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2 21:59 来源:新华网 点击:0
新华社北京10月2日电 题:冰雪盛会,书写下精彩的中国答卷——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新华社记者
历时7年,冬奥筹办见证非凡的梦想之旅;今朝梦圆,冰雪盛会书写精彩的中国答卷。
2022年,以立春之日的“一片雪花”拉开帷幕,在生机盎然的早春时节挥手作别,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兑现了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这是2022年2月4日晚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的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的“构建一朵雪花”环节。新华社记者 曹灿 摄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我国坚实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为成功办奥提供了强有力的底气和最坚实的保障!”
科学指引,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2022年4月8日上午,如潮的掌声响彻人民大会堂。约3000名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作出贡献的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参加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
2022年4月8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新华社记者 翟健岚 摄
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顾办奥历程、全面总结办奥经验,深刻指出:“只要始终不渝坚持党的领导,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就一定能够办成我们想办的任何事情。”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7年间,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北京携手张家口作为主办城市尽锐出战、全力投入,同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等国际体育组织紧密合作,再次为世界奉献了一届令人难忘的奥运盛会。
掌舵领航、把准方向,党的领导为成功办奥提供根本遵循。
时间拨回到7年前,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即将投票表决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归属。
这是2015年7月3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新华社发(公磊摄)
通过视频,习近平总书记的声音传遍世界:“中国人民一定能在北京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
冬奥申办成功20天后,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坚持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要求。这四大办奥理念,化作新发展理念的冬奥表达,为办奥确立了原则、指明了方向。
从先后5次专程考察筹办工作,到明确“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再到面对全球疫情作出“顺利举办即成功”的科学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将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作为“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始终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如期、安全、顺利举办,确保“两个奥运”同样精彩,赢得全世界的高度赞誉。
统筹协调、全力推进,党的领导为成功办奥提供重要保证。
党中央高度重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立冬奥会工作领导小组,从国家层面统筹力量、协调推进筹办工作。
冬奥会工作领导小组和18个专项工作议事协调机构搭建起冬奥筹办的四梁八柱,北京冬奥组委、北京市、河北省与有关方面紧密合作、全力攻坚,推进各阶段筹办任务有序落实、蹄疾步稳。
面对涵盖50多个业务领域、3000多项任务的工作总清单,来自各行各业数以万计的建设者、工作者、志愿者以“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的工作热情倒排工期、只争朝夕,成就了冰雪盛会的卓越精彩,彰显出我们党强大的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2019年12月5日,志愿者代表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会志愿者全球招募启动仪式上挥舞旗帜欢呼。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 摄
扛起责任、尽显担当,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让党旗在冬奥一线高高飘扬。
位于小海陀山区的延庆赛区,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三大赛区之一,这里在赛时阶段组建了北京冬奥组委首支场馆运行团队。
2021年,延庆运行中心党支部被党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早在选址阶段,面对赛区复杂的条件和艰巨的筹办任务,延庆运行中心的党员干部就走遍了这片区域的每一座山峰,冒着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连续40余天自带干粮在小海陀山上攀爬踏勘上百次,为项目选址提供了最翔实的基础资料。
这是2021年1月19日拍摄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延庆赛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筑牢了做好冬奥、冬残奥筹办备赛工作的基础,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办奥工作的强大力量,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冬奥有我、请党放心”的铿锵誓言。
攻坚克难,集中力量办大事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说,奥运会可能是这个星球最复杂的一项活动,仿佛一个巨大而又非常困难的拼图游戏。
当“无与伦比”的北京冬奥会、“精彩非凡”的冬残奥会呈现在世界眼前,“冬奥拼图”拼出中国范本。
作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令世界惊叹:“尽管受疫情影响,冬奥筹办工作进展十分顺利,这几乎就是奇迹。”
奇迹背后,“中国为什么能”显现清晰答案:正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令中国在办奥备赛中不断创造新成绩、书写新篇章。
共同参与、群策群力,“集各方之智、聚各界之力”贯穿冬奥始终——
筹办冬奥、冬残奥,是一项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集各方之智,聚各界之力,形成做好筹办工作强大合力”。
筹备阶段,从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吉祥物、火炬、奖牌等设计方案,到组织全国设计、施工、制冰、监理等各领域专业人士投身场馆建设,再到遴选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的57名特聘专家加盟筹办团队,“冬奥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的背后,生动诠释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2019年9月17日,小朋友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发布活动结束后与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合影。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赛时阶段,战略指挥、运行指挥、场馆运行的三级工作体系,实现各层级分工协作,提升了跨区域、跨领域指挥调度和应急保障能力,从而统筹各方力量,凝聚起强大工作合力。
全力备赛、补齐短板,推动冰雪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
今年夏天,2022短道速滑国家训练营开营,随着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丹佩佐冬奥会备战周期开启,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冠军任子威回到熟悉的训练场,开始了新的备战。
2022年7月11日,部分运动员和教练员在2022短道速滑国家训练营开营仪式后合影。新华社记者 雒圆 摄
几个月前,正是任子威和队友们的奋力拼搏,为中国队斩落北京冬奥会首金,中国体育代表团也以9金4银2铜的战绩高居金牌榜第三;北京冬残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更是以金牌榜、奖牌榜榜首的辉煌战绩,创造了新的历史。
2022年2月7日,冠军中国选手任子威(前中)与队友武大靖(前左)、李文龙(前右)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男子1000米决赛后庆祝。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然而,申办成功伊始,北京冬奥会109个小项中,1/3在我国尚属空白,冬残奥会全部6个大项中也仅开展了两项,加之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备战形势十分严峻。
以“参赛出彩”为目标,我国充分调动起全国各级系统体育资源,实施跨界跨项选才,扬长补短、各有侧重,优化项目布局,充分发挥科技助力支撑作用。实现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全项目开展、全项目建队、全项目训练就在短短几年间。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倪会忠表示:“经过北京周期的不懈努力,我国冰雪运动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地,进入了一个崭新、良好、不断向上发展的局面。”
2022年2月12日,中国选手高亭宇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决赛后庆祝夺冠。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如今,2026年冬奥会的项目设置已确定,各支冰雪运动队抓训练、强基础,目标明确再出发,期待在4年后取得新的更大突破。
主动防范、应对挑战,做到防疫办赛两不误——
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举办期间面临的最大考验。
坚持统筹考量,我国将冬奥、冬残奥防疫和城市防疫全面融合,针对赛会住宿、餐饮、交通、抵离、物流、医疗等各领域、各环节,完善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精准有效的疫情防控,有力保障了各方人员健康,确保了冬奥、冬残奥安全顺利。
完善的防疫政策、严格的执行措施、悉心的服务保障为全球抗疫和举办国际重大活动提供了有益经验。
“北京冬奥会各项筹备工作十分出色顺利,场馆之精彩、防疫措施之周全、可持续运营理念之先进令人赞叹。”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举办展现出的中国力量,令巴赫由衷称许。
惠及百姓,“人民至上”贯穿始终
8月8日上午,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内十分热闹,100余名青少年滑冰选手走进这里,享受着滑冰带来的乐趣。
2022年7月9日,游客在正式对外开放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内体验滑冰。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作为北京冬奥唯一新建冰上竞赛场馆,“冰丝带”自面向公众开放以来,常常迎来滑冰爱好者上冰体验。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留下了丰厚遗产,其中之一便是推动冰雪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和拓展。
曾经,冰雪运动“不进山海关”。伴随着冬奥筹办的脚步,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从关外走向全国、从冬季走向四季、从小众走向大众,中国为世界冰雪运动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开启了全球冰雪运动的新时代。
在上海新世界城的冰雪乐园,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学生在教练的指导下练习滑冰(2021年12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通过北京冬奥会,中国3亿多人参与冰雪运动,为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人民福祉注入新动力”。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坚持办赛和服务人民、促进发展相结合,人民至上的理念贯穿始终。
以绿色冬奥为牵引,为百姓绿色生活增添新的范本。
不久前,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十大绿色低碳最佳实践”和“十大绿色低碳技术”两份报告发布。多种方式抵消二氧化碳排放、被动式大型超低能耗体育建筑技术等纷纷入选。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在发布现场表示,希望能通过这两份报告,更好地发挥绿色冬奥的示范带动效应,推动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积极行动起来,广泛开展绿色低碳实践。
以冬奥、冬残奥为契机,中国将发展体育事业同促进生态文明相结合,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一系列“绿色遗产”为百姓共享绿色生活增添新范本。
“办冬奥不是一锤子买卖”,筹办过程助推区域发展,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2年1月6日,北京冬奥列车亮相。身披“瑞雪迎春”涂装,这趟列车以350公里的时速自动驾驶在中国首条建成投用的智能高铁——京张高铁上。
京张高铁构建起京张两地“一小时经济圈”,崇礼冰雪经济迅速升温,昔日“穷山窝”变成“金窝窝”,成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生动写照。
2022年1月6日,G9981次北京冬奥列车停靠在京张高铁崇礼站。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举办冬奥会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必须一体谋划、一体实施,实现北京同河北比翼齐飞。”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理念,让人民群众共享办奥成果。
共享办奥成果、助推残健融合,广大残疾人共同书写精彩的人生。
伴着《冬残奥圆舞曲》的旋律,听障舞蹈演员在冬残奥会开幕式上与健全人舞蹈演员默契配合,翩翩起舞,绽放出生命的精彩。
2022年3月4日晚,演员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上表演。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冬残奥赛场,运动员们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激励着更多残疾人战胜挫折,在各自人生舞台上向阳而生、寻梦而行。
与此同时,北京冬残奥会筹办举办有力推动无障碍环境水平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更加均衡。
北京冬残奥会对三个赛区的基础设施做出数十万处提升;全国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中有81%的出入口、56%的服务柜台、38%的厕所进行了无障碍建设和改造,中国8500万残疾人的生活从中受益。
改变始于体育,却不止于体育。成功举办冬奥、冬残奥为运动员提供了竞技舞台,更呼吁全社会提高对残疾人的关注度和包容性,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愿景正逐步实现。(记者王子铭、姬烨、李春宇、杨帆)
2022年1月21日,G8825次冬奥列车经过居庸关隧道,冒雪驶向太子城,开启赛时运输服务。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2022年2月5日,中国选手任子威(右)与队友武大靖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混合团体接力决赛后庆祝夺冠。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海报设计:殷哲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