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4 19:32 来源:新华网 点击:0
3月25日下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举行例行记者会,就近期拉萨发生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等问题答问。
问:明天赴藏采访的记者共有多少人?他们在西藏是否可以自由采访?下一次采访最快将会在什么时候?目前去西藏的旅行限制何时能被取消,奥运之前是否都会维持这一限制?
答:第一个问题,有十几名记者明天将启程前往拉萨进行采访。在拉萨期间,主办方将会安排采访一些被暴徒打砸抢烧活动破坏的场所,会采访一些当事人,有关的受伤者等。我们希望通过这次采访,能够增进媒体对拉萨暴力事件事实真相的客观了解。同时我们也提醒有关记者,在拉萨虽然秩序已经恢复平静,但是还有一些不法之徒逍遥法外,我们将采取各种措施来确保在拉萨采访的记者的人身安全,也请大家注意在拉萨期间保护自己的安全。
问:你反复说要保护记者在拉萨的安全。这里的很多记者都采访过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采访过巴以冲突,卢旺达大屠杀。你难道认为西藏的形势已经如此危急了吗?以至于记者都不能去了?
答:我非常理解你强烈的采访愿望。我说过有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为了大家的安全考虑,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的有关部门有权依法根据特殊情况采取一些限制性的措施。既然大家是在中国进行采访报道,还是希望大家能够遵守和配合我们的有关法律和规定。
问:这次去西藏采访的记者团是否是公开报名?你们挑选这十几家媒体是依据什么标准?
答:关于香港媒体的采访报道事宜不属于外交部负责。
问:你刚才说大陆会在经贸、卫生等方面给台湾提供方便,这是否意味着大陆将不阻止台湾方面出席5月份的世界卫生大会,而会给台湾更多的空间?
答:我们在和世界上有关的国际组织发展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一个中国的原则。我们今后还会按照这个原则来处理有关问题。
问:中方对马拉维总统此次对中国的访问有何期待?台湾大选之前,台湾所谓“邦交国”已减少到23个。奉行“活路外交”的马英九上台之后,你认为这种趋势会不会延续下去?
答:中国和马拉维于去年12月28日建立了外交关系。近三个月以来,两国关系发展非常顺利。穆塔里卡总统的这次访问是中马建交以后马拉维国家元首第一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双方都高度重视,也希望通过这次访问促进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从而推动中马关系健康、稳定、持久地向前发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天下午将同穆塔里卡总统会谈,明天温家宝总理将与他会见,之后他还将访问上海、深圳和成都等地。我们希望马拉维总统能够在中国多看一看,增进他对中国的了解。
第二个问题,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我们是本着一个中国的原则来处理有关问题的。
问:你能否公布迄今的死亡人数,其中警察、暴徒和普通民众的伤亡数字各有多少?第二个问题,中方执法人员在哪些地方鸣枪示警或开枪自卫?此外,《人民日报》文章称,达赖集团与新疆地区的恐怖组织有联系,你能否证实?
答:你问的是昨天在阿坝州发生的事件吗?我不太了解这一事件的具体情况。但是拉萨暴力事件造成人员伤亡和损失的数字,我们已经对外公布了。昨天,公安部发言人也向媒体做了进一步介绍。至于这些事件,有关调查还在进行之中。
关于你的第二个问题,我注意到了有关报道。达赖集团和“东突”恐怖分裂组织之间到底有什么关联,这正是要进一步了解的。
问:除西藏自治区之外,还有哪些地方发生了类似事件?有多少人被逮捕?
答:除拉萨之外,在甘肃、四川等地都发生了一些不法分子打、砸、抢、烧的暴力事件。至于怎么处理,有多少人被逮捕,请你向有关部门询问。
问:昨天在雅典发生了“藏独”分子干扰奥运圣火采集仪式。6月份奥运圣火传递到拉萨时,中方如何确保安全?此外,中方是否担心在拉萨再次发生同样的事情?
答:奥运圣火在西藏境内进行传递,是西藏各族人民翘首以待的。我们相信,在拉萨境内的奥运火炬传递一定会受到西藏各族人民的欢迎,会顺利地进行。
问:有报道称,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将于近日前往南沙进行“视察”。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和菲律宾的关系近年来发展顺利,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两国就解决有关争议问题达成了一个共识,即通过友好、平等的协商妥善予以解决。我们也希望菲方能按照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本着《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妥善予以处理,不要使事态进一步复杂化,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问:关于外国记者拉萨采访团的问题。你刚才说香港媒体不属外交部管,但我知道确实有香港媒体将参加你们组织的采访团。你们的做法是不是自相矛盾?是不是参加采访团的媒体和你们私下进行了协商,还是说必须具备一定条件才能参加?
答:你这个问题是够“闹”(香港NOW新闻台)的。首先,我要纠正你一个不准确的说法。你刚才说,香港媒体不归外交部管,其实,外交部一直在为媒体和记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服务与便利。我们并不想管谁,你们有报道的自由。我刚才说了,香港媒体的有关事务不是外交部负责的,组织香港媒体去拉萨采访也不是外交部安排的,所以还请你向有关部门提出这个问题。
问:这次组织记者团的目的是希望大家广泛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那么公开让记者前往西藏采访不是更能达到这一目的吗?为什么只有指定的外国或港澳媒体才能去呢?第二个问题,据报道,3月24日傍晚,乌鲁木齐发生了公交车爆炸事件。你能否确认并介绍具体情况?
答:关于你的第一个问题,我刚才已经反复说了,第一,你作为香港记者,这个问题不应该问我。第二,如果你问我的话,我的回答是,我们名额有限,接待能力和条件有限。我知道大家对这次采访有极大的兴趣,但是在中国有700多名驻华记者,我们不可能安排每个人都前往采访,也请大家能够理解。其实,在安排媒体前往采访的过程中,我们还是考虑到了平衡。从我们组织采访的经验来看,在名额有限、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这次有的记者有机会,有的记者没有机会。也许下次类似采访时,别的记者能得到机会。我想,机会对大家是均等的。
在乌鲁木齐发生的情况我不太了解,请你向有关部门询问。
问:伊朗外交部称,伊朗已正式申请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你能否确认?伊朗加入上合组织要经过哪些程序?中方对此是否支持?
答:伊朗是上海合作组织的观察员国。伊朗方面有加强与上合组织在各领域合作的愿望,我们对此表示欢迎。上合组织奉行的是协商一致原则,有关伊朗申请成为上合组织正式成员国的问题,需要在本组织内部由各成员国协商一致来作出决定。
问:你刚才说,每一个采访机会都是公平的。而我们一问再问,就是因为我们觉得不公平。那么你说的公平原则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则呢?
答:你一问再问,我一答再答,那就是,香港的媒体不是由外交部负责安排的。至于说你们有什么意见、有什么建议,可以向有关部门了解,甚至把问题向他们提出来。
如果你去就认为是公平的,你不能去就认为是不公平的,你这是什么道理、是什么原则呢?
问:你经常让我们询问有关部门,但是昨天公安部在其召开的记者会上不回答任何问题,你能不能告诉我们究竟是哪个部门负责收集这方面的信息,让我们可以了解相关事实?
答:我一定会把大家的问题和关切向相关部门转达。不同政府部门分工不同,关于案件的进展和相关处理情况,由相关部门回答更合适。
问:达赖喇嘛说,他已经满足了中央政府提出的放弃“西藏独立”和不使用暴力的对话条件,中央政府究竟怎样才会和达赖进行对话呢?第二个问题是,你知不知道中国政府在西藏和周边地区部署军队的事情,如果你不了解的话,能否将我们的问题转达给相关部门,然后给我们答案?
答:对于达赖,我们的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我们不光要听他说什么,还要看他做什么,听其言,观其行。
我会把大家的问题向相关部门转达。
问:你刚才说到一个中国原则,你是否确认一个中国原则的表述?因为马英九提到他会接受“一中各表”。
答: 对于这样一个涉及两岸关系非常严肃和重要的问题,请你询问国务院台办。
问:你一直还在了解3月14日以来拉萨和一些其他地方发生的事件,请问你能否确认“示威者”的死亡数字,为什么一直没有公布?
答:具体情况有关部门还在调查中。
问:这不是一个问题,应该是建议。我的同事在四川和其他地方采访时,经常会遇到职能部门不让他们进行自由采访的情况。如果这些限制措施是依法进行的话,我们理所当然应该遵从。问题在于,记者根本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被限制采访。我希望你能问一问有关部门控制记者采访的理由,除了安全的考虑外,还有其他什么考虑,这符合什么法律规定?
答:刚才我已经说过,针对一些地区发生的特殊情况,执法部门会依法采取特殊措施,请大家理解和配合。同时,我们也多次反复要求我们的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要依法执法、文明执法,妥善处理有关问题。
我刚才已经认真听取了你的建议,也会把你的建议向有关部门转达。我要强调的是,我们欢迎外国记者在中国进行客观报道的原则没有改变,我们也将继续致力于为大家在中国的工作创造一个良好、愉快的环境。
问:在最近发生的打砸抢烧事件中,很多外国记者不满采访受限,我也听到了你的解释,但是中国怎样能给国际社会信心,使我们相信奥运期间采访的自由可以得到保障?
答:我已经解释过,在拉萨等地发生的这些事件中,有关部门如何处理记者采访问题是特殊情况下采取的特殊措施。而且这些地方发生的事件和奥运会并没有关系,采访报道这些事件和采访报道奥运会没有必然联系。今后我们还是会继续为大家在中国的采访报道奥运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问:波兰议会向达赖发出邀请,对此中方有何评论?会不会针对波兰政府和那些和达赖见面的议员采取一些惩罚性措施?
答:从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中可以看出,达赖不是一个单纯的宗教人士,他是一个长期流亡海外,从事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活动的分裂分子。邀请这样的一个人物去访问,为他的分裂言行提供场所、提供便利是非常不合适的。我们希望有关的国家能够认清达赖的真实面目,不要以任何形式为他的分裂言行提供支持。我希望中国政府的这一严正立场能够得到波兰政府和议会的理解。
如果没有问题了,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