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3 20:57 来源:西藏日报 点击:0
昌都市类乌齐县吉多乡达孜村虽地处偏僻,但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地方,近两年却成了类乌齐县老百姓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
追根溯源,这一变化源于达孜村近年来崛起的一个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类乌齐县达多阳光建筑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它虽创立时间不长,但因其积极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在类乌齐县声名远扬。
咬定目标不放松,创业路上克艰难
2012年,村民江央措成30出头,看到别人盖新房、买新车,而自家仅有几头牦牛、几亩耕地,他意识到仅靠这些无法实现发家致富的梦想,于是萌生了做生意的念头。
苦苦思索后,江央措成怀着不甘贫穷的心寻求村委会帮助。
在吉多乡党委、乡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鼓励和启发下,江央措成联系村里5户9人,集资30万元,成立了达多阳光经济合作社。
创立之初,人员缺乏、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管理没经验、产销渠道不畅通,一时打不开市场,这可急坏了江央措成,但他并没有因此退缩。
“把这个合作社办好,带领老百姓致富,让他们获得更多经济发展的实惠是我当初的想法。目标还没实现,我不能放弃。”江央措成攻坚克难,带领全体社员顺应新形势,发挥集体的创造力。
同时,吉多乡党委、乡政府也积极为合作社搭建平台,协调联系扶持资金,出谋划策,合作社最终闯出了一条产购销为一体,服务农牧民群众的道路。
壮大规模增效益,发展路上稳步走
合作社成立后,眼前的小利益并没有让合作社的成员满足现状,他们把目光放得更远,把利益范围放得更广。
为了长远发展,合作社开始做起了宣传工作,让农牧民了解合作社的职能作用及入社的好处,这大大提高了合作社在广大农牧民中的知名度,而且,激发了全村农牧民的入社积极性。
趁热打铁,完善内部制度也被提上工作日程。理顺工作思路,明确工作任务,严明工作纪律,端正工作态度,一项也不落下。
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加入到合作社,为合作社补充了资金。到2014年5月,已有17户57人加入合作社,资金达到170万元,也是在这个时候,达多阳光经济合作社正式注册发展成类乌齐县达多阳光建筑商贸有限责任公司。
转型后,大家根据自己的特长,由过去的单一经营逐步扩展到多项目经营,分别在类乌齐县成立了粮油经销部、汽车农机维修部、机动车配件销售部、五金加工部和汽车运输部,并在丁青县购置两间门面设立了分公司。
成绩是可喜的,在大家的努力下,该公司的销售额从2012年的10多万元,提高到了2017年的1100多万元;营业利润也从2012年的5万元,飞跃性地提升到了2017年的700多万元。
不忘初心感党恩,致富路上共携手
类乌齐县达多阳光建筑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不忘创业初心,不忘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回报社会,特别是携手带动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2016年,类乌齐县达多阳光建筑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担当起了精准扶贫脱贫带头人的重任,在承包达孜村29户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后,雇佣当地富余劳动力130余名,把他们编成3个组,分班轮流工作,一天支付工资150—400元。该公司还联系29户贫困户,把他们纳入公司成员,一起搞经营,一起脱贫致富,一起奔小康。截至目前,该公司共带动全乡52户465人就业,人年均增收4500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9户173人。
在类乌齐县委、县政府,吉多乡党委、乡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广大 职工的辛勤努力下,类乌齐县达多阳光建筑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还在不断发展壮大,它也正带领全乡、全村、全体社员奔向富裕,走向美好,为繁荣农村经济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