里甭提多高兴了,都说这是当兵以来过得最有意义的一个春节。

  每到农忙季节,连队都要组织官兵帮助三位老阿妈收青稞,还经常利用双休日为阿妈们挑水、劈柴、洗被褥、送医送药、传授种植和养殖技术。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这个传统一直没有改变。 

  今年开春以来,亚东县降水量一直很少,为了帮助德吉三位老阿妈进行春播,官兵们先后出动了100多人次,带着发电机、灌溉机等设备,来到老阿妈家里,帮助她们浇灌田地、修建水利设施,极大地减少了老阿妈的经济损失。

  2006年德吉老阿妈的三个女儿都在读大学,沉重的学费负担让她们面临辍学的危险,可阿妈什么也没有表露,继续坚持给哨所的战士送菜。当哨所的战士们得知这个消息后,自发地为德吉阿妈筹集了学费,可阿妈说什么也不收。战士们发自肺腑地说:“阿妈,你就收下这些钱吧,我们是你的儿子,我们不能看着我们的姐妹辍学啊!”老阿妈含泪收下了这份沉甸甸的感情。此后,每年开学的时候,德吉阿妈的三个女儿都会收到她们的汉族兄弟邮来的学费。如今,大女儿吉巴已经大学毕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二女儿和三女儿也即将大学毕业,德吉阿妈教育她们:“现在我们的好日子是共产党给的,你们学习的机会是解放军给的,你们要好好学习,向你们的汉族兄弟一样,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来报答党的恩情!学成之后用自己的行动多为国家作贡献,报答党,报答金珠玛米。”

(责编:闵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