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第七批干部驻村工作开展以来,芒康县各驻村(居)工作队以举办夜校为抓手,围绕“三因三突出”,积极开展村组干部、群团组织班子成员、“双联户”户长、农牧民党员和优秀返乡青年教育培训,把夜校培训与村级培训同部署、同落实、同推进,努力打造一支跟党走、有文化、能致富、有威望的党员干部队伍。
因地制宜,突出针对性。采取“流动夜校+固定夜校、集中培训+单独辅导”培训模式,从转变思想上着手、从教育手段上突破,做到“十有”,即有教学场所、有教师、有制度、有教学计划、有学员花名册、有教材、有笔记、有学习心得、有考勤、有考核成绩;除开展财务知识、汉语文、藏语文、社会管理、财务管理、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培训外,还将乡贤、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开展法制法规和新旧西藏对比教育;将培训人员分成小组,采取分组评比方式,把各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学习笔记、考勤情况、考试情况作为评比的重要依据,对任务完成好的小组、排名靠前的培训人员授予流动红旗,给予一定的物资奖励,做到既轻松又竞争、既团结又进步,努力营造你追我赶、互争互评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参训人员的集体荣誉感和学习积极性。
因势利导,突出常态化。根据《芒康县党员积分制管理办法(试行)》《芒康县夜校培训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加大对“懒、庸、散”参训人员的处理力度;建立县委组织部牵头抓、乡(镇)党委、县、乡(镇)强基办、驻村(居)工作队协同抓的工作机制,对培训情况进行登记、建档,实行跟踪管理,纳入乡(镇)年度党建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定期检查督导,确保各项培训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完善夜校培训工作领导责任制,明确乡(镇)委党书记和村(居)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对未完成培训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同时把夜校培训纳入岗位目标考核,与村(居)干部个人绩效补贴挂钩,对成绩优异的予以表彰奖励,对成绩不合格的予以教育诫勉。
因材施教,突出实用性。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教育引导党员群众强化“五个认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讲纪律守规矩,下大力气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着力推进农牧区政治生态建设;紧密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和村(居)实际,加大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尤其是加大特色种养殖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发展大棚蔬菜、品牌水果、徐中康巴大蒜、索多西辣椒、奶(黄)牛、卡若香猪、红拉山鸡等特色产业,不断优化县域特色产业结构。
截至目前,芒康县第七批驻村(居)工作队累计举办夜校培训班4213场次,参训人员16.34万余人次;累计开展乡贤、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专题教育活动1462场次,参训人员5.74万余人次;累计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2653场次,参加党员7.92万余人次;累计开展“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1634场次,受教育群众11.57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