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辛识平:看习近平如何激浊扬清

2017-03-23 07:18 来源:新华社 点击:0

 辛识平

  【学习进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人们普遍感受风气在好转,不少人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刹住了。面对许多“万万没想到”,很多人都在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辛识平”融媒体评论,与您一起解析习近平总书记立“明规矩”、破“潜规则”的不懈努力,感知激浊扬清的正义力量。

  “面对众者皆墨,是不是法不责众,下不为例?不!法要责众,以戒今后!”今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说了一番振聋发聩的“硬话”。这话,不仅是针对辽宁拉票贿选案、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四川南充拉票贿选案而言,更是向“法不责众”的官场潜规则亮剑!

  人们还注意到,两会上,习近平对干部弄虚作假现象也亮明态度。他肯定辽宁“把数字誊清、见底、挤干水分”的做法,强调“绝不能搞数字脱贫”。这实际上是向一些地方“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套路”说不。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们普遍感受风气在好转,不少人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刹住了,一些司空见惯的顽瘴痼疾得到初步解决。面对这么多“万万没想到”,很多人都在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解析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立“明规矩”、破“潜规则”的不懈努力,可以感知激浊扬清的正义力量。

  “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

  “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习近平曾引用顾炎武之语谈论从政体会。他担任总书记之初,就明确指出“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发出“全党必须警醒起来”的动员令。正是在这样的问题导向和忧患意识之下,习近平清醒认识到,一些潜规则侵入党内,并逐渐流行起来,必须引起高度警觉。

  从“会干的不如会吹的”到“有关系走遍天下,没关系寸步难行”,潜规则看起来无影无踪,却又无处不在,成为腐蚀党员和干部、败坏党的风气的沉疴毒瘤。如果任其大行其道,党风、政风、社会风气谈何好转?不破不立,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激浊扬清、以正压邪,既破除潜规则,更强化明规则,是习近平剑指官场潜规则的治理之道。

  针对一些干部“说一套、做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他强调要辨别和清除口是心非的“两面人”,要求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严守政治纪律,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

  针对一些人信奉“不跑不送、降职停用,只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他要求坚决纠正“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树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导向。

  针对组织生活“上级对下级,哄着护着;下级对上级,捧着抬着;同级对同级,包着让着”的问题,他强调,坚决反对自由主义、好人主义等不良习气,要求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使之成为锤炼党性的“大熔炉”。

  ……

  习近平曾指出,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正风反腐,本质上是一场价值观的较量。诸如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之类,都是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是一种可怕的负能量。打破种种潜规则,也是思想上的正本清源,让忠诚老实、为民务实、清正廉洁等价值观立起来,成为干部观念世界的“四梁八柱”,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

  “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打破潜规则,革除积弊,必然触及既得利益,必然要动一些人的“奶酪”,做起来从来不易。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更见担当。

  上世纪90年代,习近平在福建宁德担任地委书记时,针对一些干部有私房又占住公房的现象,大力推动清退公房工作,涉及几千人。面对“将近三百万人该得罪,还是这两三千人该得罪”的问题,他的回答是“宁肯得罪这两三千人”,义无反顾地把清退工作抓下去。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以雷霆万钧之势激荡全党。面对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斗争”,习近平斩钉截铁地说:“不是没有掂量过。但我们认准了党的宗旨使命,认准了人民的期待。”这是一种“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担当与决心。

  时光流转,不变的是初心。在习近平看来,要算人心向背、强党兴国的政治账,要算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的民心账,要算政通人和、健康发展的长远账。惟其如此,才会有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才会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迈气概,才会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强意志。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当干部升迁从靠“上头有人”变成了靠实绩说话;当“红包敲门”变成了依法依规办事,点燃的是人们的信心与希望。调查显示,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由2012年的75%逐年攀升至2016年的92.9%。这条上升的曲线,标注的是人心所向,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大趋势。

  四海八荒,正道沧桑。打破潜规则、遵行明规则,是中国共产党人凝魂聚气的必修课,也是我们民族向上向善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