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9 10:05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2012年以来,昌都市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紧抓不放,全方位多角度拓宽就业渠道,解决了4058名高校毕业生和1894名中职班 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城镇新增就业达2.09万人,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和中职班毕业生全就业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多年控制在2.5%以内,保持了城乡就业 的稳定增长,帮助各族人民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加快经济发展 拓宽就业领域
昌都建立公共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就业评估机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劳动密集型和提供就业岗位多、质量好的项目。同时,按照不低于30%的用工比例督 促施工单位吸纳当地劳动力参与建设,落实用工指标。大力培养当地农牧民施工队,许多农牧民群众通过参与工程项目建设掌握一技之长。
依托城镇化、产业园区和市经济开发区建设,探索研究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大力扶持发展带动就业强的各种产业,大力培养民族产业工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铜器 加工、唐卡制作等民族手工业和旅游业、种养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带动性强的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开发“门口”就业岗位,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同时,加 快“三江”水电开发步伐,带动当地劳务、运输、采石业。
发挥好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主体作用,落实中小微企业创业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再就业培训补贴等政策措施,加大对唐卡、铜器加工等民族 手工业的支持力度,中小微企业成为促创业、保就业、活跃市场的生力军。增强公共服务事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大力开发乡村道路协管、治安协管、城市协管、公益 林管护等公益性岗位,重点解决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完善就业政策 鼓励吸纳就业
昌都市通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吸纳就业,为各族群众走出农牧区到城镇和企业就业、经商创业提供更多帮助。由市人社局牵头,各相关部 门积极配合,根据形势的新变化、改革的新要求和劳动者的新期待,结合国家就业政策导向,进一步建立健全并兑现落实好岗前培训补贴、生活补贴、就业资金投入 等政策。
梳理完善各项促进就业扶持政策,进一步拓展政策的覆盖面和透明度。严格规范就业政策的操作流程,简化程序,完善服务,提高就业扶持政策的针对性、可操作 性,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条件、提供便利,积极鼓励和支持内地企业和群众到昌都创业,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加大就业政策、社会保障等社会政策和财政、金融、产 业等经济政策的统筹,找准各项政策的切合点,使各项政策做到环环相扣、互为补充,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
坚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扩大就业、实现富民强市的根本举措,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借助就业援藏之力,努力培养一批创业型人才,变帮劳动者“找饭碗”为鼓励他们自己“造饭碗”。
加强技能培训 提高就业能力
昌都以转变观念为重点,加大就业宣传和指导力度。宣传部门通过组建专门的政策咨询宣传队伍,集中宣传引导。驻村工作队进村入户宣传党和政府促进就业工作等 措施,积极营造全社会支持就业的良好氛围。加强对广大群众中的致富能手、科技带头人、科技明白人、创业成功人士的支持培养,充分挖掘就业创业的典型人物、 典型事例,激发各族群众就业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施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集中分期、分批开展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培训,积极引导大中专毕业生转变 陈旧观念,到基层和内地就业和创业。加大就业创业宣传指导力度,逐步转变农牧民群众“等、靠、要”和“故土难离”的落后观念,引导农牧民群众到城镇、企 业、内地就业或经商创业。
继续实施军旅式培训,将城乡新成长的劳动力统一纳入劳动技能培训范畴,围绕市场需求,通过开展“订单式”、“对接式”、“储备式”技能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就业的定向性和精准性,逐步消除“零就业”家庭。
昌都市人社局局长袁兴成说:“‘十三五’期间,我们将以就业服务能力建设为支撑,加快推进就业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就业投入,优化财政支出机制,健全创业贷款担保机制,积极筹集各项就业资金,为就业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