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让藏文在信息时代焕发光彩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西藏大学教授尼玛扎西(上)

2024-07-02 10:22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图为尼玛扎西在查阅藏文信息系统技术资料。记者 索朗群培 摄

2023年11月22日下午5时许,在西藏大学工学实验楼一楼的办公室里,博士生道吉扎西和他的同学们紧张地一遍又一遍刷新着中国工程院官网……

期待中,网站终于弹出一则消息——《关于公布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的公告》。“当选了!教授当选了!”道吉扎西一眼就在公告中发现了那个熟悉的名字。人群一下沸腾起来,他们起身互相击掌,激动不已。

学生们口中的教授,正是西藏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尼玛扎西。尼玛扎西长期从事藏文信息系统技术研发及工程化应用,开拓中国藏文信息技术研究新领域,被誉为“西藏IT之父”。

“教授当选,实至名归!”在亲眼见证尼玛扎西在科研和教学中付出艰辛努力的师生看来,这个结果是必然的。

梦想启航,心里种下“计算机”的种子

尼玛扎西1964年出生于拉萨。

在他出生的第二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经历了和平解放、民主改革的社会主义新西藏百业待兴、生机勃发。

与父辈不同,生活在这样的时代里,尼玛扎西接受了较为完备的现代教育。

在父亲阿觉眼里,尼玛扎西是个让人省心的孩子,“唯一的‘缺点’就是太爱问问题了,很多问题我都无法解答。”阿觉回忆,以前骑自行车送尼玛扎西上学,一路上,他都会问个不停。“爸爸,飞机那么重怎么能飞上天?”“爸爸,收音机里怎么能说话?”……为了满足孩子的求知欲,阿觉给小尼玛扎西购买了《科学画报》《少年科技》等科普书籍,引导他自己去寻找答案。

慢慢地,一颗名叫“计算机”的种子根植在了尼玛扎西心里。

1983年,尼玛扎西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华东师范大学。被问及原因,尼玛扎西坚定地说:“因为只有这里招收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当时,来自偏远地区的高考生要读预科,再根据预科成绩重新填报专业。计算机专业属于前沿专业,预科结束后,负责填报专业的老师担心尼玛扎西无法跟上学习进度,建议他转学文学专业。尼玛扎西拒绝了:“基础差,我可以付出百倍的努力。”

就这样,尼玛扎西如愿入读了华东师范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我的知识水平跟其他同学比的确差距很大,但我不能退缩,一刻也不能停下。”尼玛扎西咬牙坚持着,最终怀揣累累学习硕果回到了西藏。

从零开始,研发藏文文字处理系统

1988年,尼玛扎西大学毕业回到西藏,在西藏大学任教。

当时的西藏大学仅有一个与“计算机”相关的部门——计算机教研室,隶属于数理系,这里有几台由兄弟高校捐赠的较为先进的准16位处理器电脑。

“当时会使用电脑的人非常少,这几台电脑几乎无人问津。”尼玛扎西下决心要把这些电脑用起来。微机室里有一沓厚厚的磁盘和一堆堆的技术资料,他把磁盘和资料一个一个、一件一件地打开,一边认真钻研,一边再教给学生。至此,西藏大学的“计算机课”慢慢走上了正轨。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次偶然的机会,尼玛扎西发现,西藏大学的人事管理全靠人工。“有没有可能研发一套人事管理系统或者工资管理系统?”尼玛扎西决定试试看。

后来,不仅西藏大学用上了尼玛扎西研发的系统,便捷的操作也让这套工资管理系统很快在西藏不少单位普及开来。这套系统的成功应用给了尼玛扎西不少信心,他开始开发一些轻量级的软件系统,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的教学和工作。

渐渐地,尼玛扎西发现,在西藏开发软件最大的需求之一是藏文信息处理,但当时的电脑里无法便捷地实现藏文的输入和输出。

“想在电脑里便捷地输入和输出藏文,就需要一个藏文文字处理软件,这个属于文字处理系统的范畴。”尼玛扎西告诉记者,从大学开始接触计算机到开发一些简单的应用,他接触的都是通用的计算机知识,但如果要开发藏文文字处理软件,就需要精通文字处理系统,这对于尼玛扎西来说,是个不曾涉足且完全未知的领域。

尼玛扎西又拿出了他的钻研劲头,一头扎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并联系昔日的同学、老师,四处拜访专家,最终研究出了文字处理系统,实现了藏文的便捷输入和输出。

这套系统的成功应用,让尼玛扎西在藏文信息处理领域一举成名。

勇挑重担,制定藏文编码字符国际标准

不久后,新的难题摆在了尼玛扎西面前。

当时不只是尼玛扎西在开发藏文处理软件,其他一些比较有规模的公司也在开发相关软件。由于藏文信息交换代码标准不统一,不同机构开发出的软件无法实现信息共享。不同系统之间无法实现兼容,藏文的信息化又卡在了“交互”的关口上。

正当尼玛扎西为此一筹莫展时,接到了研究制定信息交换用藏文编码字符集标准的任务。当时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在对世界范围内的所有正在使用或者曾经出现过的文字制定全球化标准。在国家有关部委的统一部署下,西藏自治区承担起信息交换用藏文编码标准化的任务。

接到这个任务,尼玛扎西深感义不容辞,带领团队学习了解ISO系列参考文献,研究相关技术方案。当时,别的国家也启动了《信息交换用藏文编码字符集》国际标准相关研制工作。为了尽早提交高质量的标准提案,尼玛扎西和团队成员们不敢多休息,夜以继日地研究制定标准方案并不断向ISO相关机构提交提案。

“大家都憋着一口气,藏文的故乡在中国,这份标准理应由中国来出!我是共产党员,更应该起带头作用!”尼玛扎西说。

经过近四年的努力,由中国研制的《信息交换用藏文编码字符集》提案,于1997年7月在希腊举行的第33届WG2会议及SC2会上正式获得通过,成为《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藏文编码国际标准,使藏文成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字中第一个具有相关国际标准的文字。

藏文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和数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藏文国际标准的制定让藏语文在信息时代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也奠定了目前我国在国际藏文信息系统技术领域的引领和主导地位。”尼玛扎西的话语中流露着满满的自豪。

(记者 汤铭明 索朗群培 康洁白姆 次仁平措 晋巴次成 洛桑平措 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