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康县“做好”农牧民夜校工作
2016-11-24 08:07
来源:昌都市委外宣办
点击:0
“农牧民夜校”是帮助农牧民群众掌握农牧业技术、提高劳动技能、树立好风气是最有效直接的助推培养方式,芒康县从做好阵地建设、资源保障、规范管理、技能实用、组织领导五个方面助推农民夜校落地。
做好阵地建设,有场地。以村级活动室为主阵地,协调中心小学、文化服务站等多部门联动,借助远程教育站点、网络教育设备,统一购置桌椅、黑板等教学器材、用具,保证夜校开班固定有场所,教学固定有设备。截止目前,全县已有16个乡镇56个村(居)落实了场地和教学器材用具,启动了“农民夜校”开班授课。
做好资源保障,有创新。一是配强师资。采取“固定+特聘”的方式,以农牧业实用技术、基础文化知识、法律法规为重点从村第一书记、学校教师、司法助理员、乡镇干部中确定5名夜校固定教师,同时,协调行业专技骨干定期巡回授课。二是教材自主。县内统筹研发藏汉双语实用性本地教材,保证教材每期更新、每期编印,内容从简到难,实用简单。三是落实经费。出台《芒康县“农牧民夜校”工作保障实施办法(试行)》,明确“农民夜校”教材用具购置、耗材支出、师资经费等由各乡镇从办公经费中列支,确保经费保障到位。截止目前,全县共计印制发放夜校培训教材800余册,落实保障经费4万余元。
做好规范管理,有秩序。把农牧民夜校与扶贫脱帽相结合,把贫困对象作为夜校教育培训重点,着重提升贫困对象劳动技能,改善思想理念,做到夜校教育目的明确、对象清楚。夜校教育规范化管理,制定落实场所管理制度、教学效果评估制度、考勤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6项规章制度,以制度规范农民夜校教师队伍管理、教学效果评估等各个方面,做到教育培训规范有秩序。
做好技能实用,有效果。转变培训授课方式,从农牧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需求入手,注重授课内容的实际性和可操作性,培训采用理论+实践、学习+文娱结合的方式,把课堂开到田间牧场,课余时间开展群众文娱活动,充分激发群众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保障学习内容操作可行。
做好组织领导,有保障。县委多次召开会议对“农牧民夜校”工作方案、场地安排、师资配备、教材印制等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配强“农民夜校”管理班子,县委书记牵头主抓“农民夜校”工作,明确各乡镇党委书记为夜校第一责任人,安排村第一书记和包村干部负责夜校日常工作,从上至下,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农牧民夜校”有组织、有领导,各项工作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