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聚焦服务保障 提升工作效能 —我区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掠影

2024-04-02 09:39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通讯员 张歆平 记者 郑璐 史金茹 袁海霞

2023年,我区气象部门有效应对频发重发的天气气候事件,推动我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服务人民取得新成效,圆满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

凝聚多方合力——持续提升基础能力

2023年,中国气象局与自治区政府签署新一轮省部合作协议,开展大型无人机增雨(雪)试验,填补西藏此项工作空白。自治区财政支持人影经费预算大幅增加。

自治区气象局党组书记向毓意介绍,西藏与区内外10家单位签署合作协议,与全国气象部门36家兄弟单位开展援藏对接。首次通过地方审批获得“十四五”西藏专项投资,争取2亿元增发国债项目,2024年,地方财政项目预算较2023年增长60%。印发促进气象科技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气象科技产业收入较上年度增长50%。

2023年,我区出台气象科技成果评价实施细则。凝练65项关键核心科研问题,落实科研经费1183.6万元,较上年度增长14%。联合科技厅设立气象领域项目基金150万元。首次参与“揭榜挂帅”项目,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111篇。墨脱野外科学试验基地入选西藏首批野外科学观测站。新增自治区劳模创新工作室1个。

同时,对标精准预报,围绕重大活动,实现提前1.5小时,精准到1公里、分钟级预报;试点开展雷达盲区短临预报预警和次季节网格气候预测业务;自主研发的暴雪模型实现提前5小时预警。进一步深化信息融合,冰川站等46种新型数据和服务产品接入天擎,数据种类达493种;2个业务系统、62类气象产品数据接入自治区政务云;为20余家外部单位提供97次数据服务,年服务量超过152TB。

据统计,2023年,我区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发展需要,新建1个温室气体站、5部天气雷达、49个自动站、39个视程障碍现象仪、135个固态降水设备。3套垂直地基遥感观测系统和2部X波段天气雷达获业务准入。持续开展观象台、本底站、试验外场建设。卫星中心西藏分中心建设方案进入审核阶段。

服务“四个创建”——增强气象保障水平

2023年,我区气象部门联合农业农村部门成立青稞气象服务中心,发布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11期,实施人影作业1348次。联合公安、交通部门绘制318国道色季拉山段等3条路段热谱地图,提升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通行效率。联合能源、电力部门开展首府城市供暖、能源保供气象服务。成功保障第五届藏博会、第三届中国西藏“环喜马拉雅”国际合作论坛等重大活动。联合住建、应急等部门,联动落实防雷安全社会监管职责。

“2023年,我区围绕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等开展生态修复型人工增雨(雪)作业24次。积极开展‘气象﹢’赋能工作,对17个江河湖源和11个冰川开展监测评估,2023年,西藏生态遥感年报获评优秀。那曲冬虫夏草获‘气候生态优品’称号。”向毓意介绍说。

同时,完成“176”工程(帕里空间天气观测站)建设任务,开展“169”工程(111个自动站)数据应用。2个军民融合项目获立项。气象预警纳入地方应急响应启动前置条件,自治区气象局联合广电局应急广播气象预警信息。新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24家,创建率达81%。

一年来,全区气象部门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得到有效激发,部门凝聚力持续增强,形成了真抓实干、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细化务实举措——确保高效完成年度任务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一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第五年。向毓意表示,全区气象部门将继续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推动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以更加务实的举措确保年度任务按时保质完成。

在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方面,全区气象部门将健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和联动机制,优化现行气象服务产品。提升极端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推动西藏短时临近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平台在市县应用,启动沿喜马拉雅山一线13个县的暴雪预警调整工作;开展墨脱暴雨预警信号新标准的属地化发布;推进人影转型发展,全面实施人影“播雨”减灾行动计划,推广应用国省一体化人影综合业务平台;开发人影智能作战图系统移动端;发展智能遥控地面烟炉作业系统,试验引进地面燃气炮等新技术装备。

在提升基础业务能力方面,开发本地化的气候网格预测系统,力争2024年预测分辨率达到30公里。推进新一代天气雷达、X波段天气雷达和P波段风廓线雷达建设,探索开展预报主导的雷达多模式观测,强化雷达数据在灾害性天气短临监测预警和数值预报中的应用。推动成立卫星中心西藏分中心,提升多源卫星遥感数据获取能力。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应用,提升大数据云平台基础数据质量。

“新的一年,全区气象部门将继续聚焦民生福祉需求,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能力,做好农牧业防雹减灾、抗旱增雨作业。加强与公安、交通运输、民航等部门的协作联动和信息共享。提升清洁能源专业气象服务效益。提供紫外线、含氧量、舒适度等精细化文旅康养服务产品。”向毓意说。同时,面向“一江两河”流域、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将继续完善增雨(雪)补冰人影作业布局,推进国家气候观象台和区域大气本底站建设。深化“气象+林长制”合作,优化森林草原火险等级气象预报预警业务。支持市县创建气候生态品牌。通过靶向式发布、应急广播等方式,大幅提升边境区域气象预警公众覆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