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8 19:52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七十载岁月如歌,七十载巨变如擘。从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从百废待兴到欣欣向荣,和平解放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雅砻儿女靠着坚韧不拔的干劲和顽强拼搏的闯劲,为“藏源”山南插上腾飞的翅膀,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发展画卷。
步履铿锵
经济社会长足发展
和平解放之初,山南农牧业生产处于原始粗放状态,工业、旅游业更是一片空白,生产力十分低下。现如今,农牧业生产实现机械化、规模化,工矿业、旅游业、手工业、藏医药等产业齐头并进,社会经济实现长足发展。
和平解放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山南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着力破解主要矛盾,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了经济结构的根本性转变,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逐步与全国同步。山南坚持“产业立市”的经济发展原则,大力实施“产业倍增计划”,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现已形成较为巩固的“二三一”产业格局。
农牧业彻底走出了靠天吃饭、靠天养畜的困局,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培育了“洛扎粉丝”“隆子黑青稞”“加查核桃”等一大批特色农牧业品牌,建成了扎囊百亩车厘子、桑日千亩葡萄、浪卡子万只绵羊等特色农牧产业基地。
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羊卓雍错景区、勒布沟景区、玉麦自驾游精品线等蜚声区内外,“藏源文化旅游基地”基本建成,202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60万人次、实现总收入18.5亿元。
跬步千里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列车速度快、运行稳、宽敞舒适,能坐上这样的动车,我们从心底里感谢党,感谢国家。”今年6月25日,拉林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贡嘎县吉雄镇的达瓦次仁作为首趟复兴号动车组的乘客,内心无比激动。
和平解放之初,山南基础设施条件极为滞后,全市没有一条正规公路,能源极其匮乏,吃水难以保障,几乎与电无缘。如今的山南,天路入云端、天堑变通途,贡嘎机场架起“空中金桥”,连接神州内外,泽贡高等级公路、拉林铁路建成通车,交通条件为之一变,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从1959年的942公里增加到2020年的9043.3公里,12个县(区)、82个乡镇和452个行政村通柏油路或水泥路。
以灌区、水库、安全饮水等为重点的水利设施日趋完善,山南全市供水和灌溉保证率分别达到95%、85%,农村安全饮水覆盖率达100%。电力设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分散到互联,形成了覆盖广、质量优的大电网体系,2020年底全市行政村主电网覆盖率达到100%。互联网进村入户,视频聊天、网上购物、移动支付成为新的生活方式。
安居乐业
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和平解放之初,山南社会事业发展十分滞后,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水平十分低下。经过70年的发展,山南市社会事业欣欣向荣,上学有“三包”、看病能报销、政府助养老、就业有方向、住房有保障,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空前提升。
现如今,脱贫攻坚战役取得圆满胜利,山南市12县(区)全部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19.3%降为零,彻底摆脱了束缚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学前“双语”教育改革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和职业教育渐成体系,各级各类学校从1959年的4所小学、在校学生552人增加到2020年的436所、在校学生60362人。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山南市医疗服务、妇幼保健、藏医藏药、疾病防控等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从1959年的13个、30人增加到2020年的750个、3781人,农牧区免费医疗覆盖率达100%。
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山南市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形成“1主11副”的城镇化格局,拉萨—山南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发展更具活力。
山河锦绣
生态环境底色靓丽
行走在雅鲁藏布江两岸,雅江防护林带绿意盎然,这是两岸干部群众用30余年时间建成的绿色“奇迹”。
和平解放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山南市大力实施“生态强市”战略,把生态保护作为所有开发建设活动的红线、底线和高压线,积极开展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退牧还林还草、土地沙化治理等工作。
截至2020年底,山南市森林面积118.28万公顷,人工林面积3.2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4.79%。森林、草场、湿地等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全市共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湿地公园4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建成自治区级生态县7个、乡镇73个、村居518个,并于2020年10月获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历经七十载栉风沐雨、披荆斩棘的山南,必将乘着发展的东风,肩负复兴的使命,勠力同心、奋发笃行、再启征程,更好地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山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