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12:37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铸造在“三江”流域的坚固长城
——昌都解放60年消防事业发展纪实
六十载,光阴似水,斗转星移;
六十载,风蚀山河、尘埃落定……
在莽莽苍苍的青藏高原上,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依然如钢铁长城般高高耸立,它,永远扎根在高原,毫不吝啬地带给世代居住的藏族人民父亲一样厚实的臂膀,留给高原儿女母爱一样慈祥的风;“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恕江)之水,就像母亲甘甜的乳汁润育着藏东儿女勇往直前、茁壮成长,谱写着一次又一次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胜利的篇章。
六十年来,党温暖的春风轻拂雪域高原的山山水水,让高原一天天闪现出美丽的容颜;六十年来,昌都消防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雨后春笋在三江流域的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一次又一次的实现了新的跨越。
六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昌都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藏东昌都的消防事业的发展乘势而上,已呈现出众人划船、百舸争流的良好局面,如今已像铸造在三江流域坚固的长城,正为藏东明珠-昌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关爱,如汩汩的清泉,孕育着万物翠绿的生机;重视,如不枯竭的风力,鼓动着鸟儿在长空的翱翔。各级党委政府一如既往对消防工作的倾心、顷力、顷情,迎来了消防事业发展的春天。
六十年弹指一挥间,藏东消防展巨变。昌都解放时,这里的消防工作简直就是一片空白,各级党委、政府对消防工作的重视、关心,像无尽的暖流滋润着消防事业的发展,奏响了消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强音。
昌都地区行署副专员扎西成培同志在回顾昌都消防部队发展历程时这样陈述:昌都解放初期,地区经济较为落后,职能部门也不够健全,消防这个名词还没有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出现。随着中央对西藏的大力扶持,相关职能机构日益健全,昌都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改变,消防这个名词也逐步走进人民的生活。1975年,昌都消防队组建,其原址在远离市区13公里处的水磨沟粮食仓库(现地区水泥厂附近),由50名战士组成,无营房和任何车辆装备,在民警的带领下进行义务劳动和军事训练。1976年初,昌都地革委(现昌都地委)十分重视消防事业的发展,将消防队调回公安处,并更名为消防民警科,由昌都公安处统一领导,消防战士属现役军人,而消防队队长以上的干部由公安民警担任,实行一支队伍两种制度和两种工资待遇,同时公安处还专门配备了2台解放牌消防车,并给消防中队修建了营房。1976年12月,昌都消防队实行现役制。1978年组建昌都消防站。1983年1月,转入武装警察部队系列,成立武警昌都地区支队消防科,隶属于武警支队和公安处双重领导。1990年1月,昌都消防科更名为武警昌都支队消防分局。随着昌都地委、行署加大对消防工作的投入,昌都地区公安消防支队于1996年12月正式成立,他隶属于西藏自治区公安消防总队,同时受昌都地委、行署和公安处的领导。特别是这两年的消防工作在昌都的局势稳定、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卫工作,可以说这个方面消防部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人民群众当中逐步树立了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同时这两年来,县委县府、地委行署对消防工作非常重视,我们也看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由以前的开些会议,安排、部署一些任务,演变成了今天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会议上来,这就说明我们消防工作的地位上升到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社会稳定工作上来了。下一步我们昌都消防部队全体官兵一定要齐心协力的把工作做深、做细,根据地委、行署的工作安排和自治区消防总队的要求抓好落实。
宣传是播种机,让消防知识走进千家万户;服务是凝聚力,把广大消防官兵的心与群众紧紧地拧在一起。在掀起消防宣传“六进”的热浪中,昌都消防官兵服务群众的意识得到增强,农牧民消防安全意识得到提高。
消防工作,宣传系于一半。对此深有体会的昌都消防支队,多年来,支队党委一班人始终坚持果断拍板的工作作风,相继出台新措施全面加强消防宣传工作,并通过消防“六进”工作,切实将消防宣传工作引向深入。
昌都地区11个行政县相对较为分散,交通状况差,各县的消防宣传工作在交通受到很大影响,绝大部分的县、乡、村消防宣传工作面临的困难更是巨大的。为使消防宣传工作深入千家万户,切实提高全社会防控火灾的能力,昌都消防支队官兵以骑马的方式深入到乡村、农牧区,积极开展消防“六进”工作。原丁青县消防大队大队长周云兵同志,针对丁青县地处偏远,交通条件特别差的实际,主动掏出自己微薄的工资收入,高额租了2匹马,驮着大量的消防宣传资料、挂图以及干粮,日夜兼程,深入到丁青县各农牧区、乡镇,向群众、农牧民大力宣传消防安全知识。长期骑马导致他跨下磨出了老茧;有时遇到大雨,他仍然冒雨深入农牧区开展消防宣传工作,身上的衣服湿了,他就在晚上休息的时候用火烤烤,肚子饿了就吃点干粮,困了就在草堆里躺一会儿,但他并没有喊苦叫累,也没有条件艰苦而放弃。昌都消防支队官兵正是以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驻地人民群众营造了一道安全的屏障。
近几年,在西藏自治区消防总队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昌都消防支队积极与地区电视台、报社联系沟通,通过阶段性地插播专题消防知识、消防节目,派专业宣传队深入社区、农牧区向群众发放消防知识挂图,为群众耐心讲解消防安全常识,并组织群众开展自防自救等知识,消防宣传工作就象播种机一样把消防常识的种子撒向千家万户,极大提高了人民群众、农牧民、和广大僧侣的消防意识,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地区火灾形势得到有效降低,这些实实在在的成绩取得,消防宣传功不可没。
为了更进一步发挥传媒作用,今年,支队党委又拍板决定,成立了支队宣传小组,在各消防处室、大队确定了兼职新闻报道员,并参加了总队统一组织的专业知识培训。同时,筹措资金4万元,购置了性能先进的索尼摄像机,并派出专人在电视台学习;挤出资金4万元,拟购买一台高新技术的佳能照像机。支队通过多方协商,仅2010年,就在昌都地区电视台播出专题节目2次,简短新闻4篇,在对外向社会群众充分展现昌都消防部队保一方平安作出巨大努力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官兵热爱消防工作的热情。截止目前,已形成了广播、电视双管齐下的良好宣传局面。 扶持措施的落实,是消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保证;资金的投入加大,是消防事业提速发展的根本。在多方“催化剂”的催化下,昌都消防部队正规化建设已逐步实现飞跃。
昌都消防支队党委始终把基层工作放在基础性、先导性的重要位置来抓,牢固树立为基层服务、为士兵服务的思想,把“基层至上、士兵第一”的口号转化实实在的行动,着力解决基层部队实际困难,提高基层部队战斗力。
昌都消防同昌都人民风雨同舟,共同战斗,为昌都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消防官兵牢固树立“长期建藏、西藏为家”的思想,视人民为亲人,把驻地当故乡,积极参加地方经济建设。昌都消防部队体制、编制历经数次变革,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性质、宗旨始终没有改变,始终担负着保卫昌都地区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捍卫社会主义制度、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等神圣使命。昌都消防部队组建初起无营房、无装备、无专业的现役干部队伍,仅能通过手抬、肩扛的传统方式处置一般性火灾事故。通过昌都消防部队官兵多年的努力,特别是近两年来,昌都消防部队的发展变化更是日新月异。
巍巍山脉,见证着一个个动人的双拥故事;三江之水,诉说着一曲曲绵长的鱼水新歌。藏东消防官兵视人民为亲人,把驻地当故乡,警民共建谱写了一曲曲爱的华章。
近来年,昌都地区消防支队以党的相关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胡锦涛总书记“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总要求为目标,全警动员、全力以赴,深入了解、掌握和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对昌都消防工作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密切警政、警民关系,增强人民政府、社会群众对消防工作的满意度。
根据驻地人民群众经济条件较差,个别家庭存在小孩没钱上学的困难,为切实体现警民一家亲的本色,昌都消防支队挤出有限的经费,主动扶持一名家庭贫困生上学,每年为该贫困生送去学杂费、书本费,一直到他高中毕业。同时,支队还多次组织官兵开展"情系孤寡"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利用“五一”、春节、藏历新年等节假日,携带慰问品深入孤寡老人家中、养老院等地方,看望慰问孤寡老人,帮助他们打扫卫生,与老人们促膝谈心,缓解孤寡老人们心理寂寞,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党的温暖。
昌都消防支队还充分利用每年的春节、藏历新年期间、护士节、八一建军节、国庆节等有利时机,积极与驻地人民群众开展拥政爱民、警民共建活动,积极深化“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在不断加强官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光荣传统教育和民族宗教政策、群众纪律及形势政策教育的同时,还充分采取走访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部队驻地各单位和群众对消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更好的履行消防工作职能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在双拥共建共保活动中,昌都消防支队官兵充分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扶贫帮困工作,尽力解决辖区内孤寡老人、贫困群众的实际困难。
灾难面前,鱼水情深,人民厚爱,令人难忘。在“4.14”玉树抗震救灾过程中,参加救灾的昌都消防部队官兵看见灾民生活异常艰苦,全体官兵心情十分沉重,纷纷将随身携带的压缩食品送给灾区同胞。在救援现场,群众看到官兵们每天吃干粮、啃馒头,在自己生活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还自发的送来开水…………
2010年4月18日,昌都消防支队党委书记、支队长程学高带领支队官兵在“玉树'4.14'”地震救援一线开展搜救和转运灾民物资时,主动掏出身上仅有的600元钱送给一位老阿妈,老阿妈感动得当场流泪,并举起大拇指示意感谢,此举让灾区同胞看到了重建的希望,看到了昌都消防部队视人民为父母的本色!
随着人命搜救任务量逐渐减少,20日凌晨5时,昌都消防部队救援分队在接到公安消防部队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的调整部署命令后,官兵们将营区打扫得干干净净,将面包、饼干、大米、蔬菜、矿泉水、野外专用帐篷留给灾民。 火,给人类带来文明进步,举世公认;火魔,给社会和人民造成灾难,触目心惊。
火利在于善用,火害关乎慎防。近年来,昌都地区消防支队始终把火灾隐患整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同时积极请示昌都地委、行署搞好全民动员,各部门齐抓共管,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围剿”火灾隐患的强大合力,使火灾隐患整治由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领导下的全民行为。
作为一支与火灾及其他灾害作斗争的专业部队,昌都消防支队把“亮剑”精神根植于每名官兵心底。多年来,这支劲旅灭大火、抢大险、救大灾、除大患,危难时刻显身手,用一次次锤炼打造着昌都地区安宁的钢铁长城。
2010年9月21日晚11时许,八宿县白玛镇下街县中学住宿楼一教职工不慎将钥匙锁在家中,家中液化气灶上正炖着菜,情况十分紧急,请求消防帮助。大队官兵接到报警后,迅速出动1台消防车,5名官兵,携带专业救援装备赶赴现场,并根据现场情况立即展开救援行动。经官兵们初步侦查,该住户位于5楼,客厅窗户处于开启状态,屋内液化气灶正在炖菜,可从屋顶利用安全绳下滑进入室内。结合这一情况,官兵们立即在屋顶固定绳索,做好防滑措施,奋不顾身的利用绳索进入室内开展救援,通过消防官兵的救援,及时排除了群众的困难,避免了一起火灾事故的发生,为群众挽回了损失。
2006年3月25日14时30分许,位于昌邦公路距昌都镇约4公里处的雪花啤酒厂制冷车间,由于技术人员操作失误造成输气管管道破裂,发生氨气泄漏,当时罐内储存液氨近10吨。险情就是命令!14时37分,昌都消防支队119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立即调动3台水罐车,1台抢险救援车,30余名消防官兵火速赶往现场,同时将泄漏情况向地委行署和地区公安处等领导作了汇报,并迅速启动联动机制。14时25分,官兵赶到事故现场,立即成立了以支队党委领导班子成员组成的现场抢险救援指挥组,迅速组织厂内人员进行疏散,同时通知“120”做好救护准备、电力部门断电,并向各战斗小组下达作战任务。在面对中毒、燃烧、爆炸的危险下,消防官兵英勇顽强,在喷雾水枪的掩护下进入现场开展关阀、堵漏、稀释救援任务。通过近1个小时的英勇战斗,消防官兵圆满完成了氨气泄漏事故处置,保住了厂区的安全,赢得了人民群众和地委、行署、公安处等领导的高度评价。
2009年5月17日30分,距离芒康县城80公里处的芒康县红拉山国家森林保护区内发生森林火灾,芒康县消防大队官兵在请示支队领导同意后,出动1台水罐消防车、5名官兵义,按照县领导要求迅速赶往火灾现场。面对肆无忌掸的火魔,官兵们并没有被吓倒,而是机灵利用手中的武器,与火魔开展生命搏斗,一边与森警官兵一起由山下向山上铺设600多米长的水带消灭明火,一边利用4支水枪阻止水势向四周蔓延。通过官兵的不懈努力,火魔被成功扑灭,森林被得到充分保护。
2010年6月7日凌晨1时39分,位于卡若区城关镇雪花啤酒厂附近一居民房发生火灾,昌都消防支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立即调集卡若区大队23名官兵,3台水罐车、1辆抢险救援车火速赶赴火场现场迅速开展救援。因户主在逃离现场时不慎将手机落入火场,耽误了报警,当官兵赶赴现场时,火势已入于猛烈燃烧阶段。消防官兵根据现场分析,果断开展救援行动,一组人员负责疏散群众,拉开警戒线;一组人员出一支水枪,控制火势,防止蔓延并损坏通信线路;一组出两支水枪主攻灭火;一组人员负责现场照明,为战斗创造有利条件。经过官兵奋力扑救,火势得到了控制,并于3时35分,彻底被扑灭,向群众充分展示了消防部队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作风。
天灾无情人有情,真情永驻。昌都消防部队官兵用视人民为亲人、视驻地为故乡的情怀,用那粗大的双手重新为灾区人民托起新的希望。
2009年6月,受连日持续高温少雨的影响,昌都地区旱情创历史新高。严重影响到当地农业生产和群众正常生活,在地委、行署的高度重视下,昌都地区消防支队担负起了抗旱攻坚战主力军。程学高支队长带领驻卡若区全体官兵牢固树立与驻地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思想,全力以赴投入到抗旱救灾第一线,在灾区群众为难时刻,做到了为驻地党委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展示了新时期消防部队官兵的风采,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人民消防为人民”的赞歌。在此次抗旱救灾活动中,支队共出动车辆20台次,指战员100人次,送水800余吨,共浇灌粮田150余亩、行程达150公里,送水区域达4个乡镇。
2009年7月25日晚,昌都地区突降暴雨,卡若区水厂、七十五医院后山、汽车一队附件等多处多点发生山体大面积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灾情就是命令,昌都地区消防部队按照昌都地委、行署的调派,迅速出动警力30名、4台救援车辆,携带专业救援装备,编队成4个紧急救援小组赶赴救援一线开展抗洪抢险任务。官兵们本着“救人第一”的原则,冒雨开展救援,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暴雨中勇敢的与洪水开展搏斗,并根据现场地势、地理特点,灵活采取迅速疏散被困人员、筑隔离墙、疏通下水道、机动泵排水等方式,积极开展抗洪抢险任务。通过消防官兵的不懈努力,26日凌晨2时30分,险情基本被排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证。此次抗洪抢险工作,共疏散转移群众120余人,财产总价值500余万元。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昌都地区消防支队立即派出由60名精锐力量组成的救援队奔赴灾区,创下了第一支到达灾区的专业救援队的美名。救援队员争分夺秒连续作战,从废墟中救出7名遇难者,疏散大批群众到安全地带,他们不畏艰险、舍生忘死、冒着余震和危房随时倒塌的危险为灾区人民抢救、转运价值500万元的财产。为表彰他们的英雄事迹,公安部授予他们"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一名同志被公安部授予“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两名同志分别被公安部消防局、自治区消防总队记个人二等功一次。 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以“固基础、精业务、强素质、保平安”为工作中心,以倡导现代文明新风、树立公安消防部队良好形象、加强部队建设工作为契机,狠抓队伍管理和业务建设,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昌都地区消防部队始终坚持保卫驻地经济建设,保护昌都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部队建设和各项工作的着眼点。特别是近几年来,始终以“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为目标,大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继承和发扬西藏消防部队优良传统,使部队队伍建设和业务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近几年来,昌都消防部队在积极推进“三基”工程建设的同时,深入探索可视化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新模式,依法履行消防监督职责,为昌都地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塑造了公安消防队伍的良好形象,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称赞。
近年来,昌都地区消防部队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立足自身积极开展了各项火灾隐患普查整治工作。同时,昌都消防部队在执法方式上采取了服务在前、执法在后,寓监督管理于服务中,有效维护和改善了昌都地区经济发展环境。近两年来,全支队共开展各类消防监督检查586余次,消除火灾隐患323条(处),行政处罚32起,罚款5.2万元,警告27人,责令停产停业53家。面向各企事业单位开展各类消防宣传培训活动52次,培训人员达6000余人,昌都地区未发生一起重大以上火灾事故,消防安全形势平稳。
坚持执法为民是消防执法工作的永恒主题,是一项长期的民心工程,是消防部队性质、任务和宗旨的客观要求,昌都消防部队针对面临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积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和决断,并围绕中心服务全局,实行重点单位重点管、小型单位专人管的专管员管户制度,变随意型管理为精细型管理,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人性化、零距离服务。2010年6月,一位名叫王秀荣的残疾人就迪吧开业需要办理哪些消防手续到支队进行咨询,支队窗口受理人员热情进行了接待,一次性告知了王秀荣需报送的资料及办事的程序。同时,支队防火监督人员针对王秀荣腿脚不方便的情况,多次主动提供上门服务,提前介入进行技术指导,就如何设置消防设施、如何满足安全疏散、如何进行室内装修等问题向王秀荣提出建议或意见二十余条,既避免了先天性火灾隐患的产生,又为申请人提供了及时便捷的咨询服务,帮助王秀荣在最短的时间内顺利取得了消防行政许可。
在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上,全体执法人员始终坚持文明执法,热情服务,从为民、便民、利民的角度出发,制订了一系列措施,开展了一片真心执法,一颗热心办事,一张笑脸相迎,一句文明用语,一件实事服务的“五个一”活动。我们深深感到:让人民满意是消防工作永恒的主题。同时,支队在对执法人员的管理上严格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了源头上的治理,提高了消防执法人员清廉“治火”的自觉性,杜绝“吃、拿、卡、要、报”等腐败行为,切实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起消防部队良好的外部形象。
当西藏自治区消防事业蓬勃发展,火灾形势日趋稳定的时候,消防战士把一方安宁献给霓虹闪烁的都市、星光灿烂的乡村,时刻不忘记各级党委、政府对消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更不能忘记西藏自治区的消防事业的发展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跑点上,更高的山巅需要跨越,更长的路还需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