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19:37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永葆雪域高原碧水蓝天——五年来西藏自治区发展稳定辉煌成就系列述评之七
今年8月,记者在隆子县隆子镇叶帕村看到,昔日的荒滩如今已经密密麻麻地种植了沙棘和经济林,群众还利用林草间作的方法实行林下种草,每亩林地每年产草500公斤以上;多余的草料能够作为饲料,每公斤能卖到2.4元,为农牧民群众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据村民占堆介绍,他家的林地原来每亩年收入不到600元,现在至少翻了3番;以前只能饲养一两头牛,现在牧草多了能饲养五六头牛了。
隆子县的人工种草成功典型和村民占堆家的生活改变,只是我区近年来大力实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在我区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像这样依托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项目永葆山川秀美、河流清澈的典型经验还有很多,像占堆家那样依托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致富奔小康的事例不胜枚举。
从人工种草到防沙治沙,从人工造林到天然林保护,从自然保护区建设到动植物保护,从污染防治到环境整治……5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环保部门的不懈努力下,如今的西藏,不仅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而且山川秀美、河流清澈,动物多样、植物繁茂,向世人充分展示了西藏的无限魅力。
处理环保建设与发展的关系——
走出一条环保与发展共赢之路
由于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历史原因,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西藏始终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时间走过了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世人惊喜地看到,西藏走出了一条环保与发展共赢之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仅没有破坏美丽纯净的高原生态,而且不断加大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使得这片高原净土愈加焕发出勃勃生机。
发展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既不能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的快速发展,也不能以迟滞发展来保护环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成为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
自治区环保厅厅长张永泽说:“长期以来,自治区立足区情,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同时,有效保护了西藏的生态环境。”
生态西藏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多年来,我区始终保持和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实现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为我区跨越式发展保驾护航,因此我们可以看到——
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促进可持续发展。自治区确立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把生态良好和建设生态西藏作为重要发展目标,立足于生态和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禁止和限制发展重污染工业,并加强资源开发中的环境保护,促进了水电、旅游、矿产、生物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环保为民,着力改善民生。在经济建设中始终坚持慎重发展工业的原则,明确禁止发展造纸、钢铁、化工等重污染、高耗能的工业,严格环境准入条件,杜绝环境污染重、生态破坏大的项目进入西藏。开展了重点工业污染源达标治理工作,关闭了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投入10亿多元加强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上亿元资金开展重点污染源治理,实现了主要污染企业污染物的达标排放。要求所有新上项目必须符合环保要求,必须采取措施实现排污达标。开展了全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重点区域和道路交通沿线环境明显改善。加强辐射环境监管,全区放射源、射线装置处于安全监管状态。
强化环境管理,保障环境安全。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潜力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我区合理确定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等4个主体功能区,并明确了各区的环保要求,为我区科学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认真执行开发建设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全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90%以上,大中型建设项目执行率达100%,较好地落实了“环保第一审批权”。 环保工作为何这般给力——
共同呵护美丽家园的观念蔚然成风
多年来,国家和自治区为保护西藏的生态环境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进一步保护好西藏的生态环境,自治区正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落实中央政府关于“构建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生态西藏,确保生态环境良好”的决策部署。毫无疑问,西藏人民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创造更加和谐的生态环境,享受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环保工作为什么这般给力?环保事业为什么成就巨大?首先,得有赖于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对环保工作的关心重视和全社会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教导我们,“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生态环境摆在工作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区党委七届七次全委会要求,“必须把推进生态西藏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上出实招。”
与此相得益彰的是,如今的雪域高原,从藏北草原到藏南河谷,从“三江大地”到“世界屋脊的屋脊”,我们时时处处都能看到相关环保部门、农牧民群众用实际行动来呵护美丽家园,为构建美丽雪域高原添砖加瓦。
武警西藏森林部队是高原的“绿色卫士”。部队进驻之前,我区年均发生森林火灾大概在50起左右;部队进驻之后,必要的预防措施跟进,火灾发生率明显下降,现在每年扑救火灾15起左右,火灾所造成的损失明显下降。2008年扑救林芝森林火灾,400余名官兵鏖战9天9夜,一名年轻的战士长眠高原大地。
家住类乌齐县长毛岭乡协塘村的向秋拉姆是呵护保护区的无名英雄。她几十年如一日地喂养、救治马鹿,每年还义务为马鹿准备过冬饲草,是野生动物的亲密朋友。如今的类乌齐县马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就是以她家的牧场为中心规划建立起来的,保护区内马鹿数量从1500只壮大到10000余只。
……
自治区环保厅有关负责人说,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有着极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呈现着碧水蓝天和广袤的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安全屏障。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西藏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我们一定会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西藏的一草一木,保护好这里的碧水蓝天。 环境保护与建设为何成就巨大——
西藏生态建设与环境
保护的投入不断加大
“上世纪80年代,拉萨的风沙还是很大。特别是在春季,经常出现大风扬沙天气,一出门,嘴里鼻子里都是灰尘。如今,拉萨的扬沙天气很少见了,绿色植被越来越多,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提到拉萨的变迁,身为“西藏第二代”的王先生告诉记者。
王先生的话语道出了所有高原人的真实想法。扬沙天气的减少,是天然林草保护和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结果。多年来,我区大力实施天然林草保护和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努力改善人居环境。5年来,我区实施了全区重点区域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完成成片造林372万亩,义务植树13169多万株,封山(滩)育林1872多万亩。治理沙化土地64万多亩,建立了曲水、扎囊、日喀则、狮泉河等治沙试验示范区。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拉萨至山南至日喀则雅江防护林体系基本建成,有效保护了沿江一线数万亩农田、草场,拉萨、山南和日喀则风沙天气明显减少,与30年前相比,拉萨减少了32天,日喀则减少了34天,泽当减少了32天。
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张张满意的“成绩单”——
截至目前,我区已建立了占国土面积34.47%的自然保护区47个,生态功能保护区21个、国家森林公园8个、国家湿地公园5个,地质公园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
开展了森林、草地、水资源保障、自然保护区、湿地和矿产资源开发等6个领域的生态补偿研究,提出了西藏生态补偿政策需求。制定了《西藏自治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暂行)》,将全区65个县1.5亿多亩公益林全部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2008年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试点政策以来,已落实资金16.1亿元,对我区涉及的3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了补偿。自2009年开展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试点工作到2011年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落实的资金已由2009年的2亿多元增加到2011年的20多亿元。
我区太阳能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已超过9兆瓦,推广太阳能户用系统1万余套,太阳能集中供暖面积达到1万平方米,在无电地区建设光伏电站近400座。
……
山为什么那么青?水为什么那么绿?天为什么那么蓝?走过雪域高原的山水,遍访大美藏乡的村落,我们找到了答案——
用于西藏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投入不断加大,仅“十一五”期间,我区用于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资金达106亿元,是上一个5年计划的3倍多;整体推进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确定为国家重点生态保护工程,将投入资金155亿元,实施3大类10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到2030年基本建成西藏生态安全屏障。 环境保护与建设为何效益显著——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各项
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今年8月,记者在贡嘎县吉雄镇刘琼村看到,处处都是“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的景象。据了解,该村已建户用沼气池109座,建户率达82%,产气使用率达到100%。沼气项目的实施,实现沼气、种植、生态环保三位一体的沼气经济联动效应。群众除了用沼气烧水、做饭,沼渣、沼液还成了最受欢迎的有机肥料。沼气池建成后,平均每年能为每户群众增加2300元左右的收入。
近年来,我区投资5.57亿元,完成18.5万户沼气建设,推广太阳灶39.5万台,沼气工程的建设,实现了经济、社会、环保效益的有机结合。除此之外,农牧民通过参与重点公益林管护、天然林保护、造林绿化、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工程,让群众实现增收致富的目的。仅在过去的5年,我区共落实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资金38亿元,累计带动农牧民获得劳务收入21.2亿元,林业生态保护让我区农牧民吃上了“生态饭”。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也不例外。对此,张永泽说:“只有做好环保工作,保护好西藏的一草一木和碧水蓝天,才能满足广大群众对水、空气、食品和优美人居环境等方面的需求,才能顺应各族人民的新期待,不断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此,全区环保部门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践行着“以人为本”的理念——
完成了全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现状调查,编制了《西藏自治区城镇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连续5年开展了水源地环保专项执法检查,对拉萨市西郊水厂和日喀则市东郊水厂周边污染整治工作进行了挂牌督办,并完成了整改工作。落实中央环保专项资金715万元和自治区财政专项资金1605万元,实施了11个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
连续5年会同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旅游局在全区开展了重点交通干线、旅游景区及主要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落实资金900万元,实施了日喀则市城区污水沟环境综合整治项目。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区范围内开始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各地市相继开展了汽车尾气污染防治、饮食油烟治理、燃煤燃柴锅炉改造和噪声扰民整治等工作。
……
大美西藏,雪域胜景。但凡来过西藏的国内外旅客,无不感叹这里是山好水好人更好。迄今为止,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正是因为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正是因为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正是因为全区各族群众的一致努力,全区大部分森林、江河、湖泊、草场、湿地、冰川、雪山和野生动植物等才能得到很好保护。永葆雪域高原碧水蓝天,我们一直在践行。(熊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