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21:06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春风起神州,关怀润雪域。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定。
犹如一声春雷,唤醒了生机勃勃的高原之春。
2006—2009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一个短暂的瞬间。但在西藏各族农牧民群众的心中,这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正是这短短的几年,让西藏人民世世代代安居乐业的梦想变为了现实!
谁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呢?
高原大地发生了历史巨变: 23.17万户农牧民搬入了新居,120万农牧民从中受益。
资料图片:图为林芝地区林芝县百巴镇章巴村一户普通农家的新房。格桑吉美 摄(图片来源:《西藏日报》/中国西藏新闻网)
春到高原,满目新绿。
让我们想象一下吧,在蓝天白云的高原之上,二十多万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美丽的房顶高高飘扬,一百多万张快乐的笑脸在蓝天下绽放……
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这是一首多么动听的歌!
这是民主改革后高原大地发生的又一巨大变化!
屹立于“世界屋脊”的西藏,便是没有痛苦、没有饥饿、没有寒冷的“香巴拉”!
安居才能乐业,如果对群众最为牵肠挂肚的事情都解决不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一句空话! 2005年12月29日,拉萨已经透出丝丝寒意。
然而,自治区党委301会议室热烈的气氛让整个会议室充满了融融暖意,也让参会的自治区党委常委及有关领导同志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这真是一次不同寻常的自治区党委常委会议。
会议已经开了几个小时。
会议室不时传来热烈的讨论声: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对于西藏来说,一定要在吃透中央精神的基础上,做好结合的文章、抓好落实的工作,着力解决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真正使美好的蓝图在西藏变成现实,让广大农牧民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虽然,在历届区党委、政府的努力下,西藏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特殊的历史、自然等因素制约,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生活还不够富裕,80%左右的农牧民群众住房条件还很简陋。”
“农牧民之苦亦是党委、政府之苦。如何在西藏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选准‘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安居乐业’!我们一定要想尽办法,让农牧民住上安全适用的房屋,过上富裕幸福的好日子!”
“但是,安居乐业不是随便说说,钱从哪里来?再说,老百姓能支持吗?”
“这个不怕,党中央、国务院继续大力实施和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特别是不断加大对西藏的支持力度,援藏工作向纵深发展,为西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中央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思想深入人心,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坚定信念和奋斗目标;“一个转折点、两个里程碑”的光辉实践,为进一步做好西藏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而我区经济社会正在从加快发展走向跨越式发展,由持续快速发展向协调健康发展迈进,可以说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以安居乐业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条件已经成熟!”
……
热烈的讨论还在继续,观点碰撞出共同的想法,讨论激发出实干的斗志。
这次常委会议,作出了以“安居乐业”为突破口在西藏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
后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庆黎同志曾深有感触地说:“从我刚下飞机踏上西藏的这块热土开始,最牵动我目光的就是车窗外农牧民群众的住房,看到农牧民住着改造一新、安全适用的新房,我心里就高兴。看到还住着‘破、土、旧’的房子,连‘水、电、路’都不通,我就觉得心里不安。安居才能乐业,如果对群众最为牵肠挂肚的事情都解决不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一句空话!”
但是,共产党人从来都不讲空话。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西藏广袤的农牧区是一片浸满深情关怀的土地。多年来,我区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一直牵动着中央各级领导的心,牵动着全国各兄弟省市的心。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了新时期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明确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确保西藏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确保国家安全和西藏长治久安,确保西藏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西藏农牧民占全区人口的80%以上。多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一直把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帮助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改善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截至2005年底,在我区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各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援下,通过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扶贫搬迁工程及一些援藏项目的实施,各族农牧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有些富裕户还率先住进了宽敞明亮、舒适漂亮的新居。
这固然令人欣喜,但与中央的要求相比,与各族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切期待相比,还远远不够。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京召开。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多么清晰美好的目标,虽是简简单单一句话,却在神州大地吹响了新的号角。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个多么令人激动的决定!它如同温煦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也让西藏各族农牧民群众翘首企盼!
2006的春天,好像来得特别早。
藏历新年差几天才到,但微微的和风已经吹来了春天的消息,灿烂的阳光洒在拉萨市曲水县聂当乡热堆村整齐漂亮的屋顶上,映出道道金光。
这天,对于热堆村的农牧民群众来说,可不是个普通的日子。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列确专程从拉萨驱车前来慰问大家,与村民们共庆新春。
除了带来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问候,列确还告诉乡亲们一则喜讯:区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将在“十一五”期间加快实施以牧民定居、农房改造和扶贫搬迁工程为重点的农牧民安居工程,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力争经过5年努力,使全区住房条件比较差的80%以上农牧民住上安全适用的房屋。在自治区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并积极争取国家投资,整合地方自有资金、援藏资金,鼓励农牧民自筹等多种筹措方式,改善农牧民居住和生活条件,同时搞好乡村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牧民科学文化水平,广开致富门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得知这一喜讯,小小的热堆村沸腾了!
何止是热堆村,高原大地春潮涌动,各族农牧民的心沸腾了!
我们把新建的村叫幸福村,把新建的路叫幸福路,把安居工程叫作幸福工程!
卡若区生达村60余户群众全部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安居新房。图为村民拥嘎在自家院子里享受阳光。 西藏日报记者 温凯 摄
2008年3月6日,美丽的北京城春色如画,长安街上的白玉兰开得格外娇艳。
迈着轻快的脚步,胡锦涛总书记又一次来到人民大会堂西藏厅,和西藏的全国人大代表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当总书记关切地问起西藏各族乡亲们的居住条件时,珞巴族唯一的全国人大代表晓红就兴奋地告诉总书记,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以农牧民安居乐业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珞巴村带来了新的活力,现在,美丽的珞巴新村已经成为雅鲁藏布江畔一道亮丽的风景,来旅游的人也特别多,去年的现金收入又有新突破,生活得很幸福,乡亲们都把新建的村叫幸福村,把新建的路叫幸福路,把安居工程叫作幸福工程!
听着晓红的讲话,总书记频频点头,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笑容。他语重心长地叮嘱自治区有关领导,一定要把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好,还要注意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增产增收,不断改善群众生活。
深情的关怀,郑重的嘱托,温暖心窝的话语,热烈的掌声在西藏厅长时间响起……
但是,回顾前路,走得并不一帆风顺。
在欢欣鼓舞过后,农牧民安居工程真要实施了,有些农牧民却犹疑了起来:
旧西藏的噶厦政府只会让农牧民支差给他们盖房子,现在共产党领导西藏农牧民过上了幸福日子,但政府花钱帮老百姓盖房子?这是天上掉金子的事情,谁也没有听说过,怎么可能是真的呢?
也有人对新房的设计方案提出了质疑:为什么要人畜分开?我们多少年都是人畜混居,早就习惯了,这样还方便呢!
“消息灵通的人”也在说,安居工程的补助款根本就兑现不了,反倒是建房的木料、水泥都涨价买不到了,这新房子就是想盖也盖不了!
……
一时间众说纷纭,似乎也给各级党委、政府出了个难题。
各村的党员干部毫不犹豫地率先加入了安居工程建设之中,还有不少的群众在等待着、观望着,细心的人们在每天的新闻里发现:自治区主要领导同志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基层农牧区,他们走村串户,察民情、解民忧,了解安居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要求自治区各有关部门和各地市抓紧解决。
“说一丈,不如行一尺”,这是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2008年5月在山南地区加查县冷达乡新搬迁的农牧民家中了解安居工程建设情况时说的一句话。每一村,每一户,向巴平措都认真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了解安居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他语重心长地叮嘱随行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农牧民安居工程是深受西藏各族人民群众拥护的民心工程,也是我区“三农”工作的重头戏。我们一定要带着真感情,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宁可慢一点、也要好一点,真正把安居工程这个实事办好、好事办实,让农牧民群众得到实惠。同时还要以“安居”促“乐业”,让更多的农牧民不仅住上好房子,还要过上更加富裕、文明、幸福的好日子!
下乡调研,专题研究,监督管理,检查验收……农牧民安居工程的实施,牵动着自治区各级领导的心。
逐渐,人们还发现,村里率先报名参加安居工程建设的邻居按时拿到了补助款,一分都不少!
还有,木料、水泥乱涨价的情况很快便没有了,政府帮助群众购买,不仅价格便宜,质量也有了保障!
还有,到银行贷款不难了,县里的援藏资金也优先向安居工程倾斜,政府扶一点,援藏助一点,银行贷一点,自己筹一点,这盖房的钱还真不发愁了!
还有,邻村的农牧民安居工程进展很快,修的房子是政府统一规划的,民族特色浓郁,建筑质量精良,那叫一个漂亮!
还有呢,不仅房子好,水、电、路、讯等配套设施也都全方位跟进,连村委会都配套建好了,过去的顾虑一下子全都没有了!
……
事实胜于雄辩。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天上掉金子的好事变成真的了!
西藏农牧民的热情一下子就被点燃了!
刚开始大家都犹豫要不要报名,现在争先恐后地报名,生怕晚了就赶不上了,计划数一次次被突破。
刚开始还都在观望,现在却主动帮忙,你忙我,我忙你,邻帮邻、户帮户、工帮工,用双手把我们美丽的村庄建起来!
万事开头难,红红火火的安居工程开了个好头!仅2006年当年,自治区各级财政便投入30多亿,帮助5.6万户、29万农牧民乔迁新居。与此同时,新增安全饮水人口32万、用电人口21万,新增农村公路里程1900多公里,路面硬化的行政村700个,600个村新建了活动场所……从犹豫到踊跃投入,从不接受现代文明到争着要求通水、电、路、讯等,安居工程如温暖的火焰一般点燃了藏家儿女的热情,一波又一波建设热潮在广大农牧区兴起,高山野岭频添新貌,穷乡僻壤也有富村。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
小房屋彰显了党的宗旨,小房屋反映了群众的心声。
小房屋也倾注了方方面面的无数心血。
这期间,自治区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农牧民安居工程的实施工作。自治区各级领导去过多少乡村,进过多少农牧民家中实地了解安居工程进展情况,并就农牧民安居工程开过多少次会、解决过多少问题,恐怕谁都数不清楚了。
这期间,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有关省市、中央重要骨干企业领导同志及援藏干部们也对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把援藏资金向安居工程倾斜,向改善农牧区生产条件和农牧民生活水平倾斜,为安居工程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期间,自治区有关部门、各地市县乡通力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坚持政府主导、农牧民主体和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充分尊重农牧民群众意愿,结合各地县实际,科学规划、精心设计、通盘考虑,在安居工程建设中既突出民族特色,又完善配套设施,统筹安排房、水、电、路、讯等建设工程,多方筹措资金,并把“安居”和“乐业”结合起来,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安居工程建设,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给农牧民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从雅砻河谷到羌塘草原,从年楚流域到藏南林区,从边远牧区到雪峰冰谷,西藏广袤的农村牧区呈现出欣欣向荣、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处处春色烂漫,春潮涌动在每一个人的心里。
不到西藏,怎知春色如许?!
——从省道直通村头的马路,一栋栋二层藏式小楼,家家户户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这是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娘蒲乡米日村农牧民群众的民房,也是林芝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靓丽风景线之一。
——一座座别具民族特色的两层民居,错落有致地坐落在边境山麓,房顶的五星红旗格外醒目。这是地处山南地区边境的洛扎县拉郊乡边民民房,目前该乡所有的边民都住上了安全、适用的房子。
——改造一新的农房、村委会和立体农业示范园区给金河之畔增添了美丽的风景,藏靴加工、立体农业给这里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是昌都地区察雅县吉塘镇吉塘村的安居乐业之路。
——郁郁青青的红柳林绽放出粉嫩芳香的小花朵,叮叮、咣咣的夯土声和欢快的阿里山歌一起飘出……这是阿里地区噶尔县狮泉河镇加木村农牧民建设新居的火热场面。建设新居的同时,他们还在大力发展城郊畜牧业和多种经营,人均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
10月6日,西藏当雄县格达乡羊易村的格桑老阿妈在新房院子内晒奶渣。2008年10月6日,西藏当雄县发生里氏6.6级地震,格达乡羊易村位于震中,全村151户人家的房屋和畜圈被全部夷为平地。一年后,羊易村700多名村民全部住进宽敞的新房,每户均配有水、电、广播电视和通信等设施,通往外界的公路也已全新改造,灾区群众安居乐业。 新华社记者 格桑达瓦 摄 【>>组图】
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齐心划大船。
不管有多少困难,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那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没有建不好的新居!
农牧民群众的热情越来越高,各部门、各地市的措施越来越实,而工程完工的时间,却在一点点地提前。
2009年10月12日,在中共西藏自治区第七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张庆黎代表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作工作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今年,我区以安居乐业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在前3年累计实现17.2万户、87万农牧民乔迁新居的基础上,今年安排建设5.97万户、惠及33万人,是建设力度最大的一年,到年底全区将覆盖120万农牧民,确保提前一年实现让80%住房条件较差的农牧民住上安全适用房屋的目标。
热烈的掌声再一次在会场里响起……
一诺千金,言出必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藏农牧区面貌正在实现整体性历史巨变,以安居乐业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进入全面深化内涵的新阶段。
住上了安全适用的好房子,我们要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要让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屋顶高高飘扬、永远飘扬!
高原的秋天寒意凛然。然而,对西藏日喀则地区白朗县巴扎乡的农民仓决来说,这个季节一样能赚钱。每天清晨,她都会乘县里的第一趟班车,把自家大棚里生产的黄瓜、芹菜、西红柿,一筐一筐地送到离乡里50公里开外的日喀则蔬菜市场。蔬菜质量好、销得快,除去运费,仓决每天能净赚五六十块钱。去年,家里的3个温室大棚为她家增加了近两万元的收入。她高兴地对记者说:“这一切都要感谢安居工程!住上了新房子,又有了挣钱的路子,生活更有奔头了,只要辛勤劳动,日子就会像酥油茶一样,越来越香甜!”
观念一变天地宽,安居工程打开了农牧民脑海里的“大门”。
手机、液晶电视、互联网,这些过去没听过的新鲜名词,已成为为数众多的农牧民群众生活的一部分。
劳务输出、蔬菜大棚、特色产业,这些已经熟悉的名词给农牧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现金收入。
开启门窗花自放,文明的生活、致富的道路就在眼前。
2009年8月28日,北京民族文化宫,新中国成立60周年西藏成就展在这里举行。展馆中央搭建的精致小楼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无论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有外国友人、工人学生,或是离退休的大爷大妈,大家无一例外地来到这宽敞、漂亮的房间,用手指触摸那洁白的哈达、鲜艳的唐卡和精美的藏柜、藏桌。
“西藏自治区自2006年实施安居工程后,很多农牧民住进了这样的新房里。”担任中英文解说的旦增卓嘎是位地道的拉萨姑娘,她面带微笑,给每一位参观者介绍家乡的变化。
“了不起,了不起!这真是人间奇迹啊!”一位69岁的国外友人一边听着介绍,一边喃喃地说。
在解说过程中,旦增卓嘎还常常自豪地推介起自己家乡的特产来:“我们独有的药方仁青常觉治疗胃病最有效果,青稞啤酒味道也很好。”
“住上那么好的房子,致富的门路还这么多,看来西藏真是个不得不去的好地方啊!”听着旦增卓嘎的介绍,人们都笑了起来。
可是,当人们真正来到高原大地的时候,多半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坐落在半山腰的卡若区城关镇通夏村,这几年的名气越来越大,不少游客都慕名前去参观。
小小的村庄干净整洁、漂亮现代,一幢幢的新房错落有致,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而随便走进村民家中,游客们吃惊地瞪大了眼睛:院子里是碧绿的草坪,屋子里电脑、电视、冰箱等现代化电器一应俱全,洗澡用的是太阳能热水器,做饭用的是干净的液化气,这样舒适、现代的条件,在内地也是不多见的啊!
村民们不无骄傲地说,看到了吧,这就是西藏的新农村!
原来,这几年,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在安居工程帮助下住上了新房,威信越来越高,能力也越来越强。党支部一班人还带领村民搞起了建筑,发展奶牛生产和科学种田,生活越过越好,成了远近闻名的“万元村”。
而通夏村,只是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伴随着农牧民安居工程的顺利实施,西藏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牧业特色产业步伐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有效转移,扶贫开发工作深入推进,农牧业生产再获丰收,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稳步提高,对中国共产党、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更加深厚……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农牧民安居工程正是这样一个有力的支点,它撬动的是西藏各族人民对党的无限热爱,它撬动的是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的冲天豪情,它撬动的是高原儿女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的坚定信心!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对于西藏各族人民来说,共产党的恩情比山高、比水长。农牧民安居工程的实施,再一次证明了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人心都是肉长的,谁在一心造福西藏各族人民,谁在一心祸害西藏各族人民,老百姓的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
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发生后,那曲地区索县亚拉镇5村的老党员顿旦十分担心,他把村里的年轻人叫到新居前,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做人要讲良心,现在,农牧民赶上了最好的时代,种地不但不缴税,国家还要发补贴,田里的汽车和拖拉机比旧西藏的牛羊还多,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不用发愁,盖新房子也有补助,这样的日子在旧西藏是不可想象的!你们还年轻,不要听那些坏人瞎嚷嚷,达赖喊了几十年的‘人权’,但从来没有给我们贡献过一片瓦、一头牛、一分钱,是共产党让我们当家作主,过上了好日子,住上了好房子,我们要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决不允许任何人破坏我们美好幸福生活,要让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屋顶高高飘扬、永远飘扬!”
顿旦老人的话不仅让村里的年轻人安下心来发展生产,而且还说出了西藏各族农牧民群众的心声。
是啊,虽然四处游走“忙碌”的达赖一会儿不让人们穿皮毛衣服,一会儿不让大家盖房子,一会儿又开始不让大家种庄稼……但是,在生机勃勃的高原大地上,处处都是一派忙碌快乐的美好图景,人们盖新房、种庄稼,学文化、懂科学,穿得漂漂亮亮,还要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在自家的屋顶上,达赖那些荒唐的言论只能随风飘散、徒留笑柄了!
党的光辉恩泽高原大地,西藏各族人民永远心向党。如果有谁怀疑,今天各族农牧民群众幸福美好的生活便是活生生的证明!
而在以“安居乐业”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得尽实惠的西藏各族人民,将坚决捍卫来之不易的美好幸福生活。
安稳才能发展,安居才能乐业,西藏人民比谁都明白这个道理!
昨日惠风过,今朝满目春。
我们看到,在温暖的风儿吹拂下,世界屋脊之上的万里高原鲜花绽放、绿草青青。仿佛在预示我们,又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已经来到……(记者 高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