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阿里博物馆里的青春力量 ——听“95后”讲解员的故事

2023-12-05 11:53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图为学生们在阿里博物馆参观。 次仁央金 提供

今年8月,阿里博物馆正式开馆,不仅填补了西藏阿里地区没有综合性博物馆的空白,也充分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阿里高原地质勘察和文物考古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阿里博物馆开设阿里自然地理、远古文明、早期金属时代(象雄文明)、古格王朝历史与文化、民俗文化与非遗保护等7个展厅。采访组来到这里,在了解展馆建设和文物展出相关情况的同时,也感受到这座博物馆里洋溢的青春力量。

扎西拉措:努力将文物讲得生动有趣

见到阿里博物馆工作人员扎西拉措时,她正在整理展出的紫山羊绒展品。她戴着白手套,一边检查,一边小心翼翼地将展品叠放整齐。扎西拉措笑着说:“这些展品是由阿里地区的紫山羊绒制成的,非常受游客欢迎。”

今年25岁的扎西拉措,来自西藏昌都,毕业于上海大学历史专业,今年8月正式成为阿里博物馆的一名工作人员。“从小我就很喜欢历史,尤其喜欢听长辈们聊西藏的历史,所以大学选专业的时候,我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历史学。”扎西拉措说,2021年大学毕业后,她曾在一家企业上班,直到考上阿里博物馆后,才真正开启了自己热爱的工作。“能在博物馆里工作,和文物、历史打交道,是我最开心的一件事。”

进入阿里博物馆后,扎西拉措成为一名讲解员。在她看来,能够把自己了解的文物和历史知识传播给更多人,让大家认识阿里,就很有成就感。“虽然历史书籍读起来费时费力,解说文稿背起来很枯燥,但只要是自己热爱的事情就一定能够坚持做下去。”扎西拉措说,“我想尽快学习掌握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并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述方式,让每一位聆听者都能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从而更加了解阿里、热爱阿里。”

次仁央金:用青春视角解读文物

每天闭馆后,博物馆工作人员次仁央金都会耐心细致地擦拭展柜玻璃上留下的印痕。每一块经过她手的展柜玻璃都变得晶莹透亮,展柜里的展品在灯光照耀下变得愈加清晰。次仁央金告诉记者:“游客们都喜欢凑近展柜看展品,如果玻璃罩不干净的话,不仅会影响游客的观感,也会影响博物馆整体的形象。”

1996年出生的次仁央金来自西藏山南,和扎西拉措一样毕业于上海大学历史专业。“我和历史结缘,是因为我从小就很喜欢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对于那些神话人物特别感兴趣,后来就报考了历史专业,开始系统地学习历史知识。”次仁央金说,“没想到,今年我能入职阿里博物馆,成为一名文博工作者。对我来说,能够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工作中,次仁央金总是能够出色地完成讲解任务,每次讲解后她还会把所感所得记录下来,用来增加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次仁央金说:“年轻人看待历史、理解历史,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和视角,所以我想在向前辈们学习的同时,多融入一些年轻人的想法和创意,让大家在参观时不仅能学习历史知识,还能亲身感受到博物馆里的青春和活力,变得和我们一样热爱博物馆。”

白玛南杰:成为家乡历史文化的传播者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古格‘宣’舞壁画,它展示的是阿里地区的一种传统舞蹈。当地群众历来喜欢歌舞,无论是生产劳动,还是节庆休闲,都喜欢以此来抒发对美好生活、幸福家园以及草木山川的热爱与祝福。”在阿里博物馆的展厅里,21岁的讲解员白玛南杰正在为游客讲解“牧云宣舞”的相关内容。通过他的讲解,游客们了解到阿里千人锅庄的由来。

白玛南杰来自阿里地区革吉县,今年毕业于西藏民族大学历史专业。由于生于阿里、长于阿里,白玛南杰从小就对阿里的历史文化耳濡目染,也逐渐爱上了历史这门学科。“从小家里的长辈就会给我讲述一些阿里的历史故事,我也跟他们去参观过一些历史遗迹,所以同其他工作人员相比,我对阿里有着更多的认识和了解,讲解时也更加倾注情感。”白玛南杰说,“阿里是我最热爱的地方,我希望通过在博物馆工作,能够成为家乡历史文化的传播者,用自己的青春热情为阿里的文化传承发展出一份力。”

当文物遇上青春,庄严的博物馆就变得生动鲜活;当青春遇上文物,传统的赓续便成为奋斗目标。走出阿里博物馆,眼前是湛蓝的天空和巍峨的群山,脑海中闪过那些古老文物前的年轻面容,似乎这一件件穿越历史长河的瑰宝刹那间灵动起来,在讲解中演绎着各自的故事。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成为我区文博事业中的骨干力量,以其青春梦想、创新创意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记者 娄梦琳 马国英 姚海全 周辉 温凯 普琼 拉巴卓玛 洛桑旦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