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4 18:07 来源:新华网 点击:0
被称为“新医改元年”的2009年即将过去,这一年,公众对医疗卫生领域感受如何?上周,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9345人参加),43.1%的人表示医改后看病贵又难的问题有所缓解,43.6%的人感觉“还那样,没见好转”,6.9%的人感觉“更严重了”。参与调查的人中,75.6%的人今年去医院看过病。
2009卫生领域哪些工作最受认可
今年,甲流疫情考验世界,也考验中国。
5月11日,中国内地出现首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进行的调查显示,85.2%公众满意中国防控甲型H1N1流感举措;62.3%的公众认为,甲型流感是一个契机,会让更多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41.3%的人表示,在疫情面前,公民的责任感再次提升到一个高度。
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流行病学专家黄建始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应对甲流疫情的过程中,政府、卫生系统人员和公众齐心协力,在保证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家可能觉得有段时间很平静,其实我们的工作一直在持续,预防传染病一点儿也不能松懈。”
11月,全国各地大范围降温,甲流病例也随之增加。专家表示,这是甲型H1N1流感第二波。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应对甲流第二波过程中,67.5%的人表示,每个人都是参与者,要从保护好自己和家庭做起;42.1%的人表示对甲流防控有信心,相信国家有能力应对。
今年医疗卫生领域哪些工作最得到公众的认可?本次调查中,36.6%的人首选“防控甲流”。其次是“全民医保逐步落实”,29.8%的人选择此项。
新医改方案指出:在3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
河北医科大学博士生小赵,在河北医科大学某附属医院实习1年了,她觉得今年医改后,最突出的就是新农合的报销比例增加了,“原来20%,现在增加到40%,农村人看病划算多了。”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周子君认为,现在医保从政府投入、建设速度、老百姓受益方面都做得比较好。城市医保的对象原先就是城镇职工,现在本地居民、学生、儿童等都在逐步加进来。
公众认为今年医疗卫生领域做得比较好的方面还包括:17.8%的人认为是医疗服务水平有所提高;17.1%的人选择药费降了;16.8%的人认为是社区医院开始发挥更大作用。
医疗卫生领域哪些问题急需解决
医疗卫生领域哪些问题急需解决?调查显示,“看病贵,大病重病担心看不起”成为首选(64.3%);其次是“医院流程不以人为本,看个病得楼上楼下跑”(42.2%);排名第三的是“药品安全,国家得让老百姓有底”(41.5%)。
在解决看病贵的问题上,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力求百姓能够吃上廉价药、安全药。11月下旬,发改委、卫生部和人保部联合发布《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医药价改由此定调——提高诊费,降低药价。
周子君认为,现在政府是想把药价当中虚高的成分挤出去,但是药品生产企业的原料、技术、人工都是有成本的,这些成本降不下来怎么办?如果一刀切降低药价,必然通过医疗服务收费来弥补,“结果是背着抱着一样沉,都是社会和老百姓的负担。”
北京市上班族刘卓研今年去了两次医院。“第一回看颈椎,工作日没时间,只有等到周末,没想到5点去协和医院排队,已经人满为患了,6点半开始叫号,不到半小时就没专家号了。第二回是10月中旬到广安门中医院挂专家号,咨询台的人告诉我今年的号都没了,让我等明年再说。”
“挂号难反映的是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的紧缺。”周子君说,现在北京、上海等地推行电话、网络预约挂号,广受病人好评,“预约挂号解决不了挂专家号难问题,但是如果六七成病人看病都通过预约实现,那么对于改善患者在医院的就医环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都会大有益处。”
本次调查中,公众忧心的问题还包括:“挂号难,号贩子依然猖獗”(38.6%),“社区医院不社区,主动服务差”(37.7%),“医生多点行医没见多少行动”(35.0%),“实习医生管理不善让人心里没底”(30.7%),“异地看病报销难”(29.8%),“医学院学生对口就业难”(10.6%)等。
对医改措施的落实,公众最关心哪些问题?调查中,71.3%的人首选“进一步降低虚高药价”,59.9%的人选择“医保补贴与缴纳标准”,54.2%的人认为要“提高社区医院医疗水平”。接下来依次为:提高公立医院服务水平(50.3%),扩大医保药品报销范围和比例(50.8%),异地医保接续问题(37.7%)等。
公众对2010医疗领域有何期待
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人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
周子君认为,我国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人才流动是单方向的,有能力的医生从农村流向城市,在城市里如果有机会,肯定是去大医院。“我们希望能够建立医务人员双向流动的医疗服务体系,让大医院有资质的医生到基层行医。多点执业是一种思路。”
“如果允许一个医生在社区自己开诊的话,既能赚到钱又能满足社区居民的看病需求。”周子君说,只要小区有条件,政府又允许,那很多病人就可以在小区里看病了。一方面解放了医生的生产力,另一方面社区居民也可以受益。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11月的调查发现,77.4%的人认为,医疗领域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医疗资源不均衡,大医院挤破门,小医院没人去。针对这一问题,79.5%的人赞同应当像鼓励大学生去基层一样,鼓励医学毕业生去社区医院,从而提高社区医院的医疗水平。
据了解,现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很多城市的社区医院,都已为居民建立起了健康档案,随时记录居民的看病用药、身体健康状况。银川市在2008年年初开始推行“签约医师”制度,由签约医师对参保居民进行疾病诊治和健康管理,还可以提供上门服务。
公众对2010年医疗领域有什么期待?调查中,59.9%的人首选“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52.2%的人表示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49.7%的人认为应该“打破医疗资源垄断”。
接下来还有:实现社区医院和大医院的人才交流和互动(40.1%),加强对医院的监管和审计(39.2%),改革公务员医疗制度、保障医疗卫生公平(35.3%),医生多点执业推广到全国(33.2%),民意反馈渠道畅通、采纳合理意见(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