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昌都时政>

昌都市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2016-06-23 15:22 来源: 西藏日报 点击:0

    本报昌都电(陈仕统 记者 周婷婷)近年来,昌都市在新农村建设中,立足“生活新、特色新、面貌新”,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建设具有藏东特色的城镇村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立足生活新,培育和谐民风建设文明乡风。长期以来,昌都农牧区纯净自然,农牧民质朴善良,代代传承了藏民族淳朴厚重、勤劳善良、慷慨耿直、诚实可信等许多良好风气和传统美德,但同样存在着迷信、懒散、攀比、偏执、狭隘、低俗等陋习。昌都市文明办通过各种活动载体,让科学精神、进取意识、宽容胸襟、文明习惯、文明理念扎根农牧区,不断构建和谐邻里、和谐乡村、和谐牧区,努力使农牧区人情温馨、民风和谐、乡风文明。

    立足特色新,充分体现民族、文化及地域特色。昌都市在新农村的规划和建设中突出藏民族文化及民俗风情特色,使之成为新农村的灵魂。立足打“特色牌”,做好特色产业文章,如:无公害及错季蔬菜、虫草、松茸、黑木耳、藏猪、藏鸡等等;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支持企业发展,坚持一村一品的布局,突出抓好特色产业,积极为区域企业输送优质原料;千方百计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鼓励和支持农牧民在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组建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搞好农产品流通。

    立足面貌新,将保护传承与生态环境有机融合。昌都面对不同类型的村庄,其建设的思路、重点、做法也有所差异。新村的建设,重在“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昌都市努力保留农牧区的田园草场风光、农家牧家情趣、乡村草原文化,使村落规划既契合山水的纹理、道路的机理、草原林田的地理等自然特性,又具备现代城市文明所享有的生产生活舒适与便利,同时在民居建设上,充分体现民族特色、地域特点、乡村特征,既做到总体风格风貌大致统一,又避免千篇一律。老村的建设,重在“改”。老村的改造,在理念、规划、建房等方面引入建新村的一些做法,注重提升改造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优化美化村容村貌,使得生活更加便利、村庄更加美丽。古村的建设,重在“保”。古村落是昌都乡村文明的宝贵遗产,昌都将把农牧区的老房子、老林子、老建筑、老树木作为财富精心呵护,加以保护。