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擎党旗阔步向前
——十八大以来昌都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记者 张少伟
巍巍达马拉山,仿若高擎的信念之炬;
滔滔澜沧江水,承载激扬的实干之帆。
党的十八大以来,昌都市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持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聚焦主责主业,着眼大局全局,不断强化基层政权建设,着力打造过硬干部队伍,努力夯实党的工作基础,党的执政之基、发展之基、稳定之基础更加坚实、更加牢固。
在党旗引领下,全市2576个党组织51793名党员凝聚起昂扬向上的正能量,抓改革、促发展、惠民生。有的穿梭大街小巷访民情、解民忧,有的深入田间地头帮扶贫困村民,有的挥汗如雨奋战在重点项目建设一线……
锤炼党性:抓思想修养谋跨越
“我刚刚读了《西藏通史》,这本书让我对西藏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读了《之江新语》,让我受益匪浅。”在丁青县委组织部办公室,丁青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狄明明正跟同事们交流最近读过的好书。
“多读几本好书,多看几部好电影”,是丁青县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组织的特色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广大党员受到了教育,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狄明明告诉记者。
近年来,昌都着力用好思想建党“传家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三江大地接续推进、高潮迭起。深入查摆和整改“四风”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领导干部高质量讲好党课,高标准专题研讨;全体党员学习党章党规、系列讲话……
通过思想的涤荡、灵魂的洗礼,“为民、务实、清廉”成为全市上下的价值追求,“忠诚、干净、担当”成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四讲四有”成为全体党员的共同认知。与此同时,市委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干部头脑,在全市领导干部中多次集中开展党学习轮训。2012年以来,全市共开办各类党员教育培训7900余班次,培训党员42万余人次;利用区外沿海发达省市培训机构与市、县(区)委党校等市内培训机构累计培训基层干部21000余人次,干部能力素质得到不断提升。
2016年上半年,开办的“七城同创”领导干部大讲堂,已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福建省旅游局副局长郑维荣、重庆师范大学罗兹柏三位老师赴昌开展专题讲座,200余名领导干部先后在市委党校等地授课。
思想建党是基础,制度治党是保障。狠抓党的制度建设,让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让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严起来、实起来;进一步加强全市各级党委(党组)民主集中制建设,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
固本强基:抓基层党建强基础
2010年以前的八宿县邦达镇克色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然而,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克色村依托国道318的便捷,在邦达镇副镇长、克色村党支部书记其绕扎西的示范带动下,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强堡垒聚民心促发展,党群共建新农村”的特色发展新路子,蜕变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借助优越的地理优势,克色村于2009年成立运输协会。短短一年时间里,运输协会就发展到28辆运输车,年收入340万元。如今,全村共有43台重型货车,年收入达400余万元,上交协会利润近4万元。
过去五年,市委坚持抓基层、打基础、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进一步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新形势下组织工作的开展,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及干部人才资源转化为助推全市发展稳定的强劲动力。
——优化结构补齐短板。大力实施“强乡兴村固本”工程,积极探索“边界党建协作工作模式”,狠抓各级党建责任制落实,围绕县乡换届配强班子……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建强队伍夯实基础。五年来,从市、县、乡机关选派1829名优秀干部先后担任村(居)党支部第一书记,并且选派32名市直机关优秀年轻干部、82名县直机关优秀干部、298名优秀“三类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为138个乡镇配备党建副书记和组织委员。同时共从内地高校引进昌都紧缺急需人才1060人,志愿者留昌人员133人。
——打造党建特色品牌。在全市打造党建示范点276个,建设村级便民服务点728个;新建标准化活动场所46个、改(扩)建416个;建设村级集体经济588个,实施各类产业项目88个,辐射贫困人口2.56万人,党建品牌效应不断凸显,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发挥,为全市基层党建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新建党组织212个、发展15388名党员。他们高扬党的旗帜,赓续光荣传统,以实干书写忠诚,在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中阔步前行。
整风肃纪:狠抓作风聚民心
近年来,市委持续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转作风正党风系列活动,推行领导干部下基层“一蹲点、一吃住、一体会”的“三个一”工作法。
“一坚定三忠于”“三热爱三创建”“双模双建”“一管四联三结”,热血青年爱国成才创业工程,干部作风大检查大评估大测评,“走一线、住农户、听呼声、送党恩、照镜子、增感情、打基础”“备齐镰刀、练就功夫、全员参与、助民收割”“党员干部进村入户、结对认亲交朋友”“干部回家探亲”……
8月17日,卡若区日通乡雄达村的青稞地里迎来了几百名热情的收割者。站在高处放眼望去,田野里到处都是辛勤劳作的身影,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
“突……突……”地里的灌割机、拖拉机等各种机器工作正酣,似万马奔腾般的激扬,演奏着一年一季的秋收大合唱。拖拉机、三轮车、小推车往来穿梭于田间小路,井然有序。
经过一上午的努力,村民洛松的青稞地里,昌都电力公司的10多位员工也完成了青稞收割。“真的是太感谢这群小伙子了,不但帮我们收割了青稞还帮忙送到家里,辛苦他们了。”洛松感激地说。
实践证明,只有以“严”的态度抓作风,用“实”的精神践作风,才能在加强和改进作风的道路上实现新跨越。
作风建设永无止境。市委把作风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一锤接着一锤敲,一环紧着一环拧,一项接着一项推,形成了以作风正党风、以党风聚民心的坚定取向。
市委继续深化市、县、乡、村四级联创和机关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工作,强化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认领任务结对帮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层层定责、科学考责、严格问责。
各单位积极调处化解矛盾纠纷,解决民生问题,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与广大农牧民群众连上了“亲情链”、架起了“连心桥”;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了党的社会形象和公信力,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基层党员干部时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及时回应群众的诉求,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解决他们的生活所需,与群众打成一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回首十八大党建工作历程,闪耀的是一个个优美的音符,奏响的是一曲曲华美的乐章。昌都市党建工作在鲜红党旗的指引下,在中央和区党委的关心支持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正以信心满满的姿态,以坚实有力的步伐,昂首阔步迈入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的十九大,必将谱写昌都跨越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