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7 07:18 来源:新华网 点击:0
她瘦高个儿,说话温柔,喜欢笑,口罩遮不住一双微微含笑的大眼睛,传递着温暖。在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的心里,她亦师亦友,是亲切、却又不失严厉的大姐姐。
她叫花德米,是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肺二科主任。
去冬新岁,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1月30日,一个由区外输入的首例、且至今唯一的新冠肺炎患者确诊。
疫情就是战斗号令。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西藏迅速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
花德米所在的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作为自治区级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成为这场战“疫”前沿。疫情来袭,花德米担起西藏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医疗救治团队的负责人。
作为副主任医师,花德米是一位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自1996年大学毕业,花德米曾相继在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和哈尔滨医科大学获得公共卫生硕士学位、呼吸内科医学博士学位。
“作为呼吸内科传染病专科医生,曾参与过新型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处置的临床医生,面对这样的疫情,我当然更不能袖手旁观。”花德米说。
首例病人就医前,作为自治区级定点救治医院,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已经提前设置了负压病房,全体人员对防护流程也做过预演。“所以,对救治工作我们还是充满了信心。”她说,无论首例病人来自哪里,一定要将他救治成功,是我们医护工作者那段时期最大的心愿,这也必将为西藏的抗疫工作带去希望和信念。
从首例病人入院,花德米便与救治团队的医护和保障人员吃住在医院。将近20天里,这个平均年龄35岁的救治团队,以最好状态,全力投入到首例病人的救治工作中。在规范、科学的治疗和护理之余,医护对这位来自异乡的患者带去了最暖心的关怀。入院没有准备生活用品,大家购买洗漱等生活用品送给患者;患者始终有愧疚感,心情不好,医护主动介入,轮流做起心理疏导。
2月12日,当首例病人救治成功获得出院时,花德米和病人的首诊医生土旦朗杰陪他走出医院,用鲜花与哈达,表达救治团队对患者真诚的祝福。
藏历新年之际,花德米负责的救治团队全体成员还在接受医学隔离观察期。她表示,虽说是缺席了团圆的日子,但一点也不遗憾。“因为,我们成功救治了新冠肺炎患者,阻止了新冠肺炎疫情在西藏蔓延的可能,我觉得所有的辛苦和努力都是值得的。”她说。
就在刚刚过去的“三八”国际妇女节,花德米所在的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摘得“三八红旗手”集体荣誉,而她本人也获得了“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她表示,将继续坚守岗位,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全身心守护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忘不了,以花德米为首的医护人员全力以赴;忘不了,为守护各族人民身体健康,那些逆行的身影。
首例病人出院一个月后,西藏疫情防控工作仍不能放松,因为现在正值大量人员返藏复工时期,严防输入性病例成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线疾控流调人员仍身着严密防护服,每日排查着发热病人;全球海拔最高的P3实验室的病毒检测人员还在24小时值班,全力进行检测……
“晚上出任务的次数会更多。夜里冷,有时工作几个小时从隔离病房走出,消杀用的喷雾器都会结冰。”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晋美说。
在自治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通道,记者见过脱下防护服的一线流调人员那一双双泛红、皴破、粗糙的手。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调查人员袁静说:“每天都要数十次用消毒水洗手,防护服里闷热,外面又冷,手就变成这样了。”
自治区“三级”流调大队队长白玛次旺说,流调人员几乎每天出入于发热门诊、定点医院、密切接触者隔离点,直接面对病患,进行个案调查、指导医疗机构采集样本,并负责将样本送往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BSL-3实验室负责人扎西说,因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BSL-3实验室,本身就存在缺氧和低压的实际情况。实验人员每次进入核心区域开展病毒检测工作至少需要2至3个小时。扎西说:“穿上防护服在负压状态下投入病毒检测工作,有时可能出现头痛、头晕等不适,只能忍着,努力把实验做完。”
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所所长彭措次仁说,目前,BSL-3实验室的人员、技术、试剂储备等能够为全区检测病毒提供依据。他说:“及时发现传染源,及时把它控制住,就是对这场疫情最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