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拉萨上百处重点文物单位得到保护维修

2017-10-14 11:35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拉萨,是一座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2015年初,拉萨市政府正式启动了拉萨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经过几年努力,拉萨古城的保护成果有目共睹,它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拉萨人的生活里。

古城风姿

不经意间透着古朴意境 旅行者对古城赞不绝口

来自北京的刘先生是一位古城爱好者,凤凰、丽江、独克宗……直到来到拉萨。“拉萨古城很特别,没有刻意营造什么人工景点,不经意间透着古朴意境。”

古城改造前,电线密密麻麻,影响美观,还存在消防安全隐患,部分街道、古建大院亟待保护性修复。“那时,八廓街两侧有许多卖藏式饰品、旅游纪念品的摊贩,很拥挤。后来摊贩集中在八廓商城,道路宽敞了,环境也好了。”从小住在古城的央金老阿妈是古城改造、变迁的见证者。

拉萨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劲永春介绍了拉萨古城的范围:“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整个拉萨老城区,面积有1.33平方公里。”具体说来,四周界限为东起林廓东路,西至朵森格路,南达江苏路,北到林廓北路。劲永春说,民族特色是拉萨古城申遗的最大优势,更是在日后利用和保护古城的过程中要严格保持的。“首先,古城范围内的藏式民居要继续突出其古香古色的特点;其次,八廓街上的民族传统也要一直延续下去,这是拉萨古城民族特色的最佳体现。”

古建大院

保留老房子的生活气息 人是保护的重要参与者

为保护古建筑,改善居民居住环境。2013年,投资15亿元对老城区进行改造保护,对56座古建大院进行保护性修复。拉让宁巴大院,正是这56座古建大院中的一座,干净整洁的院内极富西藏传统历史文化特色。在外墙整饰和立面装修方面,既满足了院内住户的需求,又对古建大院原有的风貌进行了全面保护。

在拉让宁巴大院的二楼,有一家叫做“绛白”的藏文化深度体验馆,它的经营者是来自北京的绛白卓玛。她说,“这里让人感到自在、安宁,有一种归属感,这是老房子、老建筑才能给予人的一种感觉。”

除了大院三楼的唐卡工作室,这里住的都是一些老住户,院子保留了十足的生活气息。劲永春说,人是古城、古建大院保护的重要组成因素。“只有本地传统居民住在里面,古城、古建大院才是活的。”劲永春表示,这也遵循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保留古城真实性和完整性的相关规定。

非遗传承

传承民族特色手工艺 在高原日光城绽放“幸福花”

拉萨古城中,有不少唐卡店、铜艺店、藏戏面具店等闪烁着艺术光泽的店铺。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民族特色手工艺得以传承,在高原日光城绽放一朵朵“幸福花”。

拉萨市非遗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拉萨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67项,其中以拉萨雪顿节等为代表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项,以拉萨堆谐等为代表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31项,以黑帐篷编织技艺、那噶藏戏等为代表的拉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65项,以拉木寺羌姆、氆氇编织技艺等为代表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1项,形成了国家、区、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

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也收获颇丰。据介绍,尼木县吞巴乡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达孜县德庆镇等8个乡镇入选“自治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曲水俊巴民族手工业皮具制作专业合作社、尼木古宝商贸有限公司被命名为“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堆龙德庆区觉木隆藏戏队等1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或传习点被命名为“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习基地”。

文保拉萨

开创文化保护发展新篇章 重点文物单位险情排除率达80%

今年8月,《国务院关于拉萨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发布,其中提到重视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保护。要统筹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按照整体保护的原则,切实保护好城市特别是历史城区传统风貌和格局。要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落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紫线管理要求,重点保护好八廓街等历史文化街区,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等世界文化遗产,小昭寺、哲蚌寺等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保护和传承“林卡”文化。

近年来,拉萨全面传承和保护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繁荣和发展现代文化事业,开创文化保护发展的新篇章和历史新纪元。记者从拉萨市文化局了解到,拉萨市近年来保护维修100多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点文物单位险情排除率达80%。目前,拉萨共有934处文物点。为加快拉萨古城的申遗工作,完成了拉萨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大事记的编写,修改完善了《拉萨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方案》,并成立了拉萨古城申遗领导小组,编制《拉萨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和《拉萨古城遗产地保护管理规划》,终稿已完成并上报国家文物局。(文/记者 赵越 图/记者 卢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