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20:43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藏历新年的“年味儿”渐浓。(图片来源:《拉萨晚报》记者 何勇文 摄)
手捧“切玛”走亲访友。(图片来源:《拉萨晚报》记者 陈廷忠 摄)
村民着盛装共同庆祝新年。(图片来源:《拉萨晚报》记者 陈廷忠 摄)
拉萨市民在选购年货。(图片来源:《拉萨晚报》记者 何勇文 摄)
村民着盛装共同庆祝新年。(图片来源:《拉萨晚报》记者 陈廷忠 摄)
藏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作为一个文化底蕴悠远而深厚的民族,在历经千年的历史变迁中,她形成了许多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藏历新年便是其中最典型、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如今,藏历新年即将到来,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藏民族这一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从一些节日习俗上去体验藏历新年的魅力吧。
提前准备营造节日气氛
记者在冲赛康市场部分销售卡塞的商贩处了解到,卡塞的市场价格在从13元/斤到20多元/斤左右,而且可选择形制丰富。藏历新年从藏历元月1日开始,15日结束,持续15天。藏历新年是藏族最隆重、热烈的传统佳节,节日活动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
欢度藏历新年——这些东西一样都不能少!
新年的准备工作一般在12月初就开始。除购置吃喝玩乐的年货外,家家户户都要制作“卓索切玛”五谷斗,即在绘有彩色花纹的木盒左右分别盛放炒麦粒和酥油拌成的糌粑,上面插上青稞穗和酥油塑制的彩花。还要用水浸泡一碗青稞秧苗,使其在新年时节长出一、二寸长的青稞苗。“卓索切玛”的麦苗供奉在神案正中,祈祷来年五谷丰登。临近节日,男人们忙着打扫庭院,妇女则精心制作“卡塞”,一种酥油制作的糕点,“卡塞”花样繁多,有耳朵形、蝴蝶形、条形、方形、圆形等各种形状,涂以颜料,裹以砂糖,既是装饰神案的艺术品,又是款待客人的佳肴。“卡塞”的品种花色常常成为女主人勤劳、智慧和热情的象征,在节日里分外引人注目。
欢度藏历新年——这些食品必吃
藏历初一这天,家庭主妇起得最早。清晨5点钟左右就要煮一锅“观颠”,即放有糌粑、红糖和奶渣的青稞酒,给每人送上一碗。在农区,等到晨曦初露的时候,主妇们则匆匆背上水桶到河边或水井汲取新年的第一桶水。传说这时的水最为圣洁、清甜,谁家最先打上吉祥水,在新的一年里就能免去许多灾难。然后将牲畜喂饱,并叫醒全家人。全家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按辈分依次坐定。长辈端来五谷斗,每人都先抓上几粒,向天上撒去,表示祭神,接着依次抓一点送进自己的嘴里。这时,长辈顺次祝“扎西德勒”(吉祥如意),晚辈则祝福老人“扎西德勒彭松错”(吉祥如意,功德无量)。在新年仪式之后,全家人再围坐在一起,喝青稞酒、吃人参果等食品,欢度新年。初一这一天,一般闭门欢聚,互不拜访。
切玛盒:在欢度藏历新年的时候,家家户户会供五谷丰收斗,汉语音译为“切玛”。其实除了藏历新年,每当有重大的庆典仪式时,切玛”也都承担着重要的作用,承载着人们的祈愿。
“切玛”装在用木板特制的长方形斗中,斗的一头要装上拌好的酥油糌粑,另一头装满炒麦粒,然后再在两头插上几根青稞穗,中间插上一朵花或酥油制的“孜卓”(酥油花),象征着人寿年丰、吉祥如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市场上的切玛盒价格差异大,不同质量的价格也不同,大的切玛盒价格也相对较高。据一位专门经营切玛盒的商家介绍,根据上述条件,切玛盒的价格一般在40—120元/个之间。
羊头装饰品:在欢度藏历新年时,藏民族还有使用羊头装饰品的传统,精美的羊头饰品栩栩如生,象征着来年牧业丰收。以前,在新年前夕,有的人家会用酥油雕塑一个彩色羊头,藏语称为“隆过”,它一般摆设在佛龛前面所贡之品的中央。如今,市场上也有很多各种材质的羊头装饰品销售,其中主要以陶瓷为主。
在售价方面,根据羊头饰品大小的不同,其售价也存在差异。在冲赛康市场,一位经销羊头装饰品的商贩告诉记者,小的羊头饰品只需25元左右,大的则要55元左右。
其它:除了切玛盒和羊头装饰品,青稞苗、五色麦穗、香布等也是过新年不可缺少的。目前,市场上一盆青稞苗的售价在8元钱左右,五色麦穗的价格为一小撮1元钱。与那些摆放在屋里的物品相比,香布则主要用于悬挂在窗沿、屋檐以及门上,每到过藏历新年的时候,在这些地方换上崭新的香布,不仅为新年增添了新气象,也是表达了大家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香布的价格一般是以米来计算,根据不同的质量,售价一般在10—15元/米。
欢度藏历新年——这些物品必要
酥油:酥油在藏民族饮食文化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家家户户都离不了它。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逢年过节,酥油都扮演着重要的作用。酥油茶甚至成为了藏民族饮食文化的一种象征。酥油是从牛奶或羊奶中提炼出来的脂肪,也是制作酥油茶的重要原料,其中藏族人民大多喜食牦牛产的酥油。
据了解,品质好的酥油色泽鲜黄,味道香甜,口感极佳。目前,冲赛康市场为拉萨最主要的酥油销售市场,在这里,不仅有充足的酥油供应市场,而且从价位和档次来说,也向消费者提供了多种选择。根据酥油品质的差异,这里的酥油价格从7元钱/斤到20多元/斤不等,而且如果消费者一次性购买量大的话,商家还会或多或少给予一定的优惠。
奶渣:奶渣是藏民族日常生活和节日期间不可或缺的食物,它也反应了藏民族独特的饮食文化。奶渣与酥油相伴而生,也是从牛奶奶中提制而成。把牛奶打制分离出酥油以后,剩下奶水用火煮沸后冷却即成酸奶水,把它倒入竹制斗形滤水,留在竹斗滤器中的就是奶渣。奶渣呈白色,味酸,具有极强的助消化作用。奶渣一般可当作零食食用,也可与糌粑拌和食用。
在拉萨,除了在冲赛康市场周围为主要的奶渣销售区,在其它大街小巷也随时可以看到许多小贩销售奶渣。在售价方面,品质好的奶渣可以买到20多元/斤,一般的也要买到10多元/斤。
卡塞:卡塞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油炸面食,形状各种各样,有耳朵形的,有条形的,也有方形和圆形等。根据不同的需求,一些人家制作卡塞时还会涂以颜料或裹以砂糖,以提高卡塞的美观程度和口感。卡塞既是装饰神案的艺术品,又是款待客人的佳肴。过去,一般都是家庭主妇在家自己制作卡塞,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拉萨市民开始选择在市场上购买成品。
藏历12月29日:全家围坐吃“古突”
藏历12月29日这天,要给窗户门楣换上新“香布”,门前、房梁和厨房也要用白粉画上吉祥图案,构成一派喜庆的气氛。入夜,全家老小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例行的“古突”(即面疙瘩),类似汉族新年的团圆饭。“古突”是在面疙瘩里分别包有豌豆、小白石、羊毛、辣椒、盐巴等九种东西。谁吃到什么要赶紧报告,以引起全场的欢呼或嘲笑。
吃出小白石的意味着心地纯洁;吃出羊毛的意味着心性温和;吃出辣椒的意味着心直口快;吃出豌豆意味着办事机灵;吃出盐巴则被嘲笑为好吃懒做等等。吃完“古突”全家人用糌粑捏制成面团放在纸箱内,还要将每人碗内剩下的“古突”倒入纸箱,随后放置在十字路口,用火烧尽,随后放鞭炮,以驱邪、消灾,迎接新年的到来。藏历12月30日进入除夕这天,每家每户都要在自家的柜子上摆上“卓索切玛”即五谷斗,还要摆满各种水果和糖果等。
藏历初一:闭门欢聚
藏历初一这天,家庭主妇起得最早。清晨5点钟左右就要煮一锅“观颠”,即放有糌粑、红糖和奶渣的青稞酒,给每人送上一碗。在农区,等到晨曦初露的时候,主妇们则匆匆背上水桶到河边或水井汲取新年的第一桶水。传说这时的水最为圣洁、清甜,谁家最先打上吉祥水,在新的一年里就能免去许多灾难。然后将牲畜喂饱,并叫醒全家人。全家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按辈分依次坐定。长辈端来五谷斗,每人都先抓上几粒,向天上撒去,表示祭神,接着依次抓一点送进自己的嘴里。这时,长辈顺次祝“扎西德勒”(吉祥如意),晚辈则祝福老人“扎西德勒彭松错”(吉祥如意,功德无量)。在新年仪式之后,全家人再围坐在一起,喝青稞酒、吃人参果等食品,欢度新年。初一这一天,一般闭门欢聚,互不拜访。
藏历初二:亲朋互相拜年
初二开始,亲戚朋友开始互相拜年,持续三至五天。人们手捧五谷斗和青稞酒,互祝“络萨扎西德勒”新年好)。手捧五谷斗祝福的人先是在门外高声祝福,里面的人听到,赶紧出来迎接,互相问候。
拜年时,男主人双手捧着“切玛”向客人祝福,客人用手捏取“切玛”里的一点糌粑、青稞向天空抛洒,然后在嘴里尝一点,祝贺道:“扎西德勒”。接着,女主人提着披挂哈达的铜壶,频频向客人敬酒。节日期间,到处都在祝福,到处都在敬酒,到处都在歌舞狂欢,不管认识不认识,不喝三碗不准通过。
藏历初三:经幡、桑烟寄托祈愿
藏历初三敬奉“屋脊神”,这天,人们都登上各家的屋顶,把崭新的经幡插在屋顶上,然后煨燃柏枝,向空中抛洒糌粑,飘动的经幡和袅袅上升的“桑烟”寄托着人们的祈愿向空中传去……新年要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贵的首饰,即使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人,也要预备一件过年的袍子,或者一两样装饰品。这些当然出自藏胞爱美的天性。
但民间相传过年穿新衣有悦神的意思。藏历初三,拉萨一般都会举行赛马比赛,罗布林卡、宗角禄康公园还会有藏戏歌舞表演。从初四起,开始相互走亲拜友。
藏历初五:开犁礼
藏历初五,拉萨郊区的农民要举行隆重的开犁礼。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耕牛的额头上贴着酥油图案,犄角上插着彩旗和彩色羽毛,牛轭上披挂着缀满贝壳和松石的彩缎,尾巴上系着五彩缤纷的绸带,俨然一副“花枝招展”的模样。开耕之前,农人还要从家里扛出一块白色山石,那是去年从农田请回收藏好的,重新恭恭敬敬安入在农田中央,称为“阿妈色多”,意即“金石头妈妈”,是庄稼的保护女神。农人在地里煨起桑烟,插上祈福幡,赶着牛,围绕白石耕出五条畦子。
按传统习惯,欢度藏历新年一般要十五天。
(责编: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