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21:41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王叔平教授
王叔平简历
1939年出生于桂林
196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物理系
1966年在美国康乃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获数学博士学位
1968年在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数学系任教至今。
1997年开始自学藏语文,现有四部大型词典正在编译中:
1.《汉藏百科大辞典》,此书基本涵盖西藏百科,侧重收集有关藏传佛教的内容;
2.《藏传佛教神佛菩萨名词典》即将杀青付梓;
3.《藏文地名词典》,此典籍所收地名主要包括西藏、青甘川滇藏区、新疆回部、古西域、古印度地名等。有古地名、寺庙名、一些寺院内部建筑名,西藏现代行政地名、道班等,较为详尽;
4.《东嘎藏学大词典》汉译本。《东嘎藏学大词典》是一部较权威的藏学百科性质的辞书,该辞典已经翻译了一半。
王叔平教授在国外生活了40多年,一直从事数学的教学研究工作,如何对藏文化产生了兴趣?从自学藏语文一直到编撰藏文辞典,对一个跨学科的学术领域,他又是凭借怎样的非凡毅力投入工作的呢?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中国西藏信息中心记者走进了王叔平教授在天津的家。
人在海外,心系祖国
客厅四壁,浓浓的中国气息映入眼帘,一幅以陈逸飞《外婆家》为原型的乱针绣,挂在迎面墙壁正中。两旁各有两幅女主人创作的敦煌菩萨水彩画。对面墙壁正中是一幅张大千的仕女人物,旁边一张是吴昌硕的写意花卉。餐桌旁的墙面,是一组四屏潍坊年画。在这样的氛围里,满头银发的王叔平教授和我们聊起了他的故事。
“从1988年全家第一次来大陆,随后几乎每年暑假都会来一次,多的时候一年两次。我生在大陆,但很小时就随着父母去了台湾,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美国,一直任教。海外有很多象我这样的人,人在海外,可心一直都在祖国。”
王叔平和夫人陈媖在台湾大学毕业后,到美国继续学习,之后在美国安了家。现在闲暇时,他们会给外孙女辅导中文,给她们讲中国的古典名著。每次到中国各地旅游,都会把一些有特色的民俗艺术品带回美国的家,送给女儿和女儿的女儿。
对藏语文产生兴趣
王叔平:“对中国文化我是一直都有兴趣,也很关注的。1995年第一次去西藏旅游,便开始对西藏的文化艺术产生了兴趣。想收集更多的资料,这时候就决定要学习藏文了。”
1997年王教授夫妇又到了拉萨,开始和土旦旺布教授学习藏文字母的发音,回到美国后就立即着手自学。
“藏文是拼音文字,慢慢我们就能读出每个字的发音,随后我们又开始学会了查藏文字典。我开始觉得很开心,很起劲。”
王叔平学习藏语文的喜悦通过他饱含情感的言语流露出来。
“在学习藏文的过程中,需要在藏汉两种文字中找到字的对应含义,于是就买了各式各样的字典。其中最多的是关于佛学的字典,把各种字典内容整合,后来发现找资料还是不够,查得很辛苦。译名还原藏文,颇费时力。每逢异名时,一般词典为节省篇幅,或从略、或草草說明、或请读者另查詞目。另查之結果,往往查无其目,更有甚者,数查后仍归回原词目,一无所得。后来自己就产生了编一本词典的想法,让读者翻译时不再困难。”
58岁开始学习藏语文
王叔平说,“学习和收集资料,我从来就不觉得辛苦,遇到不懂的地方就需要研究。这是我们对待科学应有的态度和方法。我是学数学的,数学的方法论在社会学中同样适用。比较、分析、总结、分类,由浅入深,从零开始,边学边做。”
王叔平说,“由于藏学研究工具典籍不够完备,初学及欲涉足者所遇困难不少。我只是想为大家提供一部较为详尽、严谨,既有学术价值,又有趣味性的工具书。虽然查阅了大量的参考文献,但这本书是我孤军奋战的结果,由于学识与人力限制,还存在不少错漏。做这部辞典也可以说是我表达自己对藏学研究的一份热情,对中国文化珍爱的一种方式。”
王叔平不仅自己学习藏语文,还带动了他的美国学生。他说,他平时会教他的学生一些简单的藏文,有兴趣学的学生会得到他数学课的加分。
中国牵动我的心
王叔平,一个在海外生活了40年的年逾古稀的老人,对于祖国有着难以释怀的眷恋,每天除了大部分时间用在词典的最后校译上,闲暇时间,他常常通过CCTV4了解中国的事情。 再有就是烹饪,王叔平和太太一直都吃中餐,他们把煮中国菜当作休息,外孙女来时总会说,“等着公公煮好吃的中国菜。”
王叔平说,“对于我们这些在国外的中国人,没有什么比看到祖国的强盛,更让我们激动的,中国牵动着我的心。” “我和三个外孙女一起看2008北京奥运会,和她们一起唱国歌,我为祖国的今天骄傲,为祖国更加美好的未来祈祷。”
从美国的家到中国的家,飞行时间18小时。每一次的启程,都凝结了这对鹤发老人对华夏大地千山万水的赤子之情,也许只有赤子之情才能让一切变得都不再费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